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响铃

科技响铃说

公告

1钛媒体、品途商业评论等2016年度十大作者;

2 虎啸奖评委;

3 AI新媒体“智能相对论”创始人;

4 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

5 《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杂志撰稿人;

6 钛媒体、界面、虎嗅等近80家专栏作者;

7 “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

8 现为“今日头条问答签约作者”、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

统计

今日访问:5621

总访问量:6107283

会师“用户需求”,联想+腾讯的强强联合透露什么信号?

2018年12月25日

评论数(0)

文|曾响铃

来源|科技向令说(xiangling0815)

巨头联合、资源互补已成为互联网科技领域下半程重要玩法,一些大佬已经开始行动。

12月24日,联想与腾讯在北京联想总部召开主题为“极速计划”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围绕内容、产品、渠道、用户权益等进行深度合作,本次合作项目主要针对联想最近升级智慧联想浏览器以及游戏内容。



在这之前,联想与腾讯已有具体业务层面的合作,例如近期联想发布的手机Z5s就与腾讯游戏展开了合作,这次战略合作水到渠成。

毫无疑问,联想与腾讯之间的合作将产生资源共振,对联想而言能拓展其电脑产品的用户群体和品牌优势,进而反哺SIoT平台,这对联想意图领跑SIoT2.0时代意义明显。

牵手腾讯,是联想SIoT 2.0走向深化的必然

2017年,联想把其“三波战略”的第三波“新型智能设备”命名为“SIoT(智能物联)设备”,开始SIoT全面智能化转型。

一年左右的运营,SIoT在消费级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例如Mirage AR智能头盔成为2017年同品类全球销量冠军,累计销量已近50万套,市场份额近80%;Smart Display带屏智能音响自2018年 6月在北美上市累计销量已达10万;智能手表自2018年 3月上市,累计销量突破40万(以上统计数据截止10月初)。

同时,联想还已经与5 家芯片厂商(Realtek、乐鑫、TI、Nordic、MTK)合作,共计推出8 款智能物联模组,平台接入设备数月活突破1490万。

还有更多现实成果不一一列举,总而言之,联想SIoT在战略推出后,就转入快速落地当中。

9月底,第四届联想创新科技大会(Lenovo Tech World 2018)在北京举行,其主题为“智能变革 开放赋能”, 联想推出了覆盖智能家庭和智能办公两大场景的近20款 SIoT终端新品,提出要面向设备/平台/服务生态伙伴共享SIoT生态四大开放技术。

这其实是联想抢跑SIoT2.0时代的动作。开放生态无疑是SIoT2.0的主要特征,从这个意义上看,联想与腾讯的合作在战略上的契合度不言而喻。

作为互联网大佬,腾讯多年来也围绕生态进行了一系列的开放,构建了庞大的合作伙伴体系。现在,联想在自有核心产品的基础上通过开放生态进一步实践SIoT,有相同生态战略的腾讯就成了最恰当的合作对象之一。

毕竟,只有相互匹配的合作生态,才有可能实现更深度的协作,一个开放一个封闭,或者开放程度不一样的,“很难玩到一块去”。

而除了生态战略的契合,联想与腾讯在价值观上也十分匹配。



对联想而言,SIoT2.0实际上是在过去单设备智能基础上,基于设备、平台、服务三个层面而构建的开放智能物联生态,形成物联网时代真正的“物”与“物”的连接。如何更智能地连接、如何满足“物”背后的用户需求,是联想SIoT首要要解决的问题。

而恰恰,以社交起家、业务遍及互联网各大领域的腾讯,“连接”亦是其业务与产品的关键词。物与物的连接,其实就是人与人的连接,在价值观上,联想与腾讯其实是高度一致的,只是从事的领域不同罢了,这给了双方合作以理念基础。

更进一步,在具体的业务上,联想与腾讯还有业务能力上的互补。

单就本次合作而言,落地在 “智慧联想浏览器”业务和游戏业务,可以认为是一种“软件层面”的能力,这样的产品能不能做好,更多地依赖对用户需求的洞察。这方面,联想有多年以来服务硬件用户的数据积累,腾讯则坐拥互联网超10亿用户,二者的联合无疑能更精确地定位用户的真实需求。

而且,联想作为硬件科技公司领头羊在硬件层面的知识积累,与腾讯在软件应用方面的经验,能够形成“软硬互补”的独特范式,应用产品的开发会更加得心应手。

用户至上,联想&腾讯洞察深度用户价值

联想与腾讯能走到今天,与其业务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始终盯着“用户价值”密不可分。用户价值是两个科技巨头的最大公约数。从用户价值出发,二者能够创造更多积极合作成果。与此同时,用户需求也在剧烈变化,联想与腾讯的合作能够更敏锐把握到这种变化,挖掘出深度的用户价值。

