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闻郝看

小郝子

公告

专注于互联网圈,9年商业记者,爱电商,爱移动,爱娱乐,爱数据,爱金融,

统计

今日访问:2728

总访问量:5051007

逆天改命!中国脱贫全面胜利,科技扶贫如何在农村接地气?

2021年03月03日

评论数(0)

2019年,云南保山,一家大型商超成吨收购黄姜,“以购代捐”做扶贫,但因为选品要求,只能收购尺寸大、够分量的,而就在同时,更多中小黄姜被拼多多拿下,包邮送全国。
按照一位农业专家的说法,拼多多能搞定这一切,不光是拼购模式的需求爆发、规模经济,更要感谢这些边远地区高度完善的道路、水电、4G等基础设施。
2021年2月底,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经过8年持续奋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近9900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困扰中国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更多的数据也被公布出来,万亿基建投资下,农村公路总里程超过420万公里,可绕地球105圈,全硬化路面连接60万个村庄。2015年贫困地区不足70%的光纤、4G网络覆盖,如今接通率超98%,乡镇快递点覆盖率也超96%,年收投快递超150亿件。
这才让农产品买卖加速升级,“过去的不可想象,变成现在的稀松平常”。
比如,过去云南的贫困地区,到处崇山峻岭,“出国容易,出省难”是大家的口头禅,现在大部分地方,前往省城昆明的路程缩短2/3,农产品出省也从过去的10多天,缩短到现在的2、3天,9.9包邮也不再是天方夜谭。
而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获最高集体荣誉的拼多多、阿里、美团等互联网大厂,全都得益于此,它们靠基建开路,力有所逮,才能在脱贫战中破圈,业有所成。
以拼多多为例,去年末拿到扶贫攻坚的“组织创新奖”,表面看它是依靠拼团,集聚零散农货需求,降低流量成本,引爆用户端,一年销售2700亿农货,为贫困地区带货。
但更深层的原因是,拼多多在“最初一公里”的贫困地区,联合科研院所、当地管理者等,共同组织技术创新,把农耕变成致富产业,农民变成产业高手,如此,它不断升级带货品质,农货交易额每年倍增,扶贫操作自然事半功倍。
当扶贫变成扶人、扶智,授人以渔也变成共生多赢。
这就像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15年前就说明的:如果公司能用选择核心业务的方法,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它们就会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不简单意味着成本、约束或者慈善活动的需要,而是企业实现创新优势的潜在机会……甚至可以决定它未来的成败。

不行?行!

俗话说:时机不对,一切都是枉然;方法不对,努力都会打折。
其实,早在2015年,智能手机换机潮结束,城市人口红利消失,科技大厂就开始向农村渗透,电商下乡更是加速推进。
当时,它们脑洞大开,热点不够,刷墙来凑。各种高能刷墙标语,成为竞争焦点,不仅霸屏各大媒体,短时间也刷遍国内10万个建制村。
一轮浮躁过后,京东还参与各地集市,货运大卡车满载加入,现场叫卖各种农资、农具,生活用品,试图打开农民们的钱包,让他们加入剁手党的行列。
只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农村这个特殊市场里,一二线市场的思维输出,没有任何出路,技术扶贫更难再进一步。
其一,当时农村地区网络、公路等基础设施很不完善,大家对于电商、互联网、新技术的认知更是懵懂。
但同时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报告显示,一旦触网,农村用户的活跃度、热情,都不比城市差。
其二,当时的大厂更注重引导农民消费农资、农具、生活用品,确实给够了补贴,也是便宜,但强调“工业品下乡”的过程中,没有把“农产品进城”做得更通透,无法充实农民钱包,助其加速致富。
更可惜的是,没有平台更进一步,把“农产品进城”变成“农产品既进城,也进村”。事实上,只有这样的普惠,才能带来更多实惠,农民享受赚钱的机会,才不会被贫困拖累。
讲道理:农村、脱贫需要实用的“隆中对”,不能只给人家一篇豪迈的“出师表”,又练又说,才是真把式。
2015年7月拼好货上线,9月就拿下AppStore免费榜头名,其模式就是农产品产地直采和拼团,与拼多多同源。随着各类基建的完善,农产品通全国,这种商业基因沉淀下来,成为农村市场认可拼多多的核心标志,深度记忆,不离不弃。
所以,2017年,东航空姐何爽会回到老家会理,开始帮当地老乡卖石榴脱贫,2年后的8-10月,她在“多多果园”的供货量就达到70万单,带动店铺自主销售逾60万单,3个月就为当地农民创收超300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石榴姐”。
由此,“多多果园”供给越发丰富,热度不断递增,日活跃用户超6000万人,每天送出的扶贫助农水果超过200万斤,按平台包销的方式保障贫困户收益,也激发十数亿人次参与消费扶贫……产销良性循环,各种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没错,这个世界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就这样,6年时间,拼多多成为农村市场的主角,扶贫攻坚的干将,让刷墙大战的参与者也出乎意料。
从“不行”到“行”,一切就像《素书》里说的:“时至而行,能及非常之位;得机而动,能成绝代之功。”

