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02日
评论数(0)日前,日立宣布重返中国市场,产品采取OEM方式代工,在华东、华南区域销售。
此前,索尼已经宣布部分产品交由代工企业生产。
而2010年,东芝宣布与TCL合作,由后者代工东芝品牌彩电。东芝冰箱产品早在4年前即由TCL在中山的工厂代为生产。
如果再往上追溯,飞利浦、伊莱克斯等国际品牌的产品,早在5年前即即由国内企业代工。
种种迹象表明,国际品牌逐步退出家电制造领域的迹象正在变得越来越明显。
我们基本可以预测,未来全球家电产业格局将逐步呈现出如下格局:日本也象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那样。慢慢退出家电制造领域,转而致力于标准制定和技术研发,制造转移至中国等亚洲国家。中国在全球家电产业中的“制造中心”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脱胎于科龙冰箱团队的奥马,成立于2002年,一开始走的就是代工路线,生产能力迅速扩大至年产700多万台。正因为制造能力强大,国内新进入冰箱产业的企业,几乎全都是其客户,比如美的。部分主流冰箱企业,也大多委托过奥马代工某些型号的产品。
日系企业在家电领域的衰落,客观上给本土企业带来了机会。但是,机会并不是均等的,真正能分享到蛋糕的一定是那些有准备的企业,而定位低端、品牌和技术优势不明显、规模制造能力不足的企业,是难以分享到这顿大餐的。
需要警惕的是,我们必须理性地看待这场产业转移,中国家电企业在全球产业链条中“制造者”地位的提升,反而有可能挤压中国企业在技术和标准领域领导者地位的确立,这对于中国家电企业建立完备型竞争优势并非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