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人生的博客

龙啸

公告

刚刚开了博客,欢迎大家光临指点。

统计

今日访问:715

总访问量:1550900

诸葛亮管理的道与术

2012年11月15日

评论数(0)

来自:第一营销网

       当今,国际商业竞争已不亚于战场上的角逐,国内企业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商场如战场”已成为广大企业家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诸葛亮的谋略在现代企业经营上的应用,提高企业的竞争水平和艺术,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试就这方面作些粗浅探讨,以期引起重视。

  认真研读诸葛亮的著述,尤其是他关于军事的论述和战争实践,不难发现他是继承孙武的军事思想,成功运用于战争实践的大师。许多方面他发展、丰富了孙子兵法,较之孙武论述得更全面、更具体、更实用、如论述战争胜利的条件,他把政治清明列为首要条件,把经济力量的强弱,视为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都比孙武前进了一大步。

  再如诸葛亮非常重视人在战争中的作用,把人心、军心的向背作为取胜的基本条件。尤其他精熟用人之道,把识别、选择、任用人才,作为治国治军的关键环节;他善于分析总体形势,把握全局,从而制订自己的策略,有高超的宏观决策艺术;他善于观察、分析具体事物,有进面予见事件发展的近乎神机妙算的洞察能力;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赏罚严明,有善于激励将士用命的手段等等。都是在他之前,包括孙武在内的任何一位兵家所不及的。

  纵观诸葛亮的军事谋略和战争实践,无处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千百年来人们把他作为智慧的化身,为广大人民群众知和热爱,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程度。从目前情况看,国外尤其是日本,在“孙子热”的同时,也有人把眼光投向了诸葛亮。《三国演义》已成为畅销书,甚至成了一些企业家及其职员的必读书。这也说明,诸葛亮的军事谋略正被用于国际商业竞争,与孙子兵法发挥着同样的作用。

  诸葛亮未出茅庐,即“自比管仲、乐毅”,是一个饱读诗书,胸有大志的年轻人。刘备三顾他于茅庐时,他作《隆中对》,纵论天下大势,在详细分析了自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以来的发展变化和当时几个政治集团的态势之后,为刘备制定了先据有荆、益二州,联吴抗曹,最后夺取中原的战略和“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以巩固政权的具体策略。

  以后的发展基本上是按这个战备进行的。否则“智术短浅,遂用猖獗”,一直寄人篱下的刘备是不可能建立蜀汉政权,形成三国鼎立之势的。诸葛亮的谋略过人之处即在于,他善于把握总体形势,胸有全局,掌握宏观决策的主动权,制订了切合实际的具体策略,还能够矢志不渝的一步一步实现它,表现了诸葛亮高瞻远瞩的战略家风范。

  这不仅“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的荆州牧刘表、“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的益州牧刘璋不能与之相比,就是“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的孙权,如果不是诸葛亮亲诣东吴、面见孙权、详析形势、尽陈利害,说动他与刘备联合抗曹,让曹操的几十万大军尽渡长江,恐怕早已江东姓曹了。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卓越的军事家具有总揽全局的宏观决策能力是何等的重要。

  在诸葛亮的谋略宝库中,千百年来一直被人称道的当数用人之道。他把识别、选拔、任用有用之才做为治国、治军的要务,终其一生始终抓住这一环。尤其是刘备去世,他总揽蜀政之后,在这方面颇多建树,但他用人讲究标准,他在《出师表》中劝诫后主刘禅时说:“新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覆也。”

  明确提出了举贤任能的用人标准。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蒋琬本是荆州一个抄写文书的小吏,诸葛亮经过长期观察,认为他是一个可担大任的人,即提拔他到相府任参军。临终前向刘禅建议让蒋琬作了他的接班人,主理朝政;姜维归降时只是一个27岁青年军官,诸葛亮见他勤时事,有胆义,很会用兵,就提拔他为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这一文一武在诸葛亮去世后用心报国,使蜀汉政权维持了29年。有论者以诸葛亮的用马谡而失街亭,否认诸葛亮的用人之道,实乃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尽管有此一端,依然瑕不掩玉。

