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4日
评论数(8)我最近有机会去华东的几个乡镇卖场任职营运整改,做为老超市人,作为拥护国家千村万店工程的零售人,做为有志于零售并时刻增加丰富历练的一份子,我内心期待离开城市,去深入县乡镇,去领略改革开放30年零售业漫山遍野绽放的景象。
的确有一些乡镇卖场老板依靠前几年打拼积累了一定的资本,但现在全国情势一样,要面临经营上的“三高一微”(高房租、高人工、高能耗、微利润)的困境,而且内地乡镇又有别于其他地方,人力资源缺、供应商品资源缺、租赁商户资源缺,不是一般的缺,是特缺。我曾去参加一个中小零售业老总的论坛,会上主持人问一个老板“如果有个机会要你放弃,你要放弃什么?”这位憨厚的老板不假思索答“我要放弃我的超市,太累了,不想再干了”,主持人又问“如果有来世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老板答:“我选择做超市,因为超市让我家庭顺当。”回答很朴实,也很反应当下他们的困境,举步维艰、进退维谷。
“这是一份从事商品销售与顾客服务的工作,市场与时代要求我们为人处事上不断的学习和进步,没有大家的进步就无从谈起企业的进步,不进步就会落伍,落伍就会被淘汰。” 这段话是我前几年在为一家卖场编写员工手册时的序语。的确人人都要学习和提升自我,特别是在困境中的零售卖场,我感觉更多乡镇老板追求的是快速提升和改观营业现状,这无可厚非,很多培训机构和空降的经理人也或多或少能解决一些问题。但我以为作为老板而且有志把本身已有的卖场发扬光大成事业的人,更不能忽视对自身素质的提升,我认为坚持提升以下几方面是必须的。
使命感
如果说军人的使命感是国家和民族赋予的,那么我认为小老板们的使命感就是被逼的。创业本身就是夹缝中求生存的一件事,仅仅知道务实勤奋是远远不够的,仅仅知道零售理论知识和作业技术是远远不够的,你得想象自己是个企业家,求生存、要温饱、追发展。逼自己有使命感,为自己家业也为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强烈地驱动自己去谋划卖场的今天、明天,而不是做完今年看明年形势,形势不妙一转了之另从他业。
缺乏使命感就没有十足的拼劲,就底气不足,就是给自己留后路,就是彻头彻尾。逼自己有使命感,去学习、尝试去改变,从自身形象、口头表达、人品道德、行业知识、交际能力、思想和态度、对事理的通达等等自身素质方面去改善。一个企业主,你自己都没有强烈的使命感或驱动力去做一件事、你自己从来没想过改变自己的思想和对人和事的态度,你能把自己的卖场真正整改好并发扬光大么?!
学会大气。
乡镇卖场的老板们多有从小摊贩出身,保持小商人的精明很好,但家底子大了是企业了,得学会当一个企业家,学会大气处事。你用心、让你的管理人员用脑、让你的一线员工用手,不要总是胡子眉毛一齐抓,自己很能干,要人人齐动手,忙不亦累乎的,连做计划的时间都免了。还有的人不够大气和通达事理也罢,连精明也谈不上,做那么年的生意像是关门起来做的,基本不上街走市场或是有意去调查市场,有时间努力去斗酒斗义气不努力去精明。好汉啊!过了5年后也许你就会知道企业家的义气概念是什么了。
要相信商场和超市是引领时尚的载体,从而谋划好货架配套、柜台陈设、店头形象、店内布局、商品引进、导识系统等等,不要以为在乡镇就可以很俗套地很粗放地经营,停车场不舍地方做,存包柜也不考虑做,标价签也不用电脑打印了,打称台干脆随便一张小木桌……一切从简抓紧财源滚滚,一切从“抠”力求快速做大做强。现在什么时代了,听说过卖垃圾是可以发财的,没听过把超市做成垃圾场也能发财的。急功近利、希望短期内盈利翻本——哪个老板都想这样,可是天方夜谭啊,真如此最好去买体彩不用办超市了。奇葩啊!
探索盈利模式
经营超市不要抱着捣鼓一下或只想试试水这样的心理。偏偏有部分乡镇卖场的老板就有这种心理,特别是自有物业的老板。到城里逛一逛,看着城里大卖场一排排收银台不停的收钱,眼馋的很啊。回去一想,反正自家有房子租给人家赚钱还不如自己赚,请个策划公司,其实就一俩个人来弄一下,开业时连大门招牌都是爽歪歪的。没有营运流程、没有毛利政策、没有规范的分类、打开系统查不到实际销售数据等等……说这些不是贬低同志,作为一个秉承职业道德的零售人,我们来了,我们拿什么让人家卖场盈利?!这是良心话。复制也总得拿出复制的水平啊,人家老板是不懂,但毕竟做的是良心企业,个别老板倾其所有、孤注一掷投资卖场,在零售业微利的今天,勇者无畏令人刮目!
