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健谈

kaga

公告

KEEP CALM AND TALK ABOUT BUSINESS

统计

今日访问:4213

总访问量:43096417

上海18家商场微信号运营分析(K11、久光、嘉里、正大、来福士…)你中标了吗?

2015年09月02日

评论数(0)

最近由于项目需要,对上海各商场的微信号做了个相对较为系统的分析汇总,说是“各商场”,其实也就抽取了相对平时关注得比较多的18家,其中包含了国企和外企、商业街和社区、不同定位的百货和购物中心,样本不是最全,但也具有一定代表性。

同时非常感谢“DataArt数据可视化服务团队”的合作,让此次分析变得更有意思。

18家商场,包括6家百货商场和12家购物中心,比例上也差不多代表了现在商业体的构成形式。另外,肯定会有人好奇竟然没有把老东家百盛罗列进去,因为不能把汇报对象变成标的,谢谢!


各商场的分布区域与面积,由此可见,此次分析选择的标的相对还是比较分散的,而从分布带来看,上海的商业还是大多集中在二号线沿线。这也同时印证了DataArt“身边的地铁”系列中的数据:2号线是上海早晚高峰客流量最大的一条线。

另外,我大浦东真是个蛮荒之地……


从5月20日~6月3日粉丝阅读趋势来看,由于商场的微信公众号运营难度比品牌难得多,商场的粉丝忠诚点挖掘和维系也非常困难,因此整体阅读数都停留在一个较低水平。

而图中也不乏几个“爆点”,我们能挖掘的是,新世界大丸百货借着开业之际开展的微信互动活动,得到最大限度的传播。

K11作为最潮最酷的购物中心之一,整体阅读量也是独占鳌头,一人囊括第二第三也是情理之中,其内容更多是与商场整体气质相关,而不仅仅是品牌活动的罗列。

另八佰伴服务号的受众面和到达率也相对比订阅号高出一筹。

由此可见“互动、内容、粉丝基数”仍然是运营的关键词。


从推送文章类型占比来看,活动(橘色)和促销(蓝色)信息依旧占据着超大占比,这也是商场微信运营难以避免却又是每家商场都会想去改变的方面。当然K11的活动因为与商场整体感觉结合得很好,内容上更像是社会事件报道,而不仅仅是“宣传”,因此,虽然K11的内容基本都是活动,但却有很高的阅读数和传播度。

而图中几个没有文字表述的色块才更值得玩味,他们是一些“社会新闻”、“周边信息”等,因此难以归类,但却可能是个有趣的突破口。

又如浦东嘉里城因为基本全都定位家庭型的内容播报,因此索性就不在图示之列了。


近2周的首图文阅读数可以看到,大丸百货因为开业的一波活动,拉动了大量粉丝,粉丝的活力会随着关注订阅号时间变长而消退,因此大丸迎来了一波“人来疯”,不能作为参考标准,但一家新开商场如果在新媒体运营方面没有投入充足的前期准备,也难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从之后的排名可以看到,受欢迎的商场偏向于“品质”、“小资”、“生活方式”这些气质,而那些高大上的奢侈品商场基本没什么活力,为什么我没分析恒隆广场,因为内容简直不忍直视。


从推送频率来看,末尾几个因为是服务号,每周一次,所以这样稀疏也正常。排名前二的分别是一个百货一个购物中心,基本能保证每日推送,相对运营人员的工作量也是非常巨大。

而更多的商场在周末是不推送的,图中的两段白色非常明显,毕竟营运人员不是机器,也需要休息获取灵感,但反过来更是让我们对每天推送的朋友肃然起敬……


图中的横坐标代表文章数,纵坐标代表内容类型数。

可见日本公司真的喜欢以量取胜,百货公司由于联营制,品牌推广的需求导致每次文章数众多,但是否有效个人持保留意见。

而购物中心在文章类型方面做得更多,毕竟服务、娱乐设施、周边信息等成为一站式商场所必须考虑到的一环。

类型最少的K11和金虹桥同为服务号,说明一个问题,专一也能带来成功。

以上就是DataArt将我们的一张Excel表格转化而来的可视化数据分析,还有更多统计及运营经验心得汇总,例如微信公众号有没有做会员积分制度、有没有开发主页、哪些商场是做订阅号服务号双号运营等等,这里就不多累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私聊。

个人的观点是,微信公众号给几乎所有的品牌商家开通了一个低成本的媒介渠道,但正是因为数量与日俱增,导致用户信息量承载太大,打开率降低。但互联网时代给大小商家提供了这样一个免费展现自我的平台,用或不用已不是问题(回答不用的小朋友请给我出去~),如何将这个鸡肋物尽其用才是各大商家头疼的问题。

再次感谢DataArt的合作,放个广告,欢迎关注!应该怎么说?

作者:kaga 微信号:JCConsulting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ka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