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江湖志刚

刘志刚TMT

公告

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订阅号,互联网江湖,微信号13124791216.

文集

财经(122)

统计

今日访问:264

总访问量:11481795

Mobileye估值崩了,可资本为什么还是热衷自动驾驶?

2022年10月23日

评论数(0)

文:互联网江湖

Mobileye市值崩了但自动驾驶没输

谁也没想到,英特尔旗下自动驾驶技术公司Mobileye估值崩了

根据英特尔公开的文件Mobileye此次 IPO估值159亿美元与去年底500亿美元的估值相去甚远短短几个月估值缩水了300多亿美元

按照港股最近一个交易日小米集团284亿美元的市值Mobile估值跌没了一个小米……

相比Mobileye被浇冷水国内自动驾驶赛道依旧是资本扎堆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共有 44家自动驾驶企业在三季度完成融资,融资总金额约为13.3亿美元,共有4家企业获得超过1亿美元融资。

另外一些自动驾驶细分领域的初创公司甚至也拿到了钱,据天眼查APP融资信息显示,一家名为智协慧同的跨车云数据驱动赋能公司在第三季度获得了数千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

有分析认为市场对Mobileye不再看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已经投入市场的Mobileye自动驾驶芯片很难再保持市场竞争力,英伟达、地平线、华为、百度等大厂的竞争力已经很强汽车厂商也开始放弃采用Mobileye的产品及解决方案

Mobileye估值大幅回撤对于自动驾驶赛道也有一定的警示虽然资本热情仍在但随着自动驾驶已经来到规模化前夜自动驾驶的价值正在被层层压实自动驾驶企业不仅要拿到“杆位”赢在融资起跑线上也要始终站稳头排

Mobileye估值“跳水”背后自动驾驶的商业化未来还有多远

Mobileye在行业内已经是非常头部的企业了根据已经披露的招股书信息显示2019年到2021Mobileye的收入分别为8.79亿美元9.67亿以及14亿美元

也就是说这三年中Mobileye营收保持着稳定的10%以上的增长幅度对比截止2022 7 2 日和 2021 626日的半年营收同比增长已经达到了20%

资本市场不买账的原因可能在于产品技术的迭代节奏上从产品上来看Mobileye的产品主要是帮助解决车辆碰撞预警AEB紧急制动、ACC自适应巡航等能力的实现上

蔚来、特斯拉、理想在内的一众终端厂商开始放弃Mobileye理想选择了地平线蔚来选择了英伟达而特斯拉则用上了自家的FSD虽然下一代的ADAS正在开发当中但迭代节奏已然跟不上自动驾驶发展的需求

在走过初期阶段的埋头研发之后自动驾驶一旦进入落地阶段就不得不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

Mobileye的教训也给一些原本做L4但转身做L2自动驾驶的企业带来了警醒即便低阶辅助驾驶是“牛奶面包”但也需要时刻看向前方跟上行业整体落地的步伐与节奏

Mobileye的经验来看当下自动驾驶商业化应该更关注迭代的问题

做商业化的产品一个最基本的准则是产品和解决方案需要不断地跟上迭代的市场需求

对于互联网造车玩家来说这一点再熟悉不过不就是互联网产品中的版本迭代嘛但在汽车领域迭代可能没那么容易

一方面对于赋能主机厂的自动驾驶公司来说解决方案的迭代带来的成本上升能不能被汽车厂商接受另一方面在落地阶段方案的迭代不仅仅是软件的迭代供应商需不需要调整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考虑到的因此把握自动驾驶的产品解决方案迭代节奏会更难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用合理的资源分配找到短期商业化和长期技术竞争力的平衡点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一步到位追求技术上的领先已经不现实如何兼顾L2的落地以及L4L5技术的研发不仅是一个战略问题可能也会是一个生存问题毕竟百度阿波罗小鹏蔚来等头部玩家的L4测试已经在进行留给自动驾驶公司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寻找平衡点之外自动驾驶商业化的另一个关键在于成本控制

目前,全球主流的自动驾驶路线主要有三种:纯视觉、多传感器融合和全融合算法。这三种方案很难说谁有绝对优势不过无论是算法之争还是雷达视觉之争最终绕不开的一个问题是量产

特斯拉已经向行业证明量产是精进自动驾驶技术的费效比最高的方案低成本的规模化应用会加速自动驾驶真正的商业化黎明到来

无论是主机厂还是自动驾驶公司抑或是百度华为等大厂都在寻求自动驾驶“上车”量产百度在Robotaxi走的很远华为也通过问界落地辅助驾驶目的皆在于此

不过自动驾驶量产的目的绝不仅仅在于完善技术水平更是为了在商业化上抢先站位摸到规模化的制高点

当下阶段能不能做到L5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先抢占市场这样的商业策略在互联网领域上演了无数次也很可能在汽车行业上演

