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步尘:且走且歌

刘步尘

公告

中国家电产业资深观察家,前TCL集团彩电产业新闻发言人,多家国际企业新闻传播顾问。

统计

今日访问:440

总访问量:3053089

第三只眼睛看国美“内幕”之争

2011年08月11日

评论数(0)

  5月10日,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报道国美电器前董事局主席陈晓,大爆国美电器“内幕”,诸多猛料闻所未闻,让人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中国家电连锁的生态格局。

  陈晓到底爆了什么?他说:

  1、国美电器内部存在巨大的财务漏洞,“国美电器从总部到大区,再到分公司,甚至门店和柜台都成为了收费点,除了总部敲定的年度合同外,供应商还要与国美各个层次的领导交纳相当数量的费用,这样导致供应商已经不堪重负。”
 
  2、国美电器已失去价格竞争优势,产品售价不仅比电子商务高,而且比其他渠道都高。在国美电器最强势的供应商海尔、西门子,每销售100元商品只能拿到55元的回笼资金,而最弱势的是小家电企业,比如说帅康,每销售100元只能从国美回笼25元。
 
  3、为了转嫁不断增加的费用,国美电器销售的商品价格往往高于其他渠道,“现在只是消费者不清楚,一旦这个真相被消费者了解,国美经营模式将难以为继,而国美门店一旦开到二、三级城市如果还坚持这样的模式必然要死掉。”
 
  除了爆料,陈晓还谈了他对国美乃至整个家电连锁的看法。
 
  对于国美新开480家门店的计划,陈晓表示,“这完全是不可能实现的,现在一二级市场已经饱和,北京市场就可以容纳50-70家门店,现在有了200多家,到二三级市场开店则没有可能盈利,到哪里去开这么多店?”“对手要开370家,国美就要开480家,这完全是在赌气,不是正常经营的方式。”
 
  陈晓还说,电器连锁的好日子都要结束了,因为卖场经营模式已经成为无论消费者还是供应商都想摆脱的“高价”卖场。他说,他手中持有的国美电器股票也将很快卖掉,因为国美电器的股价不可能再涨了,从机构云集的热门股票到现在成为散户的集中营,国美电器的股票在投资价值上没有前途。
 
  上述报道一出,即刻引发轩然大波,随后,当事各方纷纷发表声明,试图将报道可能带来的影响最小化。
 
  陈晓当晚发表声明称,“本人未接受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朗朗的采访。其从一场无议题的私人闲聊中片面抽取内容所发表的文章,是缺乏常识的个人理解。既非我原意,更不代表我的观点和言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郎朗在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访时表示,“陈晓现在的股票并没有卖,市值将近六个亿,对于他来说,这是他财产相当大一部分,他自己还没有完全卖掉,怎么可能编造一些东西出来呢?而且,供应商反映的情况也是这样的。他说的这些话,都是他的真心话、实话。”
 
  国美电器当晚公告表示:“陈先生自2011年3月10日起辞去本公司董事会主席和执行董事职务。自此之后,陈先生已不在本公司任职。因此,陈先生离职本公司后的任何陈述或行为不代表本公司立场。本公司不会容忍陈先生在文章中所显示的行为以及任何其他关于本公司不真实或误导的新闻报道,并会采取适当手段保护本公司的权益。”
 
  国美方面还表示,陈晓所说的很多东西与事实不符,对上市公司的业务、名誉等造成了多方不利影响,虽然其已经在公开场合对此表示道歉,但是上市公司并不能接受。“我们认为他应该为自己说的与事实不符的东西负主要责任”。
 
  对于陈晓、郎朗、国美三方之争,供应商是怎么看的呢?
 
  5月11日,第一财经日报采访了某家电企业高层对陈晓言论的看法,他说,陈晓并没有说错什么,所提的也不是新问题,都是存在很多年的老问题。国美、苏宁掀起的新一轮店面扩张,表面看去给厂家带来许多机会,实质上,许多新开门店并没有获得多少效益,反而成为厂家沉重的包袱。
 
  朗朗在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访时也不断强调,他的报道得到了供应商的认可。
 
  作为家电产业观察人士,我谈两点看法:
 
  第一、陈晓爆料的部分内幕,并非仅为国美所有,苏宁及其他家电连锁同样存在,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整个家电连锁行业的问题,需要整个行业来反思,不应该一味责备国美。
 
  第二、目前,零供关系确有日趋紧张之势,理应引发各方关注。中国家电连锁乃至家电产业,要想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建构和谐、双赢的零供关系。我希望本次事件成为改善长期以来不甚和谐的零供关系的契机,任何不了了之的想法,都是对家电连锁行业不负责任的,也是对供应商及消费者不负责任的。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liubu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