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gwenyi的BLOG

时空连续性的突破将导致战争的消亡

2014年12月20日

评论数(0)

时空战争(资料图)

凤凰军事 防务短评 12月20日

在 不久前热映的影片《星际穿越》中,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运用最新的数字影像技术将虫洞、时间变换、多维空间、时空穿越等理论物理中艰涩难懂的概念和公式以 影像为载体展现在世人的面前。相当多的观众是通过这一影片才认识到靠近黑洞会是何种景象、时间旅行并非幻想。此外,诺兰更是跨域性的揭开了下一场军事革命 的大幕,虽然“这一次”还没有结束。何以如此,且让我们从战争史的本质开始说起。

星际穿越之前的战争是在与时间赛跑的同时“征服”特定的空间

战 争史是国家战略力量的输出史,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在以相对特定地貌为制约的空间上的不断扩展。地貌特征的变化是以十万甚至是百万年计的,而人类有文字记 载的历史尚不足万年,所以这一段历史过程中,地理地貌基本是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而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或者说人类单位时间在空间内投送力量的能力是在不 断加强的。

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基于人类科技的发展,从空间的维度角度来看人类已经完成了三次次跨越:第一次是从硬平面(陆地)走向软平面 (海洋);第二次是突破二维平面走向三维空间(空战);第三次是突破地球引力限制走向外层空间(卫星、洲际导弹、登月)。在这三个阶段中,空间的连续性未 被打破。战争的进程依然还处在“牛顿物理学”的范围,时空一致且连续,战争只是在与时间赛跑的同时“征服”特定的空间。

地缘战略的经典著 作,19世纪末哈尔福德? 麦金德的两篇文章《地理学的范围与方法》《历史的地理枢纽》,就是“牛顿物理学”范畴的代表之作。阿尔弗雷德?马汉的《海权论》同也可以划归这一范畴。虽 然陆权与海权在具体内容方面差异巨大,但以时空维度来看,两者有太多的一致性:在时空连续性基础上与位置和距离相关的力量的投送与控制——只要控制了恰当 的“位置”,就能够屈人之兵;“位置”被敌人控制了,我方必须重新夺取“位置”的控制权。

以亚历山大东征为例,想要征服世界的尽头(印 度),必须通过波斯,想要战胜波斯,必先统一马其顿和希腊城邦。亚历山大的征服路径,也就按照上述的顺序逐步完成的。亚历山大虽然征服了空间,但却输给了 时间,长逾十年的东征导致士兵哗变。虽然哗变最终被镇压,但亚历山大也无法继续他的征服之旅。

从亚历山大开始到一战前出现的飞艇投掷炸弹,一战、二战前期中的空中格斗、制空权的争夺,二战后期大型远程战略运输机、轰炸机的出现,冷战后的柏林危机美国的空中战略运输能力的建成,以及随后的美苏太空竞赛,人类所做依然是在想尽一切办法跑赢这一场与时间的比赛。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kangwen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