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步尘:且走且歌

刘步尘

公告

中国家电产业资深观察家,前TCL集团彩电产业新闻发言人,多家国际企业新闻传播顾问。

统计

今日访问:935

总访问量:3232372

从“松下转型”到“液晶面板减产”

2011年08月16日

评论数(0)

  据日前外电报道,松下公司正考虑用本地兵库县姬路市的工厂生产60英寸以上大型液晶电视面板,原因是32英寸面板价格下跌明显,松下希望通过扩产收益性更高的大型面板产能,力争使电视业务扭亏为盈。

  过去,松下一直以42英寸为界生产平板电视,小的做液晶,大的做等离子,这是基于大屏幕等离子在画质上更胜一筹的判断。但是,随着液晶技术的进步,松下认为42英寸以上大屏幕液晶电视同样能够保证画质。多年来,松下平板电视业务持续亏损,已经严重影响到松下的发展。社长大坪文雄在今年4月召开的2011年度经营方针说明会上,明确表示松下必须调整产品战略,“取消等离子与液晶人为的区分标准,顺应市场需求展开经营活动”。

  此举标志着松下长期坚持的等离子战略发生重大转折。换言之,等离子不再是松下平板电视战略的唯一选择,甚至不再是松下平板战略的重心。松下平板电视产业的发展,将逐步转向以液晶为主,等离子为辅。

  至此,松下成为全球彩电企业中最后一个转型做液晶的企业,比其日本的对手索尼晚了至少五年——而索尼比另一个对手夏普晚了五年,比三星这个对手晚了三年。

  显然,松下这一天来得太晚了!

  回看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松下彩电一度称雄全球,彩电销量位居第一;而今,松下彩电在全球行业的排位已退至八名之外。导致松下彩电江河日下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一意孤行地固守等离子战略,而等离子早在2004年即已被液晶超越。以2010年中国平板电视市场为例,液晶销量超过3400万台,等离子只有区区161万台;2010年全球彩电销售数据是,液晶销量约为18000万台,等离子不到1500万台。二者已经完全不在同一层面。

  这意味着,松下要想重返彩电主流阵营,难度是很大的。松下调整产品战略,转向以液晶为主,等离子为辅,不过是修正一个错误而已,并不是什么积极举措。

  不管怎么说,松下算是迷途知返,其象征性意义还是很大的,等于告诉我们坚守等离子不是明智之举。

  但是,松下的转型绝不意味着液晶电视企业的日子好过。实际上,液晶企业的冬天正在到来,尤其是面板企业。对于中国彩电企业来说,这个考验还要更大一些,尤其那些刚刚诞生和即将诞生的本土面板企业。

  据台湾行业人士称,台湾第二大液晶面板生产商友达光电已于六月份减少15%的玻璃基板订单,并计划在7月将产能利用率降低至80%,以减小目前面板库存水平。而台湾第一大面板生产商奇美及韩国两大巨头三星、LG显示部门,均称已计划削减产量以保护面板价格。

  另据媒体报道,液晶面板行业的高库存水平已经导致面板价格在6月份持续走低,大面板厂商都试图用减少产能作为抵抗价格降低趋势的策略。在减少玻璃基板订单的同时,友达光电希望将第三季度的产能利用率由现在的85%降低至80%。奇美同样计划将产能利用率由90%降至80%,三星、LG显示部门将在第二季度降低产能的基础上于第三季度再降低5%。

  但是,在产业观察家看来,液晶面板产能计划的降低,并非缘于生产过剩,而是缘于两大原因:一则液晶电视已经完成对CRT电视的替代,未来可持续增长的空间非常有限,将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微增长或零增长水平。基于“市场仍将大幅增长”这一预测基础上的面板生产计划,必须做出调整,否则只能制造更大量的库存。二则中国本土高世代面板生产线将于2011年底之前全部建成投产(注:京东方8.5代生产线已于6月份建成试产),参与对中国彩电整机企业这一客户群体的争夺,台、韩、日面板企业的压力一下子增加了很多,为有效遏制本土面板企业的成长,外资面板企业心照不宣地将面板价格大幅下拉,企图让本土面板一出生即遭遇严酷的市场环境,等于给一个下马威——否则,我们无法解释为什么面板价格在不该降的时候却降下来了。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土面板一出生即遭遇严酷的市场环境,等于给一个下马威——否则,我们无法解释为什么面板价格在不该降的时候却降下来了。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本土液晶面板企业,可谓生不逢时,其前路未免令人担忧。回想当年,中国刚刚建立起显像管产业,彩电产业链条刚刚架构完整,平板电视时代来了,中国彩电企业一下子又重新回到起点。而今,8年过去了,中国彩电企业仍还没赶上日韩企业。本来,这一教训足以警醒中国彩电企业,遗憾的是,那个时候中国彩电企业沉湎于“没有自己的面板产业照样能做好液晶电视”的狭隘认知,在经历了受制于外资面板企业挟持的痛苦之后,才终于在2010年春天决意进入这一产业领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我们起步毕竟晚了,一则液晶电视已完成“成长期”向“成熟期”转型,市场不可能持续大幅增长,留给我们的空间不大;二则OLED作为“后时代的液晶电视”,正在虎视眈眈寻找取代液晶的机会,换言之产业革命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中国彩电,再次站在了节骨眼上。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liubu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