  当今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看起来是产品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的竞争,而归根结底是人才的较量。因为科技是人才掌握的、产品是人制造的,在生产力诸因素中,最活跃的仍是人的因素。当今社会谁拥有更多的人才,谁的力量就更大,竞争能力就更强,就能处于主动和领先地位。认真研究诸葛亮的用人谋略,善于识别,敢于启用有用之才,是确保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

  人才是人类社会中最可宝贵的财富。只有人才资源才是取之不竭、不断增值的资源。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就必须牢固树立尊重人才,重用人才的观点,培养、选拔、任用一批各方面的专业人才,才能在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强企业管理等方面全面提高企业素质,提高竞争能力。

  诸葛亮的谋略中,有一个闪光耀眼的亮点,历来为研究者较少光顾。这就是“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威得其要云……”陈寿的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说:诸葛亮生性爱动脑子,好产生新奇的想法,他改进了可以连发数箭的连弩,发明了木牛、流马这种轻便的运输工具,推测研讨古人的排兵布阵之法,作成独具特色的八阵图,这大概就是他足智多谋的“足智”。

  诸葛亮治国治军向以赏罚严明而著称。本传说他“赏罚肃而号令明”是很中肯的。诸葛亮的赏罚不是随心所欲、凭个人的好恶行事,而是遵守法度,以功过而论。“进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劝戒明也”。

  陈寿的这个评语可谓恰如其分,内中总结了诸葛亮在进行赏罚时坚持的原则,运用的谋略,达到的效果。现在读来也感到受益匪浅。他这一整套赏罚谋略的应用,对巩固蜀国政权,取得南征北战的胜利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马谡是刘备、诸葛亮起自荆州的重臣名将,诸葛亮一直很器重分。

  第一次北伐时,让他为前锋督军。但他违背军令调度,导致街亭失守,第一次北伐功败垂成。诸葛亮以法将其斩首示众。同时以自己用人不当,负有领导责任,上疏“自贬三等”。裨将王平事先劝诫马谡,街亭失守后能收容士卒,抗击曹军,安然撤回部队,立了功劳,诸葛亮上表破格提他为讨寇将军。再如诸葛亮处罚李严的事例,也十分典型。李严是与诸葛亮同受刘备托孤的重臣,权力地位仅次于诸葛亮。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命他督运军资粮草。

  在夏秋多雨,运输困难的情况下,他不是想方设法完成任务,支持前方,而是假传圣旨,命诸葛亮退兵。诸葛亮退军后,他又欺骗朝廷,说诸葛亮是伪装退兵,诱敌深入的。

  当着刘禅和诸葛亮的面,他佯装惊问:“军粮饶足,何以便退”?诸葛亮难以容忍他这种欺上瞒下、误国误军的行径,上表历数他归顺刘备以来的劣迹,揭穿他的假面具,并会同21位文武大臣共议了对李严的处理意见,奏明后主将李严削职为民,流放梓潼郡思过。体现了他“科教严明”,法不阿贵的精神。

  其实,奖罚的目的在于惩恶扬善,鼓励下属更好地完成任务。当前这股重奖风,是过分看重物质鼓励作用,忽视精神鼓励作用的一股歪风。尽管现在不少人“一切向钱看”,甚至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盛行,但广大人民群众还是积极向上,愿意通过自己的劳动,这企业的兴旺发达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的。并不需要时时事事非得重奖重罚不可。

  有时几句表扬、暖心的话就可以把大家的劲鼓起来;而有几句恰当的批评甚至用个激将法就可使错者认错,痛改前非。当年拿破仑对待他的意大利方面军中两个团的例子就很值得玩味。这两个屡立战功的团队,因意志动摇造成阵地失守。

  拿破仑视察时先用悲伤的语调批评了他们,接着命令参谋长,在这两个团的军旗上写上一句“他们不再属于意大利方面军了”的话。士兵们羞愧难当,哭着恳求他们的统帅再给他们一次机会,不能马上让他们蒙受这终生的耻辱。拿破仑宽容了他们。果然,以后这两个团连战皆胜,把污点从自己的旗帜上洗刷干净了。

  诸葛亮的谋略是一个智慧的宝库,包括了方方面面,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这里仅择其要点。从大的方面论述了几点,目的是引起学术界、企业界的重视,加快加深进行研究探讨、开发利用这一重要的智力资源,为经济建设服务。论述不当之处,恳望得到大家的批评帮助。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xiaoming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