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外卖获AI科技进步奖,人工智能将成为外卖下半场关键变量?

承载载

公告

近期百度外卖智能物流调度系统获得了“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值得注意的是“吴文俊奖”在商业领域并不特别出名,但是在学术领域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所评选的单位都有着极为严苛的学术标准,由各顶级机构高校专家进行评审。

 

 

百度外卖获得该奖项,一方面说明了其技术能力已积累到一定程度,而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百度外卖与饿了么合并之后,百度外卖也在以技术能力加速对于“百饿”联盟的赋能,在饿了么引入百度外卖的调度系统之后,其送餐准时率达到了99%以上。

 

因此,值得关注的是,当外卖行业进入增长放缓阶段后,技术的赋能是否是撬动下半场的关键变量?

 

技术融合效果显现:百度外卖获奖,饿了么准时率提升

 

百度外卖与饿了么双方进行正式技术融合是在17年的11月23日,双方联合发布了“未来物流”战略,仅仅一个月时间,百度外卖技术范儿的智能物流调度系统便获得了中国智能科技最高奖,而饿了么的配送准时率提升到99%以上,可以说通过技术融合实现了双赢。

 

这背后主要有两大因素。

 

1)百度外卖物流系统背后,是百度技术的赋能,百度外卖在其创立之初,就是一个以技术驱动的平台,百度将其多年的技术积累充分的运用在其上,因此百度外卖也是国内首家将深度学习能力进行运用打通的外卖平台。

 

其次,百度外卖的数据并不仅仅依托于用户下单,早在创立之初就获得了百度系全产品线的支持,包括百度地图、百度糯米、手机百度等等一系列产品数据的全方位支撑,继而其在一开始就能够拥有最强的数据规划能力,属于技术跨界融合典型。

 

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百度外卖凭借技术能力,成功占领了重视配送准时率的白领市场,而当其将这些能力全面赋能饿了么之后,其物流系统自然也获得大幅提升。

 

2)饿了么数据的整合,数据是人工智能的燃料,饿了么拥有海量的订餐数据,这些数据可以非常好的“喂养”百度外卖的人工智能技术,将其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2017年第3季度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分析报告显示,“百饿”联盟的市场份额为48.8%,超过美团外卖的43.1%。当百度外卖与饿了么的数据融合之后,其也可以推导出整个市场的用户消费行为变化,制定相关策略,这将对未来的战局走向有着更为重要的决定性意义。

 

外卖的下半场为何是人工智能之战

 

百度外卖与饿了么的合并表面上仅仅只是市场份额的合并,但背后更深层次的是百度外卖技术赋能加速所带来的隐性资产,将会加速双方的扩张速度。

 

未来,百度外卖+饿了么,美团外卖三家会继续并吞外卖市场,形成格局鼎力,但伴随消费升级,技术则有可能成为撬动其中变数的关键力量。

 

1)用户全品类消费的消费升级,DCCI的《中国网络外卖服务白领市场价值研究报告》显示,已经有接近90%的用户将外卖平台作为全品类消费平台,全品类消费在增长。

 

这也与外卖物流配送效率的提高有关,此前百度外卖的发展规划正是未来的同城配送,因此其在技术底层架构规划方面就已经做好了充足准备,而赋能饿了么之后,双方则将共同打开这一更大的市场。

 

2)用户全城点餐的消费升级,百度外卖智能物流调度系统5.0的亮点便是支持全城配送,降低空驶率,这也是其物流技术优势的体现,而该功能也很好的与百度外卖的“吃全城”打通,用户看到中意的特色美食后可以立即进行全城点餐。

 

这一技术解决了诸多用户想要点餐,但是却由于餐厅太远而无法点的困境,而饿了么方面有着更大的用户规模,一旦获得这一全城配送的能力,其也将获得更强的竞争优势。

 

