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健谈

kaga

公告

KEEP CALM AND TALK ABOUT BUSINESS

统计

今日访问:1826

总访问量:42109197

商业空间也玩共享经济|龙阳广场LeSpace乐无界探班图报

2017年03月29日

评论数(0)

我每次驱车去浦东嘉里城,高架上会途径龙阳广场,这是一家地铁上盖的商业体,处于2、7、16三条地铁线以及磁悬浮换成枢纽,对面是百安居、迪卡侬等大店。由于“一桥”相隔,该区域给人的感觉是有客流,但不成商圈。

▲ 近日,被该商场外立面上的广告所吸引到——“LeSpace乐无界(下文简称LeSpace)” 、“商业空间共享平台”等字眼,引起我好奇。

我比较关注前沿商业,其中就包括基于互联网产业而生的各类新兴业态,例如近日烧钱大战开启的共享单车;刚开始起步的共享租车;愈发受到购物中心追捧的联合办公;以及随着我们对体验追求提升而获得青睐的民宿等,均是时代产物。

商业空间的共享平台与上述业态有何关联和区别?带着问题也让我有兴趣查阅了相关信息并进行了实地探访。

整体观感

▲ LeSpace占据了龙阳广场2层2千余平左右的商业空间,除了商场内部可以到达外,场外还有一部楼梯能够直达,对龙阳广场来说,LeSpace就是它的主力商户。

▲ 商场内部的主入口

LeSpace作为平台,你也可以理解为“二房东”,它需要为进驻的商户打造有特色的空间,因此采用了具有主题街区感的整体设计规划方案。

▲ 我在前往探班时,LeSpace尚未开业,但整体格局已具雏形。虽然大多数商户尚未入驻,但能看出所谓的“商业共享空间”,旨在通过具有主题感的店装,为有意向入驻的商户提供基础保障,最大限度地免去租户类似设计、装修方面的成本投入。现场暗色调的空间观感、砖墙灯泡等元素的大量运用,都具有浓郁的韩式店装风格。

▲ 动线规划上基本奉行“横平竖直”的原则,并没有玩太多花样,LeSpace更多在店铺的框架设计上做了些文章,能够为租户以及消费者带去丰富的视觉体验,整体观感类似静安寺地铁站的inshop。

▲ LeSpace内部还有一个中庭,显然今后会用来作为举办各类活动以及促销展示等空间。据现场人员了解,目前招商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整个商业空间中,部分为长租用户,个人判断应该是宣传海报中餐饮为主的品牌,而他们更多充当的是配套业态角色;后区的大部分区域,为短租商户,是品牌招商运营的核心和重中之重,按照LeSpace的打造原则,最短租期甚至可以是“1天”。

商业模式

之所以先谈整体观感,再聊商业模式,是因为结合到现场,才能对LeSpace所希望打造的“商业空间共享平台”模式有更清晰的认知。

严格来说,LeSpace的灵感来源,更应该是“快闪店”和“短租平台”,以此来打造共享服务,“快闪店”更是如今商业领域非常受到追捧的营销手段。

该平台有几个有趣的特征:

上文已经提到的最短租期可以是1天,虽然这对于租户的成本而言,比较难以实现,并且从营销层面考虑,能够在1天内获得可观经济效益的品牌凤毛菱角,即使有,更多也会是以活动的形式呈现。

租户只需专注“营运”问题,因为虽然未深入进LeSpace的实际运营,但能感受到,该平台的初衷,就是成为“靠谱”二房东,帮租户解决货和人之外的所有相关零售问题,降低租户的成本。其中不仅包括硬件装修等固定成本,更包含了类似办证等隐性投入成本。

LeSpace所面对的客户可能是:

想开一家店但缺乏渠道和经验的租户,考虑到短租性质,业态应该还是以零售为主,包括短期特卖促销。

线上品牌,毕竟,“落地”是很多线上“好玩家”碰到的问题,对于他们而言,也许在线上已经积累了一定品牌基础,需要有实体店的露出,而主流商业体的投入成本过高,在不玩“资本游戏”的前提下,也许这类低成本的线下露出方式会是他们的选择之一。

体验型客户,这是比较开脑洞的想法,例如一个PARTY、一个展览等。

▲ 从现场部分商户来看,传统零售依旧占据了较大比重,也许随着更多小餐饮品类的陆续进驻,会为整个区域带动客流。

个人认为,在LeSpace把共享经济模式运用到商业领域时,需要面对几个问题:

我在上文提到的所有共享模式,民俗、租车、办公等,大多数情况下,“享用者”就是终端用户。但对零售而言,租户享用了平台的服务,还需要有消费者这个最重要的环节进行支撑,因此,如何创造客流也许是比招租更为重要的问题。

龙阳广场本身不论从硬件设施还是商场内品牌业态而言,都不能算优质,LeSpace选择该店作为其品牌的第一个试点场所,除了通过设计打造自身特色外,如何与商场产生良性互助也是关键,毕竟“客群一致”应该是商场、平台、租户所共同追求的。

“短租模式”是否可行,LeSpace成为市场引领者同时,也具备风险。我们看到过不少常规商场或商业空间,其实也欢迎“短租”的品牌租户,但很少会直接以“短租”作为卖点,毕竟为租户解决了问题,实则是把成本嫁接到平台方自身。越是成功,比如空间内所有的短租商户周期都为一周且满租,那平台方的工作量就会加成;相反,如果商户都成为了“长租客”,那所谓的“共享平台”和“短租”概念也就无从谈起。

但不管怎样LeSpace都是一次有趣的尝试,平台选址在龙阳广场,想必也是折中之举,据了解在我探访后不久LeSpace便已开业,在互联网和共享经济的大环境下,任何尝试都可能有爆点或者只是一次试错,商业空间的共享平台是否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基于“共享经济”思维的好案例,还需拭目以待。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ka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