一方面,是新生消费力量不断成长。众所周知,90后甚至95后已经成为互联网的主力军,他们对互联网的需求与80后乃至“更早期”的人群完全不同。他们个性张扬,追求极致简约、不喜欢繁文缛节,对产品的内容追求高度的个性化与体验,对产品的操作追求随心所欲、一步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消费群体不可避免地成为互联网用户的主体,抓住这个市场,等于抓住了互联网的大半壁江山。

另一方面,即便是当前的“存量用户”,其需求也在发生变化。现在的互联网用户,已经越来越“懒”,过去是懒得安装新的程序或应用,现在干脆已经懒得卸载。不打开不删除,多数应用变成了PC或手机里的僵尸。

究其原因,产品体验的陈旧化,难有突破性的创新成为根本原因,用户已经无法被“激活”去打开或更换产品。这个问题不只存在于软件层面,硬件层面也是如此,直接表现是全民的“换机欲望”越来越低。

新生与存量用户都有自己的痛点,对互联网科技从业者而言,“随势而动”成为必要。有了联想自有的硬件产品经验和用户使用洞察,加上腾讯年轻化的、始终在跟随用户需求的内容能力、技术能力,联想的SIoT以及电脑管家、浏览器等具体产品就能产生持续的活力。

以智慧联想浏览器为例,一方面,在启动上,软硬协同使得程序启动不用再等待,同时,对于硬件加速更好的利用,可以使得游戏、视频都不再卡顿,这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另一方面,该浏览器与联想电脑管家独创的悬浮球功能相配合,能实现全域搜索,设备存储内容与互联网内容整合,搜索流程极大简化。此外,拖拽网页文字的搜索也十分便捷,鼠标手势更可以随触即达,这极大契合了新生用户随心所欲的产品需求,对存量用户也是一种新的使用“刺激”,激活他们的使用习惯。

此外,如今的用户往往都有在PC、PAD、手机三端同时上网的习惯,如何保证同一产品在跨硬件端口时有统一的使用体验就变得尤为重要。联想的浏览器还提供多端同步书签的功能,能一键导入、自动打开相关的内容,让上述软硬结合的“快”进一步突破硬件的“边界”,实现随心所欲。



“极速计划”背后,两强联手才刚刚开始

很明显,这次“极速计划”只是联想与腾讯合作的一个开始,从具体软件产品出发,二者未来的合作空间还有更大,并且将或多或少改变某些互联网现状。

1、重新拉回“搜索”使用习惯

互联网的深化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到来,让用户获取自己想要的内容的方式,逐步通过程序或应用直接实现。这导致“搜索”本身面临一定的业务压力,浏览器的困惑与其类似。

究其原因,不够简单、高效是用户不愿意选择的直接原因,程序或应用们直接打开就到了自己想要的内容,浏览器+搜索要多一两个步骤。

不过,两强联手优化的联想浏览器,重新带回了这种简单高效的体验。快速的启动、加载、交互,以及悬浮球这种操作极简主义以及内容极度丰富的创新功能,正在重新拉回被移动互联网改变的“搜索”使用习惯。

2、改变搜索与商业价值矛盾的状况

搜索与广告是组成商业模式的相伴相生的元素,广告是搜索割舍不了的营收来源。在不少人看来,搜索的体验与商业价值总是或多或少存在着矛盾。在过去,解决这种矛盾,靠的是找到用户体验与商业价值的博弈平衡点,在广告投放的数量、位置等角度下功夫。

而现在,联想浏览器结合腾讯的内容与技术,开始聚焦于精确投放。说白了,就是在搜索结果上更为精准,并投放与用户搜索内容融合的广告,实现某种“广告即内容”的效果。当然,这需要对不同用户的搜索需求有个性化的把握,技术门槛更高。

3、重新定义互联网“生态”的构成

生态是各种互联网科技大佬都乐于挂在嘴边的词汇,其实这个词和阿木的渊源颇深。这些生态大多数都由一个巨型企业搭建平台,拉拢各类合作伙伴,形成中心化的结构。其凝聚力,建立在中心平台本身的资源与技术上。

这种模式有其合理性,对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有着重要价值。不过,联想与腾讯的联手,事实上在这种合理的模式之外,再建了一种“多核心”生态,核心之间交互各自的内容、技术等能力,共同对外输出优质的产品。

与中心化的生态只依赖单一平台能力不同,强强联合意味着本就优秀的能力进一步叠加,不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在用户体验上,都有了从更底层优化的能力。

联想的SIoT战略本质就是建立一个可自由“接入”的多核心生态,在设备层、平台层和服务层,各种生态伙伴都能参与到赋能、开放和合作之中,不仅限于那些中小开发者,还包括巨型互联网科技企业。

在AI+IoT浪潮中,联想与腾讯算得上业内首次实现的巨头联合,抢跑SIoT2.0,二者联合将产生1+1>2的生态效应。

【完】

曾响铃

1钛媒体、品途商业评论等2016年度十大作者;

2虎啸奖评委;

3 AI新媒体“智能相对论”创始人;

4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

5《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杂志撰稿人;

6钛媒体、界面、虎嗅等近80家专栏作者;

7“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

8现为“今日头条问答签约作者”、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科技响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