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健谈

kaga

公告

KEEP CALM AND TALK ABOUT BUSINESS

统计

今日访问:374

总访问量:43091880

年底了,带你走一走淮海中路商业街

2016年12月23日

评论数(1)

临近年末,总有各种总结的情绪泛滥,但作为一个专注于上海前沿有品质商业案例分享的平台,我也没有太大的野心面面俱到,毕竟专人做专事,图报不是贴图然后说商业项目好看、好吃、好玩的生活类大号,我希望结合图文,加上自己的商业理解和分析,为大家找寻一些内部的逻辑和规律,商场也好、品牌也罢,能够作为被理解的范本,以期有助于在大家的工作中,闪现更多灵感。

因此,作为一个市调咖,本文,我选择了上海最值得逛,但逛的人却越来越少的一条老牌商业街,淮海中路(主要是从西藏南路端至陕西南路端),一起感受一下2016年底,这条街的情境如何,未来又会有怎样的想象空间。下文,从淮海中路1号开始:

柳林大厦堪称淮海路妖场之一,可能由于位置太靠前,因此不聚客,这与很多品牌在商场选位时并不愿意拿最靠大门的位置异曲同工,除非有极强的品牌号召力作为背书,否则就会成为被客人忽视的一趴。该位置在赛博数码广场撤出重新改造后,1加手机上海唯一的体验店落户于此,加上MINI汽车主题咖啡店一度成为时尚话题,主力店足够博眼球,配合餐饮业态,画面看似不错,但由于1加品牌线下受挫,关闭所有门店,MINI也遭遇授权问题风波,导致门面主力店陆续关闭,如今商场招牌只写了“美食城”三个字,也是一脸无奈。

路对面的MARKS&SPENCER旗舰店,大家也都知道会发生些什么,几乎是同样的命运。自从多年前H&M、C&A、ZARA等一众快时尚品牌相继在淮海路上开店后,玛莎显然也想分到一杯羹,选址在经营不善的原东方商厦没什么诟病,但品牌自身的问题,导致该楼又得易主。

连卡佛百货在一出一进后倒是给人的感觉更好了,定位高端精品,拥有自身的客群来源,我觉得这回商场是做足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更好的契机是,如今消费者已经对同质化的百货商品愈发麻木,而如果看百货的未来,连卡佛这样的定位显然更有想象空间。临近圣诞,我们也能在近距离观赏到一些只有国外百货商场才会精心打理的圣诞橱窗、美陈。

街对面的无限度始终表现挣扎,American Apparel撤出国内市场后,幸好遇上不差钱且要大力发展线下门店的华为开设体验店,但商场之前力图打造的时尚风已不复存在,原先的主力店Babyface酒吧也早已关闭,如今,只有围板上的“改造升级中”让我们还能感受到商场依旧希望有些变化。

走过普安路,淮海商都如今已是全场“包裹”改建,据报道称接下去会改名为“淮海南丰荟”,虽然坐拥市中心地段,是否能打造出虹桥南丰城的品质,值得期待。

淮海公园往前,就是与世无争的爱马仕旗舰店,尊贵紧闭的大门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有些令人望而却步,但其不时更换的橱窗却一直保持着“看得到”的顶级水准。

奢侈品最风光的时期已经过去,LV的淮海路旗舰店,从开业的第一天就不看好,如今撤出止损,接盘侠维密仿佛才是更受年轻人追捧的那一个,但选址在此,精明又挑剔的上海消费者会买账吗?要知道,即使在仲盛世界商城也能买到这个品牌。另外,杰尼亚据说也即将撤出。

走过嵩山路,一切都感觉好了起来,大牌的圣诞装饰也闪亮登场,这种情绪上的改变,不夸张地说,我都忘了拍摄香港广场的全貌。即使两栋楼一直不温不火,但同样是品牌旗舰店,只隔一条街,Cartier、Tiffany、苹果等品牌的观感就要比开在力宝广场好得多。毕竟,黄陂南路路口坐拥地铁上盖优势,而它也是少有的双向红绿灯同步的十字路口,客流量可见一斑。

十字路口的另外两个角,一侧是已经基本落幕的太平洋百货(B1层仍在营业),虽然这家魔都标杆百货商场的撤出让人唏嘘,但这就是商业进步的必然产物,虽然我个人始终非常推崇百货业态,即便如此,如果押宝的话,我还是会投票给类似连卡佛、芮欧等商场。而瑞安收回后,会如何操盘令人期待,不管定位和业态怎样,至少品质是有保障的。

对面我都不想再多说了,K11,如今魔都商业考察必看项目,淮海路最拿得出手的项目之一,另一个是iapm,我个人甚至觉得,正是由于有这两个项目占据两头,才使得整个淮海中路商业街不至于那么难堪。

