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闻郝看

小郝子

公告

专注于互联网圈,9年商业记者,爱电商,爱移动,爱娱乐,爱数据,爱金融,

统计

今日访问:1837

总访问量:5049954

2000亿市场支棱起来!云计算的中国故事,如何才能继续?

2022年05月23日

评论数(0)

经历过2020年的洗礼,没人会再怀疑云计算的必要。

从在线办公到电商直播,云计算支撑着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加速云计算走过初级阶段。

回顾过去10多年:2006年谷歌提出云计算概念、虚拟机上线;2008年阿里云起步,筹建一套能管控服务器集群的超级系统,次年着手自研云操作系统“飞天”。几年后,华为、腾讯等也跟进。

再后来,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技术与云深度融合,中国云计算玩家们把握了技术交替的每个窗口,不缺原创,没被卡脖子,拿下全球份额16%,衍生出2000亿元市场。于是,行内流行一句话:“全球云,看中美。”

但中国云不能掉以轻心!

总体看,过去50-60%的超常增长结束,IDC等机构预测,云计算将进入20-30%的理性增长周期,面对这样的未来,全球第2的中国云计算,必须找到最合适的模式,才能继续吃香喝辣,避免吹灯拔蜡。

而另一边,美国发布《联邦云计算战略》,期望借助云计算降低信息化开支,带动云计算服务业。《欧洲2020战略》强调研发和推广云计算技术,加速“欧洲数字化进程”。日本也推出“u-Japan战略”,要迅猛地推进社会信息化建设。

此时,前狼后虎,增长需要替补,中国云玩家面对国内数字化程度不高、技术基础极不均衡的市场,没有作业可抄,如何预判、运作、执行,将决定云计算的“中国故事”能否继续。

技术破圈、再破圈

2019年9月,云栖大会后,阿里巴巴CTO、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和一群老友聊天,谈及云计算的前途,他说:最重要的是判断未来。

今年5月初,对于当下的复杂形势,张建锋拿出了预判,在内部反复强调“技术突破”,制造“技术代差”,因为先进的技术,才能保证云增长的“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的确,中国云计算刚起步那几年,有传统IT大厂去阿里自荐解决方案,一顿口如悬河,力图拿下大单。甲方只说一句:你们有运营5000台服务器集群的经历和案例吗?大厂销售立马哑口无言,脚下抠出一座卢浮宫。

那时,互联网大厂成长飞速,云计算才是活路。它们只能链接成千上万台服务器,运营服务器集群,制造出一套超级计算体系,应对流量暴增。由此,云计算在中国突飞猛进。

之后,阿里云像亚马逊、微软一样,坚持自研云技术,哪怕被同行质疑“新瓶装旧酒、阿凡达时代才能实现”,哪怕测试环境就耗资上亿,哪怕改造开源云只花1/10的人力、财力……它都没有放弃。

2013年,存算分离等难题被攻克,一套叫“飞天”的云操作系统走向成熟,与之配套的“神龙计算平台、盘古存储平台、洛神网络平台”陆续诞生,云系统的计算、存储、网络,满装齐备。国产云不仅有了自己的“名”,也有了自己的“魂”,亚马逊、微软之后,世界第三家自研云系统走上正轨。

2016年,“飞天”单集群就可集成1万台服务器,10万个进程达毫秒级响应,十亿级文件数,EB级别存储空间。2018年,中国电子学会把15年来首个特等奖颁给“飞天”。

此后,倚天710等云芯片,又加深国产云的“硬”实力,加速其摆脱国外传统IT的束缚,破圈逆袭。

而安卓封禁华为等案例也证明,云系统这样的底层核心,必须自主、可控、稳定,这样,才能保证计算的效率、规模和安全,保障中国用户的根本利益,不被外人卡脖子。

只是近两年,内外环境多变,欧美日抄作业的很多,中国云计算还须强化技术优势杠杆,保证先进地位。当然,顺势而为的机会就在身边。

比如,数字经济转型已经写入十四五规划,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会到10%,那时,中国90%的应用将迁移到云上,中国企业上云率将达85%。而“算力”是构筑这一切的动力。

