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8日
评论数(1)12月22日,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表示,未来格力将把更多非格力品牌的家电产品吸引进入格力专卖店渠道。此前,董明珠已在不同场合公开表示,格力专卖店持开放心态,凡是世界上最好的产品都可以考虑引进。
实际上,早在2010年业界既传出格力和海尔谋求渠道合作的消息,最后无果而终。从CCTV晶弘冰箱广告看,其产品已进入格力体系销售。
据悉,目前格力在全国拥有近20000家专卖店。自2011年起,格力全国销售公司已统一更名为盛世欣兴。
人们感兴趣的是,未来的格力专卖店,会变身成为家电连锁吗?
为什么要把专卖店改造成开放的平台?
未来的格力专卖店(也许此时已经不叫格力专卖店,改叫盛世欣兴商贸公司或者别的名称)预计具备如下特点:1、经营面积在500—1000平方米,经销产品以国内、国际著名品牌为主;2、实现从一市场到四级市场无缝隙覆盖,但以一、二级市场为主;3、前期以经销格力品牌空调及其他品牌的冰箱、洗衣机、彩电、小家电、数码产品为主;4、走精品路线,非著名品牌不得进入,单店规模比苏宁、国美小,但店面总数远超苏宁、国美。
一个问题是:格力为什么要对专卖店战略进行调整?
在董明珠及格力经销商们看来,格力电器之所以取得今日之成就,与专卖店强大的出货能力息息相关。格力专卖店销售能力太强大,以至于只卖格力一个品牌的产品(以格力空调为主)有点资源浪费,好比飞机引擎装在汽车上。据说,经销商早就要求引入非格力品牌的产品进入专卖店渠道,以便专卖店产生更大的效益。晶弘冰箱就是在这样的要求下进入的。
多数人们认为,如果不是拥有庞大的专卖店渠道,格力对大连锁的依赖程度与别的企业一样高,不可能有如此良好的盈利表现。
格力将专卖店平台化,与苏宁电器“超电器化”有相似之处,都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的结果。在董明珠看来,格力专卖店不应仅仅是个产品销售渠道,还应该成为格力电器实现2000亿元营收的直接贡献者。
当然,改造后的格力专卖店如何协调与经销商的既得利益关系,有待观察。
非格力品牌进入此渠道有无顾虑?
2005年,TCL曾高调推出“幸福树”家电连锁(有点类似于海尔的日日顺),一年之后即宣告夭折。幸福树夭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TCL背景。在同行企业看来,幸福树就是TCL的连锁,“谁敢把自己的产品交给竞争对手去销售?”
再说海尔日日顺。这是一个以三、四级市场为主小型连锁,通过加盟的方式发展,除海尔品牌之外,基本上是三、四线品牌,主流品牌较少进入,除了其销售能力还不足以吸引大品牌之外,还因为背后站着的是海尔。
苏宁、国美与幸福树和日日顺均不相同,它们是纯粹的销售商,与制造商之间形不构成直接竞争,而是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
预计供应商的顾虑不会发生在格力身上。首先,开放的格力专卖店不会吸引竞争产品进入,比如,不会吸引非格力品牌的空调进入,以此保持其空调产品对这个渠道的独占性。因为晶弘冰箱的缘故,预计其他品牌的冰箱进来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不构成竞争关系,非格力品牌的洗衣机、彩电、3C数码产品等,进入格力渠道无需顾虑受到冷落。实际上,我更倾向认为,凡是进入格力专卖店的品牌,都会和格力签订销售协议,确保实现销售增长。
开放的格力渠道对哪些品牌更有吸引力?
那么,什么样的企业最愿意进入格力这个渠道?
显然,这样的企业更愿意进入:1、长于制造和研发的企业。这类企业以国际品牌为主。国际品牌长于制造和研发,短于销售。即使三星、苹果这样强大的国际品牌,销售都不是其长项。2、走精品路线的企业。这部分品牌长期以来很不情愿和二、三线品牌搅合在一起,无奈没有足以让它们托付终身的渠道出现,也就只能这么凑合着过了。实际上,即使苏宁新开的超级店、乐购仕,仍以大众品牌为主。
把销售渠道做成了品牌,家电制造企业除格力之外可谓绝无仅有,这是格力专卖店销售力特别强大的原因。虽然海尔专卖店也有一定影响力,但是和格力相比还是要逊色很多。
有一个问题不容回避:国际品牌会放弃既有销售渠道,转而投奔格力专卖店吗?在我看来,国际品牌会不会和格力合作,取决于格力能否保证它们的销售业绩实现提升。如果格力确保进入的品牌能实现格力空调那样的增长,我相信很多国际品牌都会感兴趣。据悉,已经有一些国际品牌在和格力接触,商讨合作形式。毕竟,它们早就切切实实看到了格力渠道的厉害。
当然,格力专卖店渠道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还是未知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一定不是苏宁、国美模式的简单复制。
格力专卖店一旦变身成为家电连锁,对大连锁的影响将不可回避。
预计2013年格力将把这一设想付诸实施。公司名称的统一更改及晶弘冰箱的进入,可以看成实施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