bf108的转发

bf108

公告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2739

总访问量:7584928

阿里研究院关于新实体经济的6个观点

2017年01月24日

评论数(3)

技术改变经济,新技术必然推动新经济的出现,“技术-经济范式”200年来推动了人类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在云大智物移等新技术群落的推动下,新实体经济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爆发力。

1

一切创造社会价值的经济活动,都属于“实体经济”,而“虚拟经济”仅特指金融衍生市场

明确概念是进行讨论的前提。“实体经济”并不是一个严格的专用名词,而是泛指一切产生实际价值的经济活动。“实体经济”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被频繁而热烈地讨论,主要是针对金融泡沫等“虚拟经济”。在美联储的语境里,“实体经济”是指除去房产市场和金融市场之外的部分,主要包括民用领域的制造业、进出口、零售等部门。“虚拟经济”一词由来已久,长期以来都是特指金融衍生市场,包括证券、期货、期权、次级贷等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虚拟经济是信用过度膨胀的产物,是价格超出实际价值的资本部分。

据此,我们把实体经济概括为,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全部经济活动,不仅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部门。电子商务是进行物质和服务生产、流通的经济活动,完全是实体经济的组成部分。再看国家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和定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年国办发〔2005〕2号)认为:“电子商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电子商务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举措,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年12月)开篇提出“电子商务是网络化的新型经济活动,是推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新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最近,李克强总理也明确表示:网店和快递业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

在个别企业家口中,电子商务成了虚拟经济,实体经济仅指制造业和实体店铺,这是非常不准确、不严谨的说法。而概念模糊的背后是对网络经济、新经济观察不深,学习不够的缘故。

2

技术改变经济,新技术必然推动新经济的出现,谁也无法摆脱“技术-经济范式”的规律

每个时代都有其做事的“范式”,即我们约定成俗、习以为常地做事情的准则、方式和习惯。我们习惯于以此知识体系去认识和看待这个世界,并在其中做出我们认为合理的商业行动。而每一次重大技术变革都会突破原有范式中的某些制约或瓶颈,即“过去不可能的事情变得可能”,从而带来新的范式转移。

公用电力的出现,照亮了一百多年来工业文明的经济与生活。作为一种极具通用性的技术,公用电力带来的均质化的、统一的、相对廉价的电力,引发了一连串相生相伴的重大事件,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商业范式:大规模生产、科学管理、科层制、经理人阶层、汽车普及、公路网络、连锁百货、大众消费、全国性品牌、郊区化生活、中产阶级……。它们共同推动着工业文明走向了成熟。这一进程中电力所发挥的,既是代表性基础设施的作用——支撑起了大规模生产;同时也是核心赋能者的角色——全面地改变了工业文明的结构与过程。

当下,信息技术的第二波浪潮DT(数据技术)技术,正在快速发展、日益成熟。DT时代的技术基础并不是单一的某种技术,而是以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为核心的技术群落,包括云(计算)、大(数据)、智(智能化)、物(物联网)、移(移动互联网)等,它们正共同驱动整个商业体系的创新,并已经展示出了巨大的变革潜力。例如,互联网平台的兴起和智能终端的普及,极大地拓展了商业交易的广度和深度,让全球任何地点、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移动互联网、IOT、3D打印等技术的应用,使得互联网+小作坊、分布式制造逐步成为现实,未来将颠覆集中式制造、大规模生产的工业范式。正如张瑞敏先生所言: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所有的企业都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生存,但是时代变迁太快,所以必须不断地挑战自我、战胜自我。

所以,新技术必然推动“新经济”的出现,即新的实体经济。只承认新技术,而忽视技术对商业和经济的改造潜力,只是掩耳盗铃。

3

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有新旧之分,最重要的区别是“在线”还是“离线”,核心是数据的流动与使用