3)用户智能选择的消费升级,对于用户来说,越来越多的餐厅已经对其造成了选择压力与困扰,因此如何为用户推荐出其感兴趣的餐厅,即满足其价格区间,又不超出其口味偏好,又要在熟悉中带有一些新意,同时在不同时间为用户推荐不同商品(下午茶、甜点、水果等),这非常考验数据挖掘的能力。

 

百度外卖依托于技术优势,可以对用户做到更为精准的千人千面画像,匹配出用户更为喜欢的潜在商品,当其数据与饿了么更深入的融合之后,对相关餐厅相关菜品进行数据整合,打通之后,饿了么也将获得更强的精准推荐能力。

 

4)用户交互入口变化的消费升级,在人工智能时代,万物联网,未来的用户并不一定会使用手机下单,而是很有可能通过其他硬件产品。

 

例如目前阿里的智能音箱天猫精灵,用户就可以对外卖进行点餐,而饿了么与百度外卖的“未来物流”发布会上,其也发布了自身的音箱概念产品,可见饿了么与百度外卖有着共同的技术追求。

 

外卖行业中百度外卖最具技术范儿,其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智能能力不在话下,而其也可以很好的为饿了么带去这一领域的技术赋能,助力饿了么布局到更多智能硬件产品中,实现用户的语音交互、图像交互式点餐,在未来打通更多的赛道。

 

结语:

 

百度外卖与饿了么的合并,表面上是市场份额的合并,但实际上更深层次的是百度技术能力与饿了么的深度融合,让饿了么已有的数据资源发挥出更大价值,同时以技术驱动的能力,双方也将在未来打开更大的市场规模,提前布局消费升级。

 

此次百度外卖智能物流调度系统获奖,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44

总访问量:117611

“423世界读书日”,最终会变成知识付费平台们的“听书节”吗?

2018年04月22日

评论数(0)
4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就在这么一个特殊的节日期间, 知乎应景的推出了名为“读书会”的大咖带领读书服务,而喜马拉雅紧随其后推出了“423听书节”活动,将原有会员体系升级,除了包含30多位大咖专栏课程外,还加入了有声书内容,并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打。
此外像得到、樊登读书会、有书、新世相读书会、中信书院、湛卢阅读等一系列知识付费平台,都已经将有声书作为标配或主打,来作为吸引用户付费的全新动力。
无独有偶,美国有声书出版商协会(APA)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美国电子书销售下滑5.3%,有声书市场却逆势增长30.2%,听书市场在美国也全面崛起。
从听书市场来看,中美市场第一次出现了同步的情况,但相比于美国市场播客文化熏陶下的纯粹听书,国内市场则更重视听书的服务,受到此前知识付费大潮的影响,相关的商业思维也在于听书进行融合。
这里可以将听书需求,分为解读版有声书以及通读版有声书。
解读版有声书进化
1)数量上的绝对优势,成为吸引用户开通年费会员成功的关键,当前几乎任何一家具备一定规模的知识付费平台,都已经将解读版图书作为自身标配。
而这些图书相比于更具时效性的专栏,有着可以反复销售的存量价值,同时,书籍数量越大,也意味着对于用户的吸引力度也越大,因此当前各知识平台对于解读版图书处于“军备竞赛”阶段。
喜马拉雅与得到在数量上有着绝对的优势,其解读版图书数量均突破1000本,是业内唯一两家突破1000本解读书的平台。
但这两家在内容的选取上则有着根本差异,得到的解读有声书是基于编辑的兴趣口味进行挑选,并针对精英高知人群。
而喜马拉雅则覆盖了4.5亿规模用户,需要兼顾更多不同层次的人群,其通过大数据行为挖掘之后,再推出相应的内容,同时又由于需要兼顾各个层次的人群,因此喜马拉雅的解读图书内容也相对更为客观。
这也为其“423听书节”活动提供了基础。
2)KOL解读版有声书成趋势,除了解读版图书崛起之外,各平台也在寻找差异化的竞争能力,而KOL解读版有声书,也是一个切入点。
相比于纯粹的对于一本书的解读,KOL的解读版的有声书,整合了自身的经验、观点以及见解,因此也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多不同的感受以及价值。
早在2015年就成立的樊登读书会,代表的就是以樊登一人之力,对一本书进行的40分钟左右解读的,KOL领读。
在此之后,新世相读书会采取了通过邀请陈凯歌、黄晓明、马伊琍、左小祖咒等等KOL推出明星读书会,将明星IP与图书解读进行融合。
知乎方面推出的“知乎读书会”,邀请到了李银河、马家辉、梁晓明、傅盛等等知名人物对书进行解读。
樊登读书会更注重樊登个人IP的长期输出以及打造,而新世相更注重邀请明星以及对感受体验的分享,知乎则相对更重视知识的专业性解读。
通读版有声书进化
1)小说成为有声书重要市场,先来看下易观千帆的这张图。