关注品类、关注商品结构、优化品项,凸出门店主题的经营特色,时刻探索并丰富盈利之道。比如大家都知道,乡镇卖场的生鲜经营多是失败的,其中缺人才、缺标准、损耗大三个原因是关键,然而许多老板认为是这样一番话:咱这里是农村集镇,农民自种菜、自养鸡、镇头有条河鱼多的很,生鲜做不起。呵呵,回答真可爱。这与专业素质有关,更与思想视界有关,想想咱国以动车高铁的速度飞奔向共产主义社会,当家作主的人民会一直站在街边日照淋雨顶雪买菜杀猪宰鸡么?神啊给他点觉悟吧,创业也得培养点想象力吧!没有思想上的提高和认识及“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盈利之道就躺在你身边,你也发觉不了。时刻探索盈利之道不仅仅是老板要做,也是经理人要做的头等事,可惜啊!很多人没有明白这一点,累在表面的琐事上,经年时日,才幡然醒悟自己没及时捉住机会进步。
走捷径
不尊重规范,时刻想着走上正轨,天天拣轻怕重,怕麻烦怕繁琐,凡事想走捷径。 自采商品入不入库无所谓,打价格就卖,反正都是卖;收货时在货架旁边收,目视一下签字,一切由业务员上架陈列;盘点就不用说了,19年的老店都没有“盘点”这个概念。没有流程和规范吗?NO,挂在墙头接蛛网呢。走捷径很好,一不小心也会走到死路上来的,知道“不明相损耗”这个说法么?卖场管理是一项严谨而且注重细节的工作,我们的境界还达不到抛弃规章和制度的高度,要相信制度和规章,必须脚踏实地地去做,漠视良好的规范和有效的流程就是漠视企业的生命。都是急功近利惹的祸,自废武功啊!
尊重知识,相信人才
差不多每个老板都舍得花销送自己的儿女去好的学校就读,希望子女成才。看的出他们很尊重知识,也相信人才。可是在经营管理上就不见的他们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有多少分量了,外聘经理人过来说白就是利用一下,都是临时工,我是老板我是长工嘛。高薪请个经理就是来移移货架,调调排面,就这样可以保证你生意驶得万年船么?你让他给你挖地三尺找出你的优劣势来,搭班子、搭建盈利模式、培训巩固、建立一套适合你卖场的管理机制、深化和推行这套机制塑造顾客良好口碑,不会做口碑的经理人和老板,一开始就是已经失败了。乡镇卖场的消费群体是基本上是固定商圈的乡里乡亲,建立良好口碑至关重要!!
只要经理人能给你做出这样的计划你就大力支持他做,不要因为你听的茫然就可以让他做一个高薪的理货员,不要舍得拿钱玩牌也不舍得拿钱做一个打称台或请一个称职的经理人!
选对榜样,学会总结
咱中国足够大,做的成功的零售企业和卖场足够多,你怎么找个榜样去学习和模仿都找不到呢?我认识的一位老板的确是一个学习型老板,6年前几乎每个月有2次开车一百公里路去邻县他一个朋友的超市尊点学习,学到现在把自己3个店变1个店了,而他朋友的店也从5家变3家了。
有人说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而促使模仿和复制成为追赶进步的有效手段。反观乡镇零售卖场,不论规模大小多现粗糙,大店不显大气、小店不显精致。表层体现在卖场的布局、货架摆放与通道设计等等,内涵体现在运用系统的信息化程度和营业流程的规范上。比如卖场的电脑系统集ERP、收银模块、人力模块、财务结算、数据分析模块等等,但他们基本上只当收银机使用,偶尔打单入库,数据分析谈不上、财务现金流监控更谈不上。选对榜样,再千方百计挖请榜样店的人才,你依葫芦画瓢还画不出瓢来么!?咱们中国零售业的蓬勃发展不就是一部依葫芦画瓢的进程史么,还青出于蓝胜于蓝呢。
与时俱进
定好战略,解放思想,放开手脚,但不能头脑发热,把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认真体会“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常见的现象,跟风着去建一大堆房子留着风吹日晒,盲目建卖场大建筑体。有个老板在5万人口的乡镇(大部分人分散在20公里内的乡间田头村落里),他建4千方的卖场,艰难地开业后开始留着大片空置面积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2和3楼是可以租赁做KTV、旅业、网吧、酒楼之类的,他不做,固执地等待要求服装和家电的商户来。这样边寻找资源边等待就过了俩年,俩年里自我衰败,就差是自我放弃了。他不知道电商是靠服装和家电起家的。老板不刻意训练自我市场行业嗅觉(摸市场的能力),就会变得反应会很迟钝,反应迟钝对零售卖场是不可救药的,有一天等你醒来会发现的市场已是面目全非了,后悔都来不及。
个别老板不了解时政,怕与行政机构打交道,不知道政府扶持和补贴政策,不善于交际,固步自封,孤陋守闻,自高自大,影响视野和事业的拓展,心胸不够开阔,视竞争对手如敌人,心态不健康,无知并盲目畏惧,死要面子等等都有。做为普通人我们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不足为奇,但作为一个企业的负责人,作为有把企业做大做强的使命的老板,肯定不能把自己普通掉,要时刻自觉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以面对未来激变的市场。据报载,未来的我国将会有8亿人口的就业大军,失业人口数量将更庞大,希望我们广大乡镇零售卖场的企业家们与时俱进,敢于自我革命和改造,使事业兴旺并能担负相应的社会责任,不负家国之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