太平洋百货的延伸是同属新鸿基的中环广场,极具品质但没有人气的一家店,如今也正在改造中,有点类似浦东的华润时代广场以及以前的大上海时代广场,只不过后者已经历经蜕变,而前两者也将先后引来大调整,效果如何同样值得期待。

K11的延伸则是尚贤坊,同属新世界集团,目前沿街铺位已全部清除,只能看到原先的G-Star旗舰店的logo尚在,整个地块正在接受新世界集团洗礼,尚贤坊内部的改造以及背后星级酒店的建造,势必会与K11一起,与对面瑞安、新鸿基的两个项目遥相呼应,形成新港味商圈。

重庆路两侧的淮海路,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在LV撤出、iapm开业以前,几乎所有的一线大牌都在重庆路东侧开店,而西侧则是快时尚品牌的天下。但首先遇见的商场更接地气,例如,妇女用品商店,势必也会因时代变迁而被淘汰。

但再往前的食品商场,一直不乏人气,只能说民以食为天,也是“网红产品孵化器”。马路对面,是“很淮海路”的钟表店,婚纱摄影,只不过品牌有的会换,店面有的会缩,越来越追求时尚化、个性化的消费者,让这些传统产业感觉日子都不会太好过。

一旁的锦江国际购物中心也是妖场之一,不论是伊势丹还是万得城都难以为继,之后改造后的阳光527,内部结构规划简直就是自残,做不起来也是情理之中。

对面的风水洼地更是令人汗颜,芭比的贴画仍在玻璃墙面,但人去楼空已经好多年,当年有几个品牌能有实力包整栋楼开旗舰店?芭比做到了,但之后再无后来者。

但离原芭比旗舰店不远处的,则是永远在排队的光明村,这是淮海路上最“上海”的部分,我不知道他们的客群会不会遇到升级换代、业态会不会受到电商冲击、产品会不会被抄袭模仿,但真心希望这种商业最本质淳朴的场景能够一直延续。过了这个区域,淮海中路的商业氛围则进入到另一个风格——时尚运动风。

欢迎来到运动领域,不过你首先看到的也不是什么令人振奋的景色。雪豹大楼,之前归C&A所租,做得一潭死水撤了之后,靠着奥运风火了一把的李宁接盘,之后该品牌也一路下坡。如今,只能看到依旧存在的李宁和上海书城logo,又一栋人去楼空。据说,业主方希望整租,因此,要找到接盘侠,岂止一个难字。

H&M和C&A几乎是同期接管了淮海中路该区域的旗舰店,以前我两家店基本会连着逛,但之后便放弃C&A了,而事实证明,我差不多也能代表绝大多数消费者的选择。如今H&M的人气也不比往日,除非节假日大活动或者设计师款限量发售,平时店中人流相对稀少,这个品牌给到我最大的感受,员工永远在出样理货。

H&M旗舰店的对面,是淮海中路该路段的又一关键元素——韩流。首当其冲的是最近刚开业的LINE FRIENDS,有朋友问,这个IP还会有吸引力吗?我说,大悦城的盛况才不过半年不到,热度不会差。事实上,这也的确是淮海路上最受行人欢迎的店铺之一。有些热点是一阵风,但LINE这个品牌一诞生我就开始使用,能感受到其中确实具有价值感,即使现在不能用了,但形象已深入人心。

紧挨着LINE的则是又一妖场——华狮广场,好像一条商业街上突然内推的商场,人气都不会太好。也只有ZARA这个级数的品牌还能撑住场面,之前即使母婴大牌mothercare也难以为继,UR看来也是非常挣扎。

如同华为一样,华狮广场则是迎来了又一不差钱的oppo,类似oppo、vivo这类国产手机品牌,凭着极具针对性的营销策略,牢牢占据三四线城市市场,租金?不在话下。但对以往走顶级品牌路线的淮海路而言,有些变味。只有“侬好伐”这三个字稍许令人感受到些亲切感,对品牌而言,营销意义远大于销售意义。逛淮海路的客群会去看oppo?这应该是一句反问句。

街对面,再次回归到运动路线,相比adidas和NIKE两个先进者拿到气势磅礴的超级旗舰店,今年才开业的PUMA虽然店铺更显精致,但规模确实如同品牌量级一般,比邻居小上不少。

紧挨adidas的就是NIKE旗舰店,两大旗舰店不论是规模、店装、橱窗、美陈、产品、营销等全方位都进行着正面交锋,这两家店在装修开业前期,并不是运动品牌最好的时光,令人担忧,但近年兴起的运动时尚风潮,为这两家店的旗舰店功能性发挥到了最大化,甚至直接引领了淮海路运动化的转变。