以上数据来自于易观千帆
这里我选取了主流的知识付费平台,喜马拉雅FM、知乎、得到、樊登读书会来进行对比。
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2017年12月,是喜马拉雅FM的一个明显拐点,其月活从12月的4000万左右,增长到了当前的5400万左右,涨幅高达35%,而其他同类知识付费平台则并没有出现类似的高速增长。
当前知识付费整体上在降温,各平台遭遇增长放缓在所有人意料范围之内,但是喜马拉雅的逆势增长有违我们直觉,这背后则与喜马拉雅FM布局小说有声书布局有关。
通过分析喜马拉雅上音频内容的播放数据,我们就不难分析得出用户的增长点在哪里。
像《陈志武教授的金融课》、《蒙曼品最美唐诗》、《蔡康永的201堂情商课》等超过1000万级别播放的课程大约有50多个。
但是爆款小说类有声读物,却能够达到破亿的播放量,仅《摸金天师》就达到了15亿的播放量,而《超品相师》也有10亿播放,所有破亿播放的小说近100本。
这也说明,通读版有声小说书,不仅是喜马拉雅增长的新动力,更是在当前阶段正在爆发出极大的活力,任何拥有版权的玩家,诸如喜马拉雅、懒人听书、企鹅FM等,都将收割新一轮的风口。
此次喜马拉雅“423听书节”,有很大一部分消费动力来自于用户对小说内容的需求。
2)“KOL精读+社群”,参与式消费崛起,听书属于被动消费,但是围绕一本书用户还有着主动参与的需求,因此由人领读,加上参与社群互动,会更好的满足这部分用户的体验,这里目前有两家较为成型的平台。
有书共读的“官方+社群”模式:有书是最早做共读社群的平台,其每月都会选出几本书,为打算参与共读的用户规划阅读时间,并由官方定期对每一章节进行精炼解读,而用户也可以在微信群、小程序、APP中进行各种参与讨论。
该模式很好的满足了一部分阅读爱好者的需求,并吸引到了大量用户的参与,最后平台也可以通过销售大咖课程,进行变现。
湛庐高度精度模式:湛庐出版社推出“精读班”已有一定时间,其实针对一些想要对一本书进行更为深入挖掘与理解,并且有高消费能力的用户开通的社群课程,每一期的价格高达299元。
围绕自家出版的图书,其会邀请到对应的行业专家来进行解读,为会员提供导读,并要求会员亲自读书,再在课后模块中进行思考输出,让用户把一本书的价值尽可能的挖掘到最大。
结语:
423世界读书日,是否在离我们远去亦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一本书的价值正在从信息向服务衍生,通过“听书”的这种连接形式,一本书的价值,正在更好的融合于我们这个时代。
综合来看,喜马拉雅FM的布局最为广泛,从解读到通读有声书,其都做到了在品类以及数量上的大规模覆盖,其所推出的“423听书节”,也可以看成是国内有声书市场开始崛起的一个缩影。
伴随更多平台的入场,或许要不了几年,423这一全球性的“世界读书日”,会在中国将会逐渐演变成以用户服务为中心的“听书节”,值得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