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超连锁

社区超连锁

公告

关注零售圈的深度观察和评论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451

总访问量:249795

二季度亏2.87亿!京东现“快闪式”财报亏损隐忧

2017年08月15日

评论数(0)

昨日,京东发布2017财年第二季度财报。净收入为932亿元人民币(约合137亿美元),同比增长43.6 %。虽然净收入在增长,但是公司净亏损达到2.87亿元人民币(约合423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净利润为1.276亿元人民币。在此次财报中,不包含京东金融的财务数据。


然而,在第一季度财报中,京东净收入为762亿元人民币(约合111亿美元),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为人民币14亿元人民币(约合2亿美元),2016年同期亏损2亿元人民币。今年第一季度是京东自纳斯达克上市以来,首次在GAAP标准下实现了盈利。


从12年来首次盈利,昙花一现后重归到净亏损2.87亿,京东意外上演一幕“快闪式”财报亏损大片。而这种“快闪式”财报的背后,则是京东何时实现盈利正常化?还是个未知数的隐忧。



京东亏损的逻辑:低利润换用户?低利润换未来?


事实上,京东过去一直都在给媒体和资本市场释放这样的信号。京东现在的亏损是战略性亏损,是在控制中。真实情况如何了?


对于此次亏损的原因,京东给出的答案是,净亏损扩大主要由于“6.18”年度促销活动产生的营销费用大幅增长,二季度期内集团营销费用暴涨63%至40.751亿元,上年同期仅为24.95亿元。


京东营销费用的大幅上涨,可能部分由于其中国最大竞争对手天猫今年对“6.18”年度促销活动加大力度投入,迫使京东亦必须提高相应投资。


京东这份财报,对于大多数电子商务人来说并不意外。大部分人都会坚信“只要有意的控制公司短期内的亏损面,就具有足够逆袭的机会”这条创业真理。然而这条真理除了适用于亚马逊之外,其他包括京东在内等公司能不能做到像亚马逊一样,始终被资本市场认可,其结果仍是未知。


回头再看京东亏损。


从毛利角度看,由于京东平台上,家电和3C占据了一定的比例,这也保证了其平台的毛利基数。虽然有一定的毛利,但是均摊掉营销成本、运营成本、技术成本、总务和行政开支、以及物流建设成本,最终结果难免就是亏损,这一亏损结构可能还要持续很长时间。


从亏损面看,上述已经提到,京东强调第二季度亏损主要是营销成本额外增加(面对来自天猫的营销战,京东必须提高投资),除此之外,京东在营收成本、履约成本、技术与内容成本、总务与行政开支几方面的支出同比增长均达到40%左右。相比于京东的资产和市值,虽然现在亏损占比没有达到50%以上,但是京东如何改变这种持续亏损局面?还需静观其变。


当然,我们有理由相信,京东现在的亏损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新用户来京东平台上购物消费,并成为京东的活跃购买人群之一,还为了京东更好的未来。


经济学上,有一个关于价格和用户的曲线图,当价格升高的时候,购买的用户就会减少,当价格降低的时候,购买的用户就会增多,所以经济学上,经常会去寻找利润最大化的那个点,在这个点的定价上,能够实现公司的总利润最大化。


不过,京东在这个曲线上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而是追求在亏损成本可控的情况下,追求用户增长的最大化。通俗来讲,就是用更低的商品售价吸引更多的用户在京东上购买商品。值得大家关注的一点是,要想做到前述假设的前提是,京东的商品足够吸引人(价格、品牌、数量、购物体验、独家),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相信京东的亏损金额,还将存在进一步扩大的可能。


另外,按照一个公司的发展阶段,种子期主要目标的是验证商业模式,成长期是快速增长用户,成熟期才是变现的最重要时期。


理论上,京东仍处于成长期,但是考虑到现在整个行业的发展现况,以及市场格局,京东尚未完全掌握用户快速增长与变现之间的平衡。



狂奔中京东遗留下的一地鸡毛


不可否认,京东通过低利润手段获得了快速的增长,但是一路狂奔中的京东也在用户体验方面,暴露出让消费者以及平台商家诟病的诸多问题。日前,先后有媒体曝光了京东平台假货丛生、京东自营Gucci到手变”Gucc" 客服坚称货是正品等等假货问题,消费者买假货起诉京东却败诉,京东辩解“京东自营不是京东商城自营”。


不仅是消费者遭遇到京东的差评购物体验,媒体还曾曝光京东拖欠供应商贷款一度达到数千万。


此外,在营收层面,媒体还曾曝光过,京东“618”下单额涉嫌掺水,商城爆款刷单冲量痕迹明显的做假刷单行为。京东618期间官方公布交易额为1199亿元,但乘以根据财报所推导出的真实交易额比例44.7%,即得到真正成交的数据只有约536亿元,“掺水”超50%。


同时,今年8月,媒体再度曝光,京东旗下一款名为“京东微联”的智能家居应用软件在没有明确告知用户的前提下,擅自将用户输入的个人WiFi密码上传至京东服务器,为用户的网络安全埋下隐患。


在产品的高速成长期,别急着变现,通过免费或低利润的方式积累大量用户,建立竞争壁垒,等到进入成熟期之后,再进行变现会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京东的亏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是面对上述一地鸡毛,京东的亏损则是不可持续的。简单来说,通过低价吸引过来的消费者,终究都会因为平台上的假货、维权困难、个人信息无安全保障等等诸多问题,而分分钟逃离京东,选择其他电商平台。



京东的亏损具有误导性?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此前曾在多个场合,公开强调京东速度:年均15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计划在12年内进入全球500强前十。


先不论京东速度是否会实现,先看看行业大环境。数据(数据来源:艾瑞咨询、中商产业研究院)显示,2017年1季度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为1.26万亿元,环比增长率下降16.1%,与2016四季度相比,市场交易规模和环比增长率均有所下降。


另外,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中B2C市场交易规模为0.7万亿元,在中国整体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中占比为56.1%,环比下降17.3%。


不管是网购市场交易规模、增长率,还是B2C交易规模都在下降。很显然,从存量市场角度来看,经过十多年的消化之后,整个市场已基本消化殆尽,然而对于细分市场中的增量市场,譬如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等都将是未知数。这些市场还需要足够时间的开发和成本投入,不具有短期投资参考价值。


再看京东所在的赛道——B2C市场,数据显示,2017年1季度中国B2C购物网站交易规模市场份额方面,天猫占比56.6%,位居榜首;京东和苏宁易购排在第二、第三位,占比分别为26%和4.6%。苏宁与天猫同属于一个联盟,所以两家交易市场份额加在一起就达到61%,而京东占比仅有26%,差距甚大。


当前,可以说中国电商竞赛已接近尾声,理论上,在互联网平台的马太效应之下,寡头垄断的格局将很难被打破,作为行业第二名京东的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小。


最后再看一下京东的第二季度财报数据,京东第二季度GMV为2340.8亿人民币,减去618期间公布的交易总额1199亿元,除以70天等于京东第二季度每天成交16.3亿元。而今年第一季度,京东财报披露的GMV是1841亿元,除以90天,相当于每天达成20亿元的交易规模。这么一换算,可以得出结论,京东要么在关于618交易规模方面造假,要么日均销售出现负增长。


通过这组数据可以发现,京东持续亏损现在换未来的战略是具有一定误导性,而且完全违背资本市场的主流意愿。尽管现在资本市场尚未作出明确的决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资本市场能给京东的时间也不多,而京东如何在这个时间内成功化解盈利难题,将是一场必须要面对的硬仗。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jo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