在“新经济”中,最有代表性也最有创新活力的是互联网经济。在互联网时代,“在线”还是“离线”是区分新旧实体经济最重要的标准。阿里巴巴首席战略官曾鸣认为:“在线和离线的区别,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参与者’和‘看客’的区别,是关于‘生存还是灭亡’的基本问题。”经济活动为什么要在线化,按照《在线》作者王坚博士的观点:互联网已经成为基础设施,未来所有的个人、企业、设备都会在线,而只有在线,才能沉淀大数据。

从数据改变商业的逻辑看,一方面,在线化推动了数据的流动性,而数据的流动,会让产业链各方大受其益:广告营销更精准、产品创新更快速、服务流程更优化、供应链协同更高效……数据在流动中其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另一方面,大数据带来分工与协作的革命:当商业活动围绕少量的重要数据展开时,企业内的管理和企业间的协作是单向的、线性的。而当数据是全方位、实时产生的时候,企业内的管理和企业间的协作就越来越像互联网一样,要求网状、并发、实时的协同了。这时候,企业的组织与流程也必须相应变化。

在线是一个一个环节进行的。过去20年,中国的电子商务实现了营销和零售的在线化,以及物流的部分在线化;未来20年,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制造等上游供应链也将逐步在线化。正如曾鸣教授所言:“到今天为止,互联网对传统商业的冲击还是局部、有限和割裂的,它是在广告、零售物流领域产生了部分冲击。未来,互联网会对物流、采购、生产、供应链所有的环节产生更激烈、更根本的冲击和改变。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在互联网上实现了闭环,重构一个全新的商业生态。”所以,新的实体经济才刚刚开始萌芽,未来将逐步壮大、成型。

4

新实体经济的代表——互联网经济突飞猛进,已成不争事实

阿里研究院认为,互联网经济至少包括三个部分:

(1)新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基础通信网络、互联网交易平台、公共云计算平台、大数据信用与新金融体系、智能物流体系等。

(2)纯比特经济:主要是数字娱乐和内容产业,这一类经济活动的生产、分销、零售和消费都是以纯比特形式进行,不涉及“原子”形态的紧急活动,包括网络游戏、网络音乐、数字电视、数字阅读、在线教育、社交网络等,以及商业领域的网络广告、搜索等产业。

(3)传统产业被互联网等新技术改造过的部分,包括被互联网改造过的零售、批发、生产制造、物流、金融等服务业等,以“原子+比特”的形式进行,最终形成新零售、新制造、新服务业等新的业态,这是新实体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可以用“互联网化率”或“在线化率”来衡量。例如,某服装企业的电商销售占比20%,也是被数据化的交易占比;同时,其实体门店也进行了O2O改造,实现了在线化和数据化;在供应链端,该企业从设计、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制造、分销都通过在线化、数据化实现了供应链协同。那么,从企业整个价值流来看,该企业的整体互联网化率或在线化率,可能会达到了70-80%。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全球互联网经济风起云涌,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6年8月,互联网公司首次占据了全球市值的前五名,包括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和脸书。他们的市值总额超过了2万亿美金,用户数在全球是数十亿。这是在2016年非常重要的新经济现象。而在五年前,全球市值前五名还只有微软一家公司,其余都是通用电气、埃克森·美孚、花旗银行和沃尔玛等工业时代的企业巨头。从前十五大互联网公司的市值来看,1995年到2016年,大概这20年间增长了180倍。从2016年10月数据来看,前15名里面美国有10家,中国是5家,中美在互联网经济领域已经形成“双子星座”格局。

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举世瞩目,根据BCG(波士顿咨询)在2017年1月7日发布的《迈向2035:4亿数字经济就业的未来》报告,经预测,到2035年中国整体数字经济规模接近16万亿美元,数字经济渗透率48%,总就业容量达4.15亿。