然而要抢占市场就不能忽视消费端互联网江湖认为自动驾驶技术本质上不只是一个ToB的技术产品而是一个ToC的消费品

自动驾驶什么时候不再是产业端自嗨真正进入到了大众视野大概是Model3大规模量产的时候

也就是说特斯拉对于自动驾驶行业最大的影响其实不在于它FSD多么先进而是大量中产人群以20多万的价格买到Model3 之后对自动驾驶这个技术有了概念

一项技术的成本如果不能降低到被大众消费所能承受的价格那么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这项技术就毫无价值只有人们接受了自动驾驶是一种真正的“消费品”那么我们才能说自动驾驶这事儿成了

也就是说当消费市场真正认可并接受之后自动驾驶商业化才会真正开花结果资本市场也会给出更好的估值

商业化背景下的自动驾驶单车智能派真的赢了吗

技术发展的成熟度最终决定了能否成功商业化但反过来商业化诉求下最先进的技术往往未必最适合市场的需求

自动驾驶落地也喊了几年但直到今天视觉路线和激光雷达融合路线之争,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之争,城区、干线、码头、矿山落地场景之争仍然没有个确定的结果

文远知行的创始人兼CEO韩旭认为,单车智能是前照灯,车路协同是路灯,前者必须存在、后者却不一定。

而在智能交通李彦宏的观点更为鲜明他认为,自动驾驶是起点,终局是智能交通。李彦宏也毫不避讳的对外界表示用车路协同方案做自动驾驶,是百度坚持、并且看好的技术路线。

从商业化的角度来看单车智似乎是能够有效落地的方案

以理想L9为例,一整套高阶智能驾驶的BOM成本算下来达到几万元,之前轻舟智航也曾发布过1万元的车规级自动驾驶方案也就是说实现单车智能的成本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单车智能在智能驾驶方面为我们带来了自动泊车、自适应巡航等功能在初期阶段的商业化之路会更好走

而车路协同是行业从10100阶段需要考虑的问题从整体系统效率出发车路协同一定是最佳的智慧交通解决方案

事实上在落地上两种路线的创业公司面对的市场不完全相同换言之两种路线的竞争压力并不来源于商业化和市场竞争

做单车智能的公司比如WaymoCruise以及Mobileye他们的客户主要是主机厂是汽车品牌

做车路协同的自动驾驶公司更看中ToG市场因为智能道路的建设需要5G需要对现有道路进行智能化改造这些都需要G端去推动因此车路协同的落地最大的问题在于成本据悉目前一公里的智能道路的造价在百万元左右尚未到一个真正可以规模化的成本范围

互联网江湖认为真正的竞争可能发生在资本市场上

2019年之后,行业融资频率开始减少,行业进入内卷,融资最容易的阶段已经过去,自动驾驶公司需要边回血边研发维持运作。

国内自动驾驶独角兽融资情况一度也不太乐观,比如Momenta1810B+轮融资后续两年多未获得新融资,直到20219有媒体报道其获得了来自通用的4亿美金投资

事实上2019年之后对自动驾驶企业投资的资方也多为产业链投资一些传统汽车厂商会通过注资的方式来强化自己未来的战略布局

在国内资本市场其实也在观望

一方面在习惯了消费互联网的高投入快回报的节奏之后转向投资科技领域并不容易另一方面20182019年第一波资本进入自动驾驶领域之后原本投资人预计的回报窗口并没有出现AI商业化的艰难让资本市场仍然对自动驾驶心存疑虑

于是在自动驾驶赛道资本市场面临一个选择题是投“车路协同”还是投“单车智能”

这个问题的背后其实是两种价值逻辑的选择

单车智能的价值链条其实是产业价值链头部自动驾驶企业智能汽车制造商头部自动驾驶芯片企业含金量显然更高

也就是说这其实是一条长期的价值投资路径回报周期可能会更长再加上未来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动风险前景还不是那么明朗不过单车智能涉及的汽车产业链条够长规模足够大这也意味着一旦自动驾驶规模化落地成熟价值回报可能会更高

车路协同的价值链条其实更像是基建价值链条

长期来看即便是单车智能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但治理导向下,车路协同一定是整体最佳方案此外以智慧交通为方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也在万亿级别而且政策性的方向足够明确只是短期内规模落地商业化可能并没有那么容易

写在最后

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自动驾驶最终会走上同一条通向未来之路

技术不是目的目的在于把技术做成产品并为人提供更好的服务长远来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自动驾驶行业未必不是一场值得人们期待的科技舞台剧

在这华丽的灯光下谁能舞至最后赢得一片喝彩也许时间会给出答案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刘志刚T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