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1月07日
评论数(3)一、 确定目标消费人群
老年人为主(45+) 年轻人(20~35)
老年人(45+)
农村市场:
除了老年人,还有一部分年轻人,他们:
A、 以农业为主:缺少知识,对外界的了解较少,更没有什么品牌意识,只是务农的,收入也纯粹是“汗滴禾下土,分分皆辛苦的”的状态。他们是以实惠为主的消费观观念。
B、 以农为主兼务工:以种地为辅,以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的农民。经常在城市务工,对品牌有所了解,但因收入问题,偶尔使用假名牌也是可以接受的。这部分人经常不在农村,其消费也就转移到城市或正在进行建设的城乡,但一旦回乡即大量采购以赔偿儿女。
C、 现代农民:农村新贵,文化知识较高,或经商,或搞副业。常住农村,但收入较高。闲时,外出游玩,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了解信息,接受信息较快,能快速接受新事物。
县级市场:
1、 80年代出身即30岁上下的年青人
他们一般具有高中左右较低的文化水平,但相对于六七十年代的人群又有较为新潮的意识,对新事物有较强的接受能力,消费也相对比较超前,同时对物品购买具有决策能力。
2、60年代-70年代的中老年人
吃过苦的一代人,在看护小孩的同时,惯于补偿心理,想尽一切能力给孙儿(女)最好。
只要是有利于小孩成长的东西,他们基本上不会反对。
二、 区域市场消费者购买行为全过程
区域市场消费者(农村消费者、县级消费者)因为收入等因素,购买行为主要围绕衣食住行等展开,他们的购买行为具有计划性,在购买行为发生之前,会做很多工作,主要有:
1、硬性需要
区域市场消费者(农村消费者、县级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首先是从产生需要开始的,因为他们觉得可买不可买的东西,不买;非买不可的东西,买。
2、收取信息
当这件东西非买不可时,区域市场消费者(农村消费者、县级消费者)就会马上满足自己的需求。一般而言,他们会以下两种途径来获取信息:
一、 媒体资源:首先是电视,区域市场消费者主要的消遣方式是电视,花在电视的时间在三个小时以上;其次是报纸;
二、 熟人询问:既然这件东西非买不可,区域市场消费者(农村消费者、县级消费者)便会主动出击,他们的消费行为具有“主动性”,会咨询身边有经验的人;
两种途径,后者的可信度高于前者。
3、比较评估
区域市场消费者(农村消费者、县级消费者)的收入有限,钱财来之不易,他们会把钱花在刀刃上,尽管从各类渠道得到了信息,自己还会进行现场考察并评估,决定取舍。看到要买的商品时,会主动询问(局限于不识字的老年人)或自己查看(能看懂详细说明的的年青人和老人),主要是考虑商品的价格、耐用、实用性。纸尿裤是一次性用品,区域市场消费者会考虑其吸水效果,一片能用多久等实质性问题。价格廉、吸水率大、经久耐用,满足这几个条件时,消费者才会掏钱购买。
4、购买决策
区域市场消费者消费观念还比较传统,尽管一部分人已经乐于用一次性纸尿裤/片来替代传统布尿片,但受到家人或亲友的反对,他们也会修改、推迟或取消购买意向。只有家里人意见一致,或购买者具有绝对主导权,才可以形成购买。
5、购后感受
区域市场消费者消费感觉会影响到周围的顾客,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一是一传十、十传百,引导更多的消费者购买;二是阻止别人购买该品牌商品。因此,纸尿裤/片的质量保证很重要,且不能出现负面效果。一出现负面效果,区域消费者由于缺乏理性鉴别能力,会从主观上认同别人的说辞。
三、区域市场消费者消费心理及行为分析
1、实用心理→享受心理
考虑到自己的收入有限,区域市场消费者(农村消费者、县级消费者)在购买中更在意商品的实用性,倾向于选购物廉价美、经久耐用、质量可靠的商品。但是,随着收入的增加,部分人群从“实用”走向了“享受”,追求方便。
2、求廉心理
由于收入有限,农民在选购商品时首先考虑的就是价格因素,更少关注款式变化、性能改善。多数农民消费者对低档的、大众化商品有浓厚的兴趣,他们选购商品的基本准则是便宜实惠。与农民消费者不同,县级消费者在经济能力承受的范围内,会考虑产品的外包装是否精美、是否有档次。
3、求同和攀比心理
在农村中,消费求同和攀比心理一般要比城镇表现更为突出。只要有一个人用了一次性纸尿裤/片,并觉得还可以,其他人就会跟风,继而全村的人都会使用,这就是求同和攀比心理。你有的我要有,你用的好我要比你用的更好,否则就会觉得被乡亲们看不起。
4、面子和从众心理
5、提倡节俭
不管是农村消费者还是县级消费者,在生活中,都会遵从节俭的消费观点。因此,平时购物计划性很强,不乱花钱,一次性纸尿裤/片这样的物品,如果有看护能力的话,白天基本上是把尿,只有晚上或外出才会使用。
6、 模仿城市消费行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县级区域消费者开始模仿城市消费行为,追求舒适、方便、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