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外参

金融外参

公告

文集

财经(19)

统计

今日访问:715

总访问量:1412541

小熊U租冲击IPO:IT办公租赁起风了?

2022年04月14日

评论数(0)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过去一年是企业数字化升级和SaaS行业加速渗透的一年,国内各类企业服务商都借此迎来了全新的发展。作为在IT办公设备领域深耕多年的企业服务商,小熊U租凭借其领先的行业优势和模式创新,在过去四年均保持了高速增长,并日渐发展成为IT办公租赁领域的独角兽,这也从侧面折射出IT设备办公租赁行业的超高景气度。

与其他共享经济如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等逐渐没落不同,以IT设备租赁为核心的共享办公租赁行业不仅没有在发展中没落,反而借助外部条件的利好实现了逆势起飞。

IT办公租赁起风了

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IT办公设备运营行业分析报告—行业调查与发展战略规划》显示,截止2020年IT办公租赁行业市场规模超过1400亿元,预计2023年将突破2000亿元。而IT办公设备产业能够实现高速增长,与各方面的因素都有关系。

首先,得益于国内中小微企业规模的持续扩大,企业对租赁IT办公设备的需求大幅增长。据日前国家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我国现有企业数量达到了4000万家,其中95%以上为中小微企业,这个数据已经较2012年的企业数量翻了一倍。对于源源不断增长的中小微企业而言,向有条件的第三方租赁IT设备比单纯去买更划算。

一来,处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并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因此贸然购进大量的资产无疑会极大增加其经营风险和经营成本并不划算;二来,相比于买设备而言租设备更加灵活,承租方可以自行决定租多租少以及租那种型号,较低的成本使其拥有更多选择余地。

其次,相比欧美等发达市场,国内设备租赁业尚且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渗透率还不高。据DBI数据服务公司调研显示,欧洲IT类上市公司采用设备租赁的规模占比62.15%;美国办公设备采用租赁的方式占比58.74%;而在中国,办公设备租赁的市场渗透率仅为4.9%,到2027年保守估计将达到35.2%,市场规模将超过800亿元。若以欧美为参照,国内办公设备租赁市场将不低于千亿规模。

最后,国家政策和资本的涌入,进一步推动了办公设备租赁行业的发展。近年来受国家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系列政策的出台,以资源共享、使用权租赁为代表的新经济受到了鼓励和扶持,一些拥有资本和资源的机构先后下场参与其中,由此推动了如易点云、小熊U租等龙头企业纷纷开始冲击IPO。以上种种因素,都极大地推动了IT办公设备租赁行业站上风口。

设备租赁龙头养成记

不过,由于IT办公设备运营行业门槛较低,企业数量居多,大部分规模较小,年营收超过10亿元规模的仅有小熊U租一家,其他营收上亿的企业则屈指可数,其中年营收在1亿到10亿元的企业仅有易点云和租葛亮,其余大部分企业年营收不足千万元。总的来看,尽管玩家众多,但以小熊U租、易点租为代表的行业头部已经形成。而小熊U租能够成为行业龙头,与其持续多年的努力分不开。

一是,相比其他厂商,在IT办公设备租赁市场深耕多年的小熊U租,更偏重于利用其全生命周期的整合能力,帮助客户实现租赁资产价值最大化。具体而言,小熊U租充分利用它在设备租赁市场的巨大影响力,介入设备回收、SaaS技术服务等全新市场,进而实现IT资产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和价值最大化。

在目前的IT办公设备租赁市场,绝大部分IT设备租赁厂商做的生意,还是以融资租赁生意为主,说白了就是通过“先买后租”的方式赚取金融利差,本质上还是做金融的生意。而小熊U租的模式则是以经营租赁为主,它主要通过其对IT设备全产业链的能力将一台IT设备的资产价值最大化,并帮助企业降低IT设备采购和运维成本,赚取设备运营和服务的钱,而不是资金的利息差。

二是,充分利用其在IT设备租赁市场的头部地位,强化其在供给端和需求端的竞争壁垒。作为业内首屈一指的龙头厂商,小熊U租在IT设备租赁市场的头部影响力,为其提升供给端的议价能力和品种形态提供了多方面的便利。

例如,随着采购规模和服务客户数量的持续增长,小熊U租在设备采购商如联想、惠普等品牌厂商拿货的折扣会越来越低,同时在债券端获得银行贷款的资金规模也会越来越大,资金成本也更低,同时其服务客户能力也得到了增强,对客户的吸引力也将得到持续增强。放长远来看,这种马太效应的势能必然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得到不断强化。

三是依托巨头加持,不断降低自身的获客成本低优化总体效能。从目前公开的信息中不难发现,包括经纬中国、腾讯、京东、源码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均参与了小熊U租的投资,它们的到来于小熊U租而言无异于如虎添翼。

