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9日
评论数(0)传习录: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问:“‘惟精’‘惟一’,是如何用功?”
先生曰:“‘惟一’是‘惟精’主意,‘惟精’是‘惟一’功夫。非‘惟精’之外复有‘惟一’也。‘精’字从‘米’。姑以米譬之。要得此米纯然洁白,便是‘惟一’意。然非加舂簸筛拣‘惟精’之工,则不能纯然洁白也。舂簸筛拣是‘惟精’之功。然亦不过要此米到纯然洁白而已。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者,皆所以为‘惟精’而求‘惟一’也。他如‘博文’者即‘约礼’之功。‘格物致知’者即‘诚意’之功。‘道问学’即‘尊德性’之功。‘明善’即‘诚身’之功,无二说也”。
“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漆雕开曰:‘吾斯之未能信’。夫子说之。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曾点言志,夫子许之。圣人之意可见矣。”
问:“宁静存心时,可为‘未发之中’否?”
先生曰:“今人存心,只定得气。当其宁静时,亦只是气宁静。不可以为‘未发之中’。”
曰:“未便是中。莫亦是求中功夫”?
曰:“只要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功夫。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若靠那宁静,不惟渐有富静厌动之弊。中间许多病痛,只是潜伏在。终不能绝去,遇事依旧滋长。以循理为主,何尝不宁静?以宁静为主,未必能循理。”
管理借鉴:“精研”的内涵可理解是精细地研究,在钻研学问上面精益求精。“专一”的内涵可理解为一心一意、专心致致在某一个领域、某一个学科上面学习、研究、思考、领悟、掌握其中的道理与意义。学习上“精研”与“专一”,并不是什么学问都是纯净洁白的大米,所以需要通过筛拣精选,把最有正能量、最有价值、最有内涵的,并且能指导我们工作、学习、生活的理论学透、学精、学深,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精研”与“专一”,联系到企业管理,其中的道理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以“精研”来说明,企业需要对产品研发、制造精益求精,没有更好只有最好;需要加大对产品研发的力度,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让其他竞争对手难以超越。以“专一”来说明,企业需要走专业化道路,而不是多元化道路,只有专业、专一才能够使自己出类拔萃,没有一家企业生产的产品可以包罗万象。因为企业的资源、生产能力、研发能力、资本等是有限的,只能专攻一处或者几处,在某一个方面或者几个方面出类拔萃,绝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出类拔萃。这世上没有全能的人,也没有全能的企业,所以,走专业化道理,用“精研”与“专一”精神指导企业,能够让企业兴旺发达。做学问,搞研究,首先要博学多才,而博学多才靠的是平日里通过阅读、学习,积少成多,到日积月累,再到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博览群书才会知识渊博,知识渊博才能够称之为博学多才。不学何以博,不习何以多。在知识渊博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审问”。此“审问”是指审视、疑问,不是指审讯、讯问。“审问”后,需要“慎思”。“慎思”是指慎重、周密地思考问题。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慎思”后,需要“明辨”,此处“明辨”既有明辨是非之意,又有分辨清楚之意,意思是不要稀里糊涂,而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明辨”阶段,提高了个人认知能力与辨别能力,那么就要到下一个“笃行”阶段。不管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还是精研、专一,其目的就是为了行动,为了实践。学、思、行,重心落在“行”上。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都是为“行动”。不行动,一切都是空想;行动,一切都能实现。认知是行动的开始,行动是认知的结果。所有的学习,所得的学问都是为了行动,以行动来落实理想,使理想得以实现。
做学问是为了追求真理,教化天下,不是为了做官。孔子听说漆雕开对做官有畏难情绪,表示很高兴;当子路让子羔当官,孔子唉声叹气表示同情,说这是残害别人家的孩子。可见,孔子认识到,当官只是一时,做人是一辈子。企业高管不要为了当官而当官,这样会陷入功利观中不能自拔,最后结果把天下为公放在一边,一心只天下为私。而应该为了天下百姓,为了组织成员而当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为公在于摒弃私欲,存养天理。只要不自私自利,没有私心,没有私欲,就会遵守法律法规,就会遵守社会公德,于是把“天理”奉为圭臬,一切为了天下苍生,一切天下为公。
作者简介:李文武,著名管理学家。《博锐管理在线》《中华品牌管理网》《中国管理传播网》等知名管理网站专栏作家。又是多家媒体与网络作家。研究:历史、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