所以,达摩院才会研发“存算一体”芯片,提高计算并行度,让芯片算力性能提升10倍以上。而神龙云服务器也进一步挑战摩尔定律,平均每12个月,让算力翻一倍。

由此,保持中国算力每年13.5%的增速(远超欧美日个位数增长),保持算力每投入1元,带动3-4元的经济产出,国产云的效能就不会失位。

一句话:面对一切“既要…又要…还要…”,技术自律,不停破圈,坚持长期主义,中国云计算才能“宸衷独断,福威自操”。

活在未来,把缺失做出来

毫无疑问,云计算是光鲜夺目的,但太多人只看到“云”的形态,却忽视了“计算”的成本、效率、安全。

用张建锋的话说,客户是为“商业价值”买单。这不只有IT基础设施云化,还需要业务流程联网化、应用数据智能化,高技术也要“打出”高行业附加值。

话说当年,因为“阿尔法狗”一战成名的Deep Mind,就在这条路上栽了跟头。它有顶尖的AI技术,曾想应用到英国大型医疗机构,可实地考察,才发现它整套IT系统太落后,无力参与其中。

缺乏行业理解,不能提供高价值的解决方案,结果,Deep Mind只能烧钱续命,每年亏损数亿美元,成为“东家”谷歌的心病。

而另一边,金融国产化浪潮中,阿里云已经通过分步迁移的方法,帮四川农信等核心系统接入云计算,让一群万亿资产的银行,摆脱对IBM大型机的依赖。

要知道,IBM大型机,集成了操作系统,计算、存储资源,数据库。70年代起,就是大银行、证交所的交易核心,一台大机一年维护费上亿元,这样交易频繁、绝不容错的系统,极难替换。

阿里云能啃下这硬骨头,靠的是10年的行业深耕、洞察,这才能接地气、得要领,与银行打造联合解决方案,安全过渡到云计算,同时降成本50%以上,锁定单笔交易在50毫秒以内,且保障每秒交易峰值达3万笔……成本、效率、安全,每项硬实力,都得长在甲方的审美上。

由此,才能像硅谷创业家保罗·格拉厄姆说的:“活在未来,再把缺失做出来”。

当然,这也意味着国产云要面对行业里无数琐碎的难题、深刻的问题。

按照中信证券的说法:中国传统企业数字化水平偏低,技术能力很弱,较难接受单一的产品和模块,这就拖累了中国云计算的进程。

反观亚马逊,近80%的收入仍来自于单一产品或模块的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业务。哪怕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层较单薄,行业认知不足,也能靠SAP、Salesforce等平台层合作伙伴补足。

它能这样搞起,是因为60年代后,美国就大力投入传统IT建设,技术生态经营时间长,底子厚。

可中国是跨越式追赶,没有作业可抄,更没有类似的技术产业生态,云玩家就必须自建生态,自造引擎。

例如,2019年,阿里云提出“云钉一体”,将钉钉改造成云计算进入传统企业的先锋,一手低代码开发,一手团结ISV(软件供应商)、硬件、服务商、咨询商,以此降低传统企业搭建应用系统、切入云计算的难度。

比如,四川古蔺县皇华中学的数学老师彭龙,就用钉钉低代码开发工具“氚云”,开发了43款应用,让校园管理的方方面面实现了全链数字化。这就为教学机构上云,做够了准备。

而杭州鸿图,生产高铁减速器配件,它用钉钉的“码上制造”,通过生产码、库位码、报工码与物料码等生产环节二维码,链接进(物料采购)、销(销售)、存(仓储)与生产环节数据同频,进而将交货周期从28天缩至7天,创了行业纪录。

与之类似,很多制造企业也在做同样的事,其钉钉自建应用同比增长300%。同时,金融、交通、能源等玩家也参与其中,钉钉低代码应用数已超过240万。

显然,大家都明白,过去,中国企业靠规模增长吃红利,未来,要靠数字化、智能化求盈利,深度参与其中,国产云才能生生不息,给力实体经济,充实数字经济。这是事关祖国竞争力的战役,中国云计算输不起。

但就像《历史研究》里说的:“安逸”会让一国或行业裹足不前,只有不停经历挑战,它们才能持续发展壮大。

所以,再给中国云计算一点时间,用竞争逼出伟大,剔除渺小,“锻炼”它抢占发展制高点,掌握发展优先权,继续充当中国科技的“王牌”。这才是正道的,不是吗?

最后解释一下云计算和数字化服务中比较拗口的概念: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租一套毛坯房,完全靠自己装修,从水电煤布线,到软装、硬装都亲自上阵,都搞定才能用;

PaaS(平台即服务)—租一套水电煤、硬装基本完成的房子,只需按自己的风格软装,搞齐家电、家具等小物件,就能用起来;

SaaS(软件即服务)—租一套可以拎包入住的房,挑选自己爱的风格就好,省心省事儿。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小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