例如,小熊U租在获得腾讯的融资之后,腾讯便向小熊U租开放了更多资源,如将腾讯云的客户导到小熊U租,并将其拉入腾讯云SaaS加速器、SaaS技术联盟等资源群之中;电商出身且偏重3C的京东,更是在融资之后与小熊U租联合开发线上企业租赁入口,将有电脑租赁需求的用户全数导入小熊U租,使其获客成本大为降低、实力显著增强。

长租、大客户成关键两翼

在具体的执行战略上,小熊U租与其他数字化的SaaS类企业也有共通之处,即都是围绕核心市场的大客户来展开布局。

据小熊U租的招股书显示,2019年到2021年小熊U租订阅设备数分别为23.15万、34.79万和45.53万,复合年增长率为40.2%;长期设备订阅客户数分别为5068名、6671名和10030名,年复合增长率为40.7%。总的来看,无论是订阅设备总数还是长期订阅客户数,过去三年小熊U租均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值得一提的是,小熊U租设备订阅服务在2019年至2021年的NDRR(净收入留存率)也分别达到了117.4%、113.8%和138.8%,其总体净收入留存率也保持了稳中有升的态势。

目前来看,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小熊U租较早地从短租市场转入长租市场,这使其得以较早地推出了适应长租市场的产品和服务体系。在小熊U租进入IT设备租赁市场早期,其业务主要以办公展会之类的临时电脑设备租赁服务为主,其核心商业模式是通过押金的方式出租租赁时间,也就是最早的分时租赁;但短租市场规模小、空间有限,很容易限制企业的未来增长,因此小熊U租考虑再三之后,开始积极寻求转向。

为此,小熊U租遍访调查发达市场的情况后发现,国外的租赁业同行大多以服务大型企业客户为主,其中美国市场上大部分大型企业如谷歌、富国银行、可口可乐等大型公司,IT设备都是租赁第三方的,这与国内的情况恰恰相反。相比不差钱的大企业,国内市场中小企业对于IT设备租赁的需求更加明显,其对设备的需求也更多,尤其是在国家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之后这种需求就更加明显。

随着小熊U租业务服务大客户能力的不断增强,其逐渐形成了“租赁+回收”的闭环服务模式。即通过早期从大型IT设备厂商那边买来电脑,然后通过租赁赚取租金,最后再通过回收完成对设备资产的全生命体系管理,这种闭环模式不仅有利于设备厂商回收电脑,也为租赁客户处置废弃电脑设备提供了极大方便,如此一举多得的举措自然受到了各方青睐。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长租市场和大客户的深度关联关系,维持业务增速的稳健增长。相比前景、业务不明的中小企业而言,以互联网大厂为代表的大客户显然更具确定性和长期性,长租市场与大客户的稳定需求天然具备深度关联,小熊U租充分利用这一点与京东、腾讯等展开广泛合作,使其长租业务与大客户战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数据显示,2019年底到2021年底,小熊U租的大客户数量分别达到了65480名,143026名以及200745名,2020年和2021年小熊U租的大客户增长率分别达到了37.6%和55.5%;三年的大客户留存率分别为78.9%、80.3%和84.2%;大客户平均贡献收入从2019年的82436元增长至2021年底的153312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6.4%,其大客户带来的效益之高可见一斑。

难以回避的长期考验

结合整个IT设备租赁行业的发展规律来看,其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相关市场的信用体系成熟度,服务、效率和规模化能否达到最优组合以及客户观念等。如前文所述,小熊U租身为业内龙头,其在规模、服务、效率方面都已经站到了行业前列,因此这方面的影响并不大,其目前存在的最大考验更多来自于国内尚不健全的信用体系和落后的客户观念。

就信用体系而言,国内整个企业信用体系尚未搭建完成,由此导致了买卖双方都需要付出较高的“信任成本”。一般而言,IT设备租赁行业是个相对重资产的行业,对于以租赁为业的出租方而言,倘若承租方面临重大的经营风险或者经营隐患(如资不抵债、公司债台高筑等等)而事前不被察觉,那么其将面临被对方“拖下水”(如租赁资产被变卖、租金收不回来等等)的状况。

同时由于信用体系不健全,出租方为了降低风险,会选择在出租时提升承租方的押金数额或者抵押物资产门槛,这无疑会增加承租方的租赁成本,影响对方的租赁意愿,这也是国内市场相比欧美发达市场(信用体系健全),IT设备租赁一直渗透率不高的原因所在。

另外,尽管今天很多企业客户的观念已经有所转变,但相比使用权观念畅行的海外依然相去深远。在很多国内企业看来,企业的设备资产必须得自己买才放心,因此相比于租赁资产他们更倾向于购买资产,这种对“资产所有权”的执念,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IT设备租赁企业的市场推广。

然而,国内企业信用体系的构建不会一蹴而就,观念的改变也需要时间来磨平。从这个角度来说,由信用体系不健全以及传统观念带来的障碍,仍将会是摆在包括小熊U租等IT设备租赁企业面前的长期考验。

文/金融外参,ID:jrwaican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金融外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