一旁之前的东方商厦,在改为淮海755后,成为商场转型的典型案例之一。你能看到的沿街品牌分别为紧邻NIKE的UA旗舰店、Seesaw Coffee,以及MUJI全球旗舰店。其中MUJI最为令人关注,一度引起排队进店潮,之后第一家烘培店、第一家cafe店也陆续开出,MUJI在上海的发展步伐也因此加速。

相比之下,瑞金二路一街之隔的青少年商厦就没有如此幸运,虽然说儿童市场是如今相对比较可观的品类,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挑剔度也越来越高,家庭在孩子身上的消费开支并非无止境,更多会选择投入在教育、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上,而对穿着方面,如果看重性价比可以选择快时尚品牌的儿童线,如果注重产品,则会选择更优质的品牌,而信息透明化,让消费者更了解何为“更优质”,传统靠品牌招商尤其是本土品牌建立的专业商场需要改变。

而街对面,是韩国快时尚品牌8seconds的旗舰店,开业时依靠权志龙的明星效应引起热点,这也是韩国品牌惯用的营销策略。明星不可能天天驻场,之后消费者的选择判断,还得看产品本身,需要长期观察。

不远处,就是我个人心中的年度现象级品牌案例GENTLE MONSTER,这家店的意义在于,瑞金二路到茂名南路端,之前都是极具品质高定位的精品专店,我觉得这段是最能反映淮海路盛衰的区段,而随着老店撤出,新店开业,该路段定位越来越低,出租率也不理想,直到有一天,发现这个韩国潮流网红眼镜品牌一口气拿下三个门面,为何有如此强烈的底气,从该品牌全球范围内之前所开的店铺就能略知一二。而这家店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其超前性绝对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全方位人群膜拜,虽然从开业后的情况来看,无法长期维持高人气,但该店本身就是一个罕见案例,可能几年一遇。

除此之外,该路段南侧的品牌多数为熟牌,不差钱,大集团背景。

不论是星巴克、SWATCH等,还是CHAPS、SWAROVSKI、SKECHERS,都是异曲同工。

北侧则相对弱一点,韩国插画师品牌YOUK SHIM WON,开业已有时日,当时这个品牌与名创优品的入驻,标志着该路段的品牌定位以及风格转型的开始。而周边的运动品牌Joma以及之前仅出现在潮牌集合店中的BIRKENSTOCK更是相对较为陌生,需要市场培养。

之前一些名表、服装、饰品专店,如今也被运动品牌取代,而手表领域,只剩下精工等中端品牌。

直到茂名南路路口,两端分别都是屹立不倒的国泰电影院以及古今旗舰店,如果说影院的存在不可动摇,那古今几十年的身影也确实彰显底蕴。

古今对面,就是取代了二百永兴的优衣库全球旗舰店,该店虽然从观感上来说并不如南京西路旗舰店,但毕竟拯救了该路口的人气,也使该路段的南侧多了一大热点。

一旁的SONY期间店虽然名字改了又改,但随着PlayStation的引入,VR等技术的兴起,该店人气不降反升,比起刚开业初期以试听体验为主打,如今店中的可玩性更高。

隔了几个品牌专店后,来到尾声,淮海路巴黎春天如今的地位甚至还不如集团旗下浦建路店,一层的调整虽然规模不小,但并未形成热点效应。反倒是广告牌一直长期被优质品牌轮番占用,成为了商场一大另类亮点。

对面是同样有所挣扎,但仍专注在百货商场转型道路上通过各种方式推进的百盛,由衷希望这家店在太平洋关店,巴春无法起势的情况下,能够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至少,坚持下去,毕竟上海商业需要百盛这样有底蕴且希望有所突破的优质外资百货。一旁的FOREVER21旗舰店,这个妖场此前OPA做出了全上海最日系潮流的百货风格,但也夭折,如今的F21怎么看生意也好不到哪里去。

最后,如今淮海中路的又一张名片——iapm,购物中心时代的代表性作品,上海的必看商场之一,可以说,iapm的建成,给不知多少后进者创造了一个成功范本,我们现在能在众多购物中心的设计构造格局中看到iapm的元素。

至此,我们的淮海中路年末之行就走到这里,这篇内容更多的受众群体应该是非上海的商业从业人士,我想大多数同行如果来上海考察,应该会有目的性地去看几家店,中途是否会浏览整个商业街?未必。而淮海路的商业,比起南京东路、南京西路更有波折更值得玩味。

对上海的同行而言,想必大家对淮海路商业变迁只会比我了解得更多,如果哪里描述有误,请指正;如果有哪些幕后更深层次的原委,我非常乐意倾听;如果有什么感想,也请尽情留言。我觉得淮海中路的商业很上海,我可以带着惋惜之情来做图报,但始终充满敬意。我始终认为商业是在进步的,没有规定说品牌定位越高越好;商场空置就不会有更好的接盘者;旧的去了,新的才有舞台,我们要尊重市场选择的结果,并享受它。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ka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