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管理学家博客

李文武

公告

李文武,著名管理学家、顶尖学者。兴邦公司首席顾问、北京宏创乐途文化传媒公司作家顾问、全球赫柏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管理精英联盟会主席。《博锐管理在线》《中华品牌管理网》《中国管理传播网》《价值中国》《中人网》《市场与销售》等知名管理网站专栏作家。又是多家媒体与网络作家。研究:历史、经济、管理。

统计

今日访问:462

总访问量:3764488

王阳明管理思想借鉴之二十一

2019年12月30日

评论数(0)

     传习录:

 

   “不可谓‘未发之中’常人俱有。盖‘体用一源’,有是体即有是用。有‘未发之中’,即有‘发而皆中节之和’。今人未能有‘发而皆中节之和’,须知是他‘未发之中’亦未能全得。”

   “《易》之辞是‘初九,潜龙勿用’六字;《易》之象是初画;《易》之占是用其辞。”

   “‘夜气’是就常人说。学者能用功,则日间有事无事,皆是此气翕聚发生处。圣人则不消说‘夜气’。”

   澄问“操存舍亡章”章。

   曰:“‘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此虽就常人心说,学者亦须是知得心之本体亦元是如此,则操存工夫始没病痛。不可便谓出为亡,人为存。若论本体,元是无出无入的。若论出入,则其思虑运用是出。然主宰常昭昭在此,何出之有?既无所出,何人之有?程子所谓‘腔子’, 亦只是天理而已。虽终日应酬而不出天理,即是在腔子里。若出天理,斯谓之放,斯谓之亡。”

   又曰:“出入亦只是动静,动静无端,岂有乡邪?”

 

    管理借鉴:感情未发出来时的中正,这个中正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到的。因为人普遍都是感性之人,做事与思考问题,以情感深浅、好恶来处理问题。理性的时候比较少,感性的时候较多,理性往往出现在处理个人利益上面,以获利多少与是否吃亏来衡量,趋利避害就是人理性的表现,自私行为是理性与感性的综合表现。所以,不要期待人会做出不为感情所左右的中正行为,个人好恶对个人行为会产生较重的偏向性与倾向性。管理者要避免因个人感情、个人好恶而做出一些违背企业规章制度的行为。在处理员工关系时,或赏惩员工时,要理性多于感性,这样才会不偏不倚,公正无私,让人心服口服。本体与作用同源,有什么样的想法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思想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品行,就会有什么样的言行举止,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反映出这个人本体的真实性与道德性。一个人就算有时会用谎言掩盖真相,但长期里本性总会显露、暴露,这就是本体与作用同源而产生行为模式。品行优劣可以从一言一行中观察出来,没有人能隐瞒、隐藏很长时间。心有所想、脑有所思,行有所动、做有所为。

    潜龙勿用,象征着潜伏的龙,不能发挥作用。这时不要沉沦与颓废,而应该积极学习、刻苦学习,等待时机发挥作用。学者要做潜龙,就算此时不能发挥作用,但并不代表以后不能发挥作用。无论白天有事还是夜晚无事,都要刻苦学习,学者就是要学贯中西、通晓古今,然后用知识与学问解决民生问题与管理问题,做到学以致用、经世济用。心的出入并没有规律,也没有方向。坚持做学问的本心,操持与存守时就不会出问题。出并不是失去,入并不是保有。人的本然状态并没有出世与入世的情况。人思虑运用就是出,汲取知识就是入。不管是学习还是应酬,最重要是存有天理,如果做了有违天理的事情,那么就是放纵心体,放纵自我,放纵后就失去了心体,失去了自我,会被环境、欲望、嗜好所左右。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天理要存有,心体不放纵。出世与入世,表现为动态与静态,动静没有端倪,会丧失方向感。出入有常,动静有衡,那么就有方向了。

 

    作者简介:李文武,著名管理学家。《博锐管理在线》《中华品牌管理网》《中国管理传播网》等知名管理网站专栏作家。又是多家媒体与网络作家。研究:历史、经济、管理。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李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