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超市周刊

超市周刊媒体专栏

公告

《中国商报·超市周刊》是连锁的专业报纸,其前身是《名牌时报·超市周刊》(于2000年正式创刊)。作为全国首家连锁专业周刊,本刊始终秉承服务于连锁业的宗旨,在关注连锁业趋势走向、报道业内新闻热点焦点、传播先进经营理念、介绍实用管理方法与技术、提升现代商业文明、促进商品供需双方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并成为国内连锁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平面媒体,同时也是业界沟通和交流的信息平台。 《中国商报·超市周刊》目前已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及全国20多个地方协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也是这些协会每年重大活动的指定媒体及日常信息的专业发布渠道。 《中国商报·超市周刊》具有丰富的专家顾问资源,广泛的连锁界企业家的人脉积累,以及成熟的行业市场化运作经验。基于以上条件,本刊拥有自己的市场专业培训团队,并在全国业内专家和学员的支持下迅速成长。 此博客为《中国商报·超市周刊》官方授权行为。

统计

今日访问:495

总访问量:3373903

红艳超市:从杂货铺开始绽放

2011年08月08日

评论数(0)

  ●本报记者 胡宗利

  在成都温江区哪家超市最有名?“红艳超市。看看路上行人拎的购物袋就知道了,就数他们家的最多。”当地一位老太太一脸肯定地回答。

  现在,这家发迹于川西一隅的股份制民营企业——成都红艳集团正试图在更大的范围内取得成功,除遍布四川及西藏周边数十个县、市的零售网点外,物流、酒店、养生园正在成为红艳集团新的增长点。

  起步杂货铺

  1993年3月,张晓宏、朱红艳夫妻俩筹划下海经商,启动资金还向父母借了1400多元,在成都市温江区的一家百货公司租下一间只有几十平方米的铺面,开了一家杂货店。在夫妻俩的精心经营下,小杂货店在当地很红火,营业额也节节攀高。

  经营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们就把向父母借的1000多元钱全部还上了,而且手头还有了一些富余资金。此时的张晓宏夫妻也凭借着新摸索出的一套经营方式,开始大胆遴选新址,准备扩大自己杂货店的规模。

  可是,经营连锁店并没有想像中简单。杂货连锁店刚开了两三间,问题就接踵而来。夫妻俩每天要为进货、算账、卖东西等大大小小的事情忙个不停,有时甚至感到有点力不从心,心疼妻子的张晓宏开始寻思解决办法。终于有一天,张晓宏对朱红艳说:“老婆,我不想你再那么累了,我希望把我们店里的商品贴上价签,你只需要在门口摆个凳子收钱就可以了。”这样的想法在现在不足为奇,可是在内地超市业态尚未发展起来的当时,却算个新生事物。张晓宏说干就干,随后,他又建起一个仓库来配送商品,从而大大缩短了商品补货时间——而这就是现在占地3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的雏形。

  超市的经营模式逐渐成型,夫妻俩不再像以前那样辛苦,他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管理和经营杂货店,也为日后成为超市大亨奠定了一定基础。

  2002年8月,夫妻俩把用妻子朱红艳的名字叫响的红艳超市注册成为成都红艳超市有限公司,张晓宏出任公司董事长,朱红艳任总裁。目前,该公司拥有占地3万平方米的商品配送中心,建成了一座6层楼高的红艳超市总部综合大楼和用于管理与销售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公司旗下的门店近300家。

  多元化发展

  在四川稳扎稳打发展了10年后,2004年,张晓宏夫妇开始寻找新的发展突破口。这一年年初,当过兵的张晓宏怀着对雪域高原的向往踏上了西藏这片神奇土地。通过对当地的深入了解,张晓宏很快便酝酿出了一个大胆想法——到西藏去开店。当年5月,一家现代化的大型红艳超市开进了拉萨市。

  不过,红艳的脚步并没有就此停止,在把超市做得风生水起的同时,张晓宏又把目光盯上了酒店业。

  当初去拉萨开超市时夫妻俩并没有想到青藏铁路要在2006年7月通车这一码事,不过,随着青藏铁路通车日子的逐渐临近,张晓宏想到,铁路通车,西藏的旅游业肯定能火起来,那么开酒店就成了上佳选择。于是,张晓宏开始对拉萨的酒店逐个摸底了解,竟然调查出一个惊人结果——在当时的拉萨市还没有一家五星级酒店。

  张晓宏分析得面面俱到:“火车一通,西藏的旅游业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将有大批的中外游客涌进西藏,而西藏的饭店业却不太发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投资酒店业,应该说是一个绝好的机遇。”

  2006年6月28日,张晓宏在拉萨著名的阳城广场开出了当地首家藏文化主题博物馆式超豪华酒店。酒店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拥有雪域金色大厅、 186间风格独特的豪华房间、极具观赏价值的历史长廊、藏式兵器陈列馆等多个令游客耳目一新的设施。据悉,青藏铁路通车以后,酒店的生意一直非常好,酒店客房入住率达到90%,而各个博物馆式展馆内的展品销售额也和酒店的餐饮住宿营业额不相上下——张晓宏夫妻这次的冒险成功了。

  “家庭”式管理

  市场范围的扩大和多元化发展对吸纳人才提出了新要求,但如何有效管理这些高素质专业化团队,同样需要新方法、新策略。

  从最初的夫妻二人创业到如今的3000余人,红艳采取的是“家庭”和“民主”的管理理念。在创业初期,这种管理方式有助于最高领导者对公司进行把握并有效控制可能出现的风险,提高效率,但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张,部门分工越来越细,是否能适应当前甚至以后的发展形势呢?

  朱红艳给予了肯定回答。她认为,至少目前这种管理方式是很有效的。“我希望以‘家庭’的管理思维,去除老板与员工之间的隔阂,将企业变成员工温暖的家。”

  记者在红艳总部办公区也发现,与一般公司不同的是,红艳集团的经理层办公室全是一间间透明的玻璃房。也就是说,几名公司副总以上的老总在办公室的办公情况,员工从外面可以一览无余地看到。对此,朱红艳自豪地说:“我们就是要让员工感觉到,我们和他们是平等的,这里是一个大家庭。”

  这种“家庭”和“民主”的管理带来的是紧密的团队合作,以及个人效能的不断提升,而这种“高效能”同样体现在利益分配上。张晓宏告诉记者:“我们正在计划拿出10%的股权分配给高层管理人员,拿出年收入的5%作为红利分配给全体员工,年收入的10%用于红艳家园建设基金,让红艳人退休以后,在这里欢聚一堂,畅想人生。”

  “励精图治,红艳还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在成都区域领先的连锁超市,不断向更长远的目标迈进。”谈及未来,张晓宏信心满怀。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chaoshizhoukan。

上一篇:找到第三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