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管理学家博客

李文武

公告

李文武,著名管理学家、顶尖学者。兴邦公司首席顾问、北京宏创乐途文化传媒公司作家顾问、全球赫柏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管理精英联盟会主席。《博锐管理在线》《中华品牌管理网》《中国管理传播网》《价值中国》《中人网》《市场与销售》等知名管理网站专栏作家。又是多家媒体与网络作家。研究:历史、经济、管理。

统计

今日访问:1353

总访问量:3765541

文武哲学思辨之十一:未加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

2019年09月30日

评论数(0)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出身于平民家庭,父亲是个雕刻匠,母亲是个助产妇,他自学成才,并且当过兵,还任职过陪审官。他的学生是柏拉图,柏拉图的学生是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负盛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这三个人对希腊文化有很大的影响,乃至对欧洲社会科学有深远的影响力。后人把苏格拉底崇为西方哲学的创始人。他跟孔子一样没有什么著作,又不像孔子一样建立什么思想学派。他甚至于没有提出过什么著名的哲学理论。他最大爱好就是对一些哲学问题不停地发问。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成果是他的弟子柏拉图根据他的言论,记录下来,写进了《对话录》著作里,这样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成果才得以保存下来,并且影响后世。

     苏格拉底认为好生活才是唯一值得过的生活,只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才能过上好日子;“好”与“坏”不是相对的,它们是只能在发问和推理的过程中找到的绝对概念;不加质疑的人生是无知和无道德的;通过这种途径,道德和知识被联系到一起;未加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

    好生活谁都想要,谁都要过。什么是好生活,什么是坏生活,如何区别,如何判断?好生活我认为有五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衣食无忧。有饭吃,有衣穿,这是一个人生活的基本需求与基本需要保障。这是生存的基础。连食物都没有着落,算什么好生活,饥饿而死是好生活吗?人要死了,奢谈什么好生活,这不是精神有问题吗?解决个人的衣食无忧是好生活的第一个层次。可称之为“生存好生活标准”。第二个特点是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行有所车、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是人需要学习、需要医疗、需要出行方便、需要老有依靠、需要有遮风挡雨的住所。这需要社会对个人的物质进行保障。这是好生活的第二个层次。可称之为“物质好生活标准”。第三个特点是有爱情、亲情、友情。爱情让我们心情愉悦,有异性伴侣喜欢自己,自己也很喜欢对方,双方相互爱慕、相互依恋、相互关心,让孤单寂寞远离自身。亲情是我们幸福生活的港湾,这世上真正不求回报,关心与重视你、体贴你、温暖你的人是你的亲人。只有亲人才会对你不离不弃。没有亲人,人活在这世上也没多大的意思。所以,亲情对一个人来说很重要。亲人是跟我们有血缘关系,基因相同的人。朋友是欣赏我们的人,是跟我们志同道合的人,是跟我们有共同语言、共同爱好,并且相互帮助的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所以,友情是我们除了爱情、亲情外,最重要的情感。这是好生活的第三个层次。可称之为“情感好生活标准”。第四个特点是每天情绪稳定、快乐、无忧无虑。物质满足后,个人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好生活的另一重要指标。健康是最大的财富,精神快乐是最大的满足。所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很重要,这是我们好生活的精神动力。消极、悲观的心态不可取。怨天尤人、杞人忧天,自己给自己找难受、找不痛快,跟自己过不去,真的不可取。快乐是幸福的源泉。这是好生活的第四个层次。可称之为“精神好生活标准”。第五个特点是个人的成就、业绩、能力、学识、贡献等受到社会的公共认同与个人的品质、行为等受社会的公共尊敬。历史名人、伟人、圣人、社会名流等受社会认同与社会尊敬,这让他们有成就感、荣誉感,精神达到极大满足。这是好生活的第五个层次。可称之为“成功好生活标准”。

     缺衣少食,这是坏生活。没有学习,没有受教育,自己无知;有疾病没有钱医治;连坐车、坐高铁、坐飞机等交通工具的交通费都出不起;人老了没有生活保障,没有子女与其他亲人陪伴;一辈子没有自己的房子,这也是坏生活。没有过真正的爱情,没有人喜欢,身边的亲人都离世或者跟自己疏远,没有一个朋友,这还是坏生活。每天萎靡不振、唉声叹气、情绪低落,抱怨这个,埋怨那个,身体有病,心理变态,这更是坏生活。一辈子一事无成、庸庸碌碌,亲人与朋友没有一个人认同你、欣赏你、尊重你,在单位领导、同事瞧不起你,对家庭没贡献、对社会没贡献、对国家没贡献,这一样是坏生活。

    我主张的好生活标准与苏格拉底的好生活的概念截然不同。好生活就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能得到满足,而坏生活就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得不到满足。苏格拉底认为“好”与“坏”不是相对的,我认为“好”与“坏”是相对的。人生有些需要质疑,但是过什么样的生活不需要质疑。谁都想过好生活,无可厚非。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趋利避害。这些都是人想要过好生活的欲望使然。不管审不审视生活,人总要生存,总要过日子,为了追求好生活,必须不停地奋斗、不停地努力。不可能因为审视过的生活差,就不生活了。知识的获得需要人们去学习,去思考;道德的效应,需要人们去做,去遵守。道德属于伦理与人行为规范的范畴。知识属于认知与科学范畴。虽然有一部分知识阐述道德与宣传道德,但道德与知识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内容,没有必要硬是绑在一起。当然,道德与知识相联系,就成了道德知识、伦理知识。知识涵盖的内容很广泛,并不只是有道德知识这一种。

    我不赞同苏格拉底把好生活、坏生活跟需要进行审视联系在一起,但我赞同他认为的“唯一好的是知识,唯一坏的是无知”。有知识比无知好。无知使人愚蠢,知识使人聪慧。多学点知识,总是好事,没有坏处。无知的人才会无畏,才会无法无天。我赞同他的“获得知识比获得财富,或者比高人一等的社会地位,才是生活的终极目标”这一观点。知识是精神财富。知识对过美好生活,还是有一定的实际作用。例如,你的知识渊博,可以去应聘大学教师,工资待遇福利好,这样就是为美好生活铺路了。你某方面的专业知识非常丰富,别人做不来的,你能做好,你可以拿高薪,这样也为美好生活铺了路。你是科学家,你的发明创造很有价值,这一样是为美好生活铺了路。只有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才会专心致致的地学习,去获得知识。生有涯而知无涯。学无止境。我认为人除了过美好生活外,还应该把获得知识,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当成一种幸福的选择。

 

    作者简介:李文武,著名管理学家。《博锐管理在线》《中华品牌管理网》《中国管理传播网》等知名管理网站专栏作家。又是多家媒体与网络作家。研究:历史、经济、管理。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李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