5

新技术推动新实体经济的三个升维:宏观、中观和微观

在宏观上,巨型市场的形成实现了市场经济的高级阶段。随着全球性的巨型平台崛起,客观上形成了基于互联网全国性统一大市场。“统一”:统一的市场准入和管理规则、统一的商业服务体系;“大市场”:超过1000万卖家,4亿多的活跃买家,可供选择的商品超过10亿件,这是以前无法想象的市场经济大市场。巨型市场的形成,开放的竞争规则、充分透明的信息、极大地拓展了分工与协作的广度与深度,让商品、人才、资金等市场资源充分流动,在更大的范围内优化配置,这是市场经济的高级阶段和高级形态。而传统的线下经济是基于割裂的局部市场、基于信息不对称、封闭的、有限分工与协作的市场经济。在这样的地区分割市场中,资源只能在局部配置。比如,传统模式下的品牌商通过层层经销体系,人为划分局部市场,利用信息不对称,针对局部客户开展经营活动,严防串货和跨区经营。

在中观上,新技术催生出新的产业,激活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业。例如,2003年以来,以交易服务为主、以交易平台为核心,“电子商务交易服务业”开始出现。十余年来,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商业服务生态”,共同为亿万的买家、卖家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服务业已经形成了6大类较为稳定的服务门类:平台服务、IT技术服务、营销服务、物流服务、金融服务和衍生服务。浙江省的数据显示,在这些服务门类中,营销类服务企业数量最多,占40%左右;其次是IT服务类,约占21%;平台服务、物流服务、衍生服务等类型占比分别为20%、9%和9% 。电子商务服务业本质上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生产性服务业。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依靠这种新型的服务业。

在微观上,商业模式和组织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回顾过去,电力这一普适性的技术,对于工业时代福特制商业模式和泰勒制组织模式,都有着内在的影响。到了IT时代,IT技术让大企业拥有了高效的IT服务,极大地提高了效率。但从IT技术给“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所提供的互动可能性来看,IT时代的商业模式仍然是一种以企业为中心,而不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在组织模式上,也仍然是以金字塔体系、职能制分工为主。到了DT时代,DT这一普适性的技术,则为C2B商业模式和云端制组织模式,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C2B这一模式重构了厂商与消费者的关系,在给消费者带来更高价值的同时,对库存积压、产能过剩、经济危机等传统经济的顽疾,也将起到很大的抑制作用。阿里研究院认为,C2B是商业颠覆性的、系统性的变革。C2B的基本要素包括:个性化营销捕捉碎片化、个性化需求,以数据低成本、全流程贯通为基础实施拉动式配销体系、以柔性化生产快速满足市场需求。同时,新经济还将带来微观层面的社会组织变革,从工业经济时代的“公司+雇员”模式变革为“平台+个人”模式(云端制)。

6

新旧实体经济之争,凸显消除“新数字鸿沟”的重要性

早期的“数字鸿沟”是有没有网络接入的问题,比如中西部、偏远农村地区有没有电话或宽带接入的问题。在通信网络和智能终端迅速普及,物理的信息基础设施连接全中国、全世界的条件下,当下的“数字鸿沟”更是人们头脑中、意识中的“数字鸿沟”,即愿不愿意抛弃传统的理念意识,舍弃过去成功的经验,摆脱既有的光环和荣誉,跳出温暖的舒适区,愿不愿意全面拥抱新技术、新思想的问题。值得尊敬的是有像苏宁云商董事长张近东为代表的企业家,其领导的苏宁云商早在2012年就提出“全面拥抱互联网,再造苏宁”。张近东说:“趋势取代优势是任何一个企业都逃脱不了的宿命,企业不怕选择艰难的道路,就怕迷失正确的方向。”

当然,“新数字鸿沟”的问题也不都是一部分传统企业家自身的问题,它更是全球各个领域、各个人群,必将先后实现数字化转型这一历史进程中的一部分。技术是加速革新的,DT时代的技术和商业创新快速迭代,已经超过了其在大众人群中的普及速度。由此带来的传统产业的普遍焦虑也在情理之中。因此,所有的互联网企业、政府、行业协会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做沟通、交流和教育培训工作,帮助整个经济社会顺利实现数字化转型。中国是世界制造业中心,也是互联网大国,在新一轮信息革命的国际竞争中,我们完全有可能实现“换道超车”。我们非常希望,所有人、所有产业都可以共享互联网的红利,我们也将为此而努力。

文 | 阿里研究院 游五洋、宋斐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bf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