从1到N,拼什么?

按照现代公司的定义:“它不仅是一个赚钱做生意的组织,也是一个满足经济需求的社会组织。”既然脱贫攻坚有需求,科技大厂自当扛起责任,实践经营之神稻盛和夫说的:自利生,他利久。
比如,2019年,云南保山从岗村,丰收的42吨咖啡豆滞销,被收货的“行脚商”压价,拼多多携6家平台商家,以高于市场5毛/斤的定价,收购这批咖啡豆,避免“贱价伤农”,脱贫更难。
毕竟,数据研究平台JingData测算,传统咖啡供应链中,上游种植环节利益占比仅1%,中游深加工环节利益占比6%,下游流通环节利益占比却高达93%,畸形模式下,提供土地、人力以及咖啡豆的咖农,成了产业链末端最易被压榨的环节。
与之对应的,拼多多可以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分散的农业产能、分散的农产品需求在“云端”拼在一起,让贫困地区的农产品突破传统流通制约,消除冗余环节,直连全国大市场,以此返利农民,破除压榨。
但这也只解决了难题的一个方面。贫困地区复杂、落后的农业生态,更亟待升级。
按照旧模式,种植源头拿不到采购、经销、零售终端的需求反馈,农户只想追着市场搞种植,芒果挣钱就改种芒果,却没有对咖啡优种优育的思路,无法形成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品牌,他们只能挣纯劳动力的收益,没有附加利润。
比如,以从岗村为代表的云南咖啡豆,豆种太老,口味酸,不符合主流市场的偏好。所以拼多多与云南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共同培育新种,加速普及、嫁接、改种。
同时,拼多多与各地主管部门合作,设立“多多大学”,线上线下开启“扶贫产品上行与互联网运营”课程培训,解决《贫穷的本质》里:穷人掌握的有效信息少,信息不值钱。做到“扶贫先扶智”。
此外,拼多多还与主管部门一起共建合作社,甄选产业带头人,建立工厂,制定标准,按工业化要求,带动农户采摘、脱壳、烘干,提升产豆品质,让贫困建档户立身、立格局,获得与采购商的议价权。
这就形成了经济学定义的生态系统——它不光是释放无处安放的产能,更是多元角色协同的,共生、共建的惠农网络。 按预测,这种协同叠Buff,才是未来十年、二十年激荡产业价值的重要源泉。
以此为基础,从1到N,拼多多还可以把从岗村经验应用到老窝村等贫困地区。像管理学家德鲁克所说:做正确的事,又正确地做事。
没错,坐拥数亿用户的社会企业就该是这样:社会责任本身就是商业责任,开放精神本身就是竞争能力,协作机制本身就是组织优势。这才是脱贫攻坚该有的“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特别是如今,全球新增7000万-1亿贫困人口,而中国却逆袭,实现脱贫攻坚完胜,这种基础设施先行、社会企业跟进的特殊操作,即便摆在别国面前,它们恐怕也是有心无力。
就像某国媒体自问:“为啥中国可以做到,咱们却做不到?”一句话回答足够:先搞定新冠吧,中国你真的学不会。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小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