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访问:99
总访问量:2467101
2011年09月05日
评论数(0)——外资对中国农产品的战略控制和布局基本完成
2011年08月30日 广东改革网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广东商学院教授 王先庆
近五年来,我在很多场合,多次地呼吁,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应该从战略的高度注意外资对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战略性进入。然而,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的政绩,制订了带有“迷外”和“奴性”色彩的招商引资政策,或者,为了外资诱惑所给出的短期利益,更因为骨子里对本土民营资本的轻视,将大量优质的农业项目“拱手”送给外资企业,甚至主动“找上门”求他们来控制。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政府部门领导的意识里,没有“渠道控制权”与“渠道价值”这些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他们还停留在“生产时代”,以一种产品经济的思维来进行决策,因此,对外资悄然进入中国市场并战略布局,以及全面建立“从源头到超市及餐桌”的强大流通渠道体系,进而逐步逐步谋求对农产品的“定价权”。
由于没有从根本上建立流通渠道权,更没有“保卫”渠道的战略思维,三十年中,中国已经失去了从铁矿、稀土、石油等工业原材料的定价权,也失去了对衣服、玩具、手机、家具等日用品的定价权,现在看来,中国市场上的最后一块“自留地”——农产品流通,也正在全面沦陷。外资打着开放的旗号对中国的渗透和控制已经到了何等惊人的地步。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玉米疯,糖高宗,猪疯涨,这些词的背后,已经不是传统的“生产供不应求”那样的关系导致的价格波动,而是有越来越多的投机资本在操纵,是一种在某些人看来“莫名其妙”的大起大落。实际上,现在某些部门还没有看背后的真实原因,还在用旧的计划经济思维面对新的国际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冲击。正如当前世界并不缺石油,更不缺少黄金,其价格完全是人为操作的一样。中国正在为长期以来“重生产,轻流通”付出沉重的代价,这一切的一切,就是我们的政府部门、企业和学界,还是用产品经济的思维来理解市场经济,还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市场经济,所谓“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我们还没有从“皮毛”向“骨子”里转化,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资本和市场的本质。我不是一个盲目的反对外资进入和合作的人,但我一方面反感我们的地方政府“重外轻内”,把事关国计民生和发展前景好的项目轻易给外资企业,另一方面为外资在中国攻击性和掠夺性的市场战略感到恼怒。
在世界粮食价格暴涨的情况下,中国粮食市场十分平稳,就因为粮食市场还控制在我们自己手中,这是中国经济安全和百姓生活安危的最后一个堡垒。可惜,粮食这个最后堡垒马上就要如同制造业、采矿业、大型商业、金融业那样被攻破了。当看到中美第四次战略对话的重点已转移到环保和能源领域时,我们就知道美国原有的战略目标已经全部实现了。美国政府和美国金融寡头在对华战略上分工十分明确:美国金融寡头主攻中国的制造业、采矿业、大型商业等领域;美国政府主攻中国的金融、电讯和农业等要害部门。目前美国等西方国家在用“控股方式”扩大控制中国的金融业,仅去年一年就从中国银行业获取了上万亿财富;用“控人方式”在逐步控制中国电讯业,仅美国朗讯公司一家就贿赂了包括中国信息产业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在内的上千名政府官员和国有公司高管,据说仅3G项目外资就可以赚取数千亿利润。今年开始对中国粮食发起全面进攻。中国大豆的悲剧有可能会在整个粮食市场上大规模重演。举目四顾,中国的关系到国计民生的28个产业里,已有21个被外资全面掌控。粮食产品关系到中国人的身家性命安全,如今已经大部分全面沦陷。形势之危急令人忧心如焚,必须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