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闻郝看

小郝子

公告

专注于互联网圈,9年商业记者,爱电商,爱移动,爱娱乐,爱数据,爱金融,

统计

今日访问:3421

总访问量:5051826

2020年尾,月薪过万的骑手给出真相,要算法有人性,要科技更给力

2020年12月31日

评论数(0)

“人是目的,不是工具。”在数字经济时代,哲学家康德这话尤其值得实践。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问题逐渐暴露,反思也随之而来:数字化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但我们是拥有人格和自我意志的人,不该是数字平台攫取暴利的“工具”,而是在生活、工作中被更好服务的“目标”。
一句话:算法要有人性,科技要懂人情。
数据显示,国内全行业外卖订单单均配送时长比3年前减少了10分钟。某平台有“超脑”的人工智能算法系统,在它的“学习”下,3公里配送,2017年45分钟,2018年就缩短到38分钟。
有骑手总结:送外卖就是与死神赛跑,和交管较劲,和红灯做朋友。
这是绝对的错误。
就像管理学家明茨伯格总结的:大型企业的决策运营,不可避免地,在产生经济效应时,也产生社会效应,两者有割不断的联系,如果身处重要位置的人缺乏责任感,社会将无法生存。
所以,饿了么CEO王磊说:骑手给人“送温暖”,也一定要“被温暖”。
是的,骑手打工人不该在气冷抖的循环里无法自拔,算法要懂人性,科技要有温度,共生、共营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而是落在实践中正道的光。

算法必须讲人性

是的,历史总会重演。
84年前的《摩登时代》,工人在机器轰鸣的流水线上工作,重复又繁重的操作,压得人喘不过气。
现如今,制定骑手流水线的,则是算法——配送抢单、路线规划、拼单方式、结果核定……一切都被IT机器计算决定,也会是同样的效果。
在专业领域有个说法叫“算法拷问”,把算法比作人,设计者制定的规则、条件、假设,也可能变成拷问的刑具,让算法只会吐露他们想要的结果。
当算法设计者只求业绩,不讲“Code”德,不考虑“商家出餐速度、交通拥堵、买家电话无应答”等状况。算法下生存的骑手只会被算法所困,吃得苦中苦,还是心中堵。
毕竟,骑手配送,涉及平台、买家、商户,不仅速度要快,更得考虑大量实际问题,加入人性的担待。
所以,饿了么副总裁刘歆杨明确:针对骑手呼声极大的7个场景做优化。为此,他们听取了4万+骑手的意见,与众多物流供应商、商户伙伴、专家学者开了47场座谈会。
比如,外卖送餐时限问题,今年中便随着《外卖小哥三问王总》引爆网络。小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把(配送)时间由50分钟降到40分钟,又降到30分钟,有的订单甚至20多分钟。那么,商家出单的时间去哪了?
过去,限时的本意是追求配送效率和买家体验,根据该地区平均配送时间确定数值,少有考虑商家差异。要知道,快餐、简餐、炒菜,不同商家的操作极限不同,他们打包、出单的速度也大不相同。
配送时限没考虑这个不确定因素,让骑手一个人扛下所有,每单收入、奖惩还要与之挂钩,骑手自然愤懑难平。
但如今,饿了么在配送时限上做了优化和改进:
1,加入商家出单时间的考量,运用智能技术提高配送时限的预测准确率,兼顾骑手和买家体验;
2,商家卡单,就由算法判断,后台系统另外派单合适的骑手;
3,增加“智能寻呼”,帮骑手联系用户,避免电话不通造成配送延误;
4,骑手考核调整为按周、月率值(百分比)盘点,也就是说,一次订单超时对收入、奖惩影响大大降低,关键看一周或一月的准时送达率,拓展了骑手的容错空间。
月入超15000的蜂鸟骑手冯天雷对此深有体会,大赞这些新措施。他尤其认可率值考核,因为能用单量“磨平”超时失误,只要保持服务质量,优质派单增加,收入还是能越来越好。
只有这样,算法机制更精密、讲人性,骑手更有尊严、不做跑单机器,平台便基础更牢,不怕地动山摇。一切就像社会学家马基雅维利说的:一件事让所有人得利,它才能成功且持久。

细节不是魔鬼,是天使

当然,平台要接地气,得要领,能做的还有很多。毕竟,算法之外,骑手还需要“暖科技”的实在。
其一,社会学专家陈愉瑜表示,骑手的工作表面上门槛很低,它往往是很多人进入城市或走出校门的第一份工作,与家政等行当一样,人员流动性很大。
但也有像冯天雷这样骑手,把工作当事业,做骑手两年,不仅在老家买房买车,还成为骑手战队的管理者。每天下午2点后,别人休息,他却在学经管类知识,复盘钻研跑单经验、技巧。
这些难得的科学的智识,正可以分享给同队的骑手,打破陈旧的俗套的常识,帮新手提高,帮老手改进。
只是,冯天雷这样的高手很少,更好的办法,还是用人工智能,让那些口耳相传的智识,变成骑手App里实实在在的支持。
比如,蜂鸟骑手App里新增智能预测诊断工具,提前告诉骑手明天哪些区域单量更多,做什么准备可以进一步增收,根据骑手的数据特征,提示他们改进配送的要点,让新手更快适应节奏,帮老手提升收入。
这是用技术给大家“充值”,增加底气,减少焦虑。
其二,配送也是苦活累活,骑手每天奔波于商家、买家之间,动辄上百公里,突发状况太多,常让人惊慌失措。
2019年11月冯天雷的队员发生交通事故,接到呼救,他召集伙伴,迅速分工——有人帮送单,有人联系交管,有人找救护车,有人守护现场。6人用3小时解决所有问题,队员也转危为安。
而现在,蜂鸟开发的“E骑安”效率更高,骑手可以迅速上报遇到的困难,平台系统即刻联系站点,组织人力,解决相应问题。
若骑手在某地停留时间过长,手机状况不佳,系统也会预警,提醒判断这位骑手是否受伤,并启动应急流程。
这是靠技术保障安全,让保护实时在线。
其三,骑手里的奇人异士,也都不可忽视。
今年开始,大量城市骑手专门送3公里以外的远距离订单,代步工具不再是电动车,而是摩托车和汽车,与过去的做法大相径庭。
如何识别他们的专长,匹配订单,给足激励,打好配合,也有很多新技术对应开发,改进、磨合。
这一切在冯天雷看来:就是各种“期待”。不要什么天顶星神技,只要把骑手场景做细,叠加Buff给力,就是好的暖科技。如惠普创始人戴维·帕卡德所说:细节成就完美,小事成就大事。
万源证券预测显示,全国配送骑手的数量将达到920万。对他们来说,利益是礼物,算法不该是诅咒,科技不该是剥削的媒介,而是实现美好的基业。
只有明白这些,平台才能真正接地气,得要领,把昨天当历史,今天作开始,明天什么都好使。
2020年终于要过去了,时代沉浮,命运流转,愿科技落在我们身上的,都是真正的细腻与温暖。2021年加油,Skr。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小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