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刀商业评论

老刀在线

公告

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分享财经观点和商业评论。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1716

总访问量:34798660

春节“报复性消费”来势汹汹,2023机会大吗?

2023年01月30日

评论数(0)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老刀

疫情似乎终于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放开后的第一个春节,景区人山人海,饭店人声鼎沸,大街小巷再次车水马龙。有人感慨说,疫情似乎已经完全被抛弃在脑后,再也没有人在乎它。

此消彼长的是,中国经济再次展现出水大鱼大,韧性十足的特征,从2022年12月10日放开疫情管控到1月21日春节假期开启,短短不过四十天的时间,一切都在迅速恢复到欣欣向荣的景象,无论企业界、舆论、投资人还是政府机关,无不对2023充满希望,而春节的消费旺潮更进一步加深了经济活力所激发的巨大信心和发展动力。

01

“报复性消费”真来了

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显示,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比去年农历同期增长6.8%。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粮油食品、服装、金银珠宝、汽车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9.0%、6.0%、4.4%和3.6%。在“2023全国网上年货节”等带动下,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4.5%。全国示范步行街客流量同比增长62.2%。

1月27日,文旅部发布数据,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

春节期间,多地迎来客流高峰,大理、丽江、西双版纳成为满房率TOP3城市。支付宝发布的数据显示,春节期间通过支付宝搜索“酒店预订”的数量较去年增长6倍,酒店消费支出增长8成。云南、西藏、广东、陕西、福建的热门旅游城市酒店消费数据醒目,增幅均超200%;张家口、西双版纳等热门旅游地景区消费金额较去年增长超10倍。

线下实体零售同样火爆异常。支付宝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北京全市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超1412.7万人次,超市、餐饮、电商等企业销售额较疫情前同期增长13.7%;杭州湖滨银泰in77、杭州武林商圈、长沙五一广场等知名商圈火热异常,消费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春节期间,海南离岛免税消续火爆。其中,香化、精品等免税商品成为销售“爆款”。据海口海关统计,1月21日至1月27日,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购物金额15.6亿元,比2022年春节假期增长5.88%;免税购物人数15.7万人次,比2022年春节假期增长9.51%;人均消费9959元。

▲春节期间的海南三亚免税城 图源/冯美姜

1月28日,央视新闻频道报道《春节假期消费盘点:大数据发现“逛街热情”高涨》显示,北京王府井商圈的客流量同比上升了60%。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福州三坊七巷步行街、昆明南屏步行街、天津金街步行街同比增速均超100%。春节期间最火热的商圈既不在北京,也不是上海,而是湖南长沙的黄兴南路步行街。

▲春节期间的长沙黄兴路步行街

据央视报道,虽然今年春节撞上了全国大降温,重点城市的商圈人流量整体却超过去年同期的25%。在观察的商圈里,有近一半的顾客来自外省市,这比去年高出22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杭州、西安、重庆的外地客流同比增长量最高。以商圈为中心测算辐射范围,有六成来自20公里以外的地方,同比增长了26%。

春节期间,餐饮业也是久旱逢甘霖。

美团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6天,全国多人堂食套餐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53%。其中,上海堂食消费最旺,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240%。假期前6天,日均消费规模比2019年春节增长66%,北京、上海、成都、重庆、广州等地消费规模居全国前列。

02

各地政府在“抢跑”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联合国在1月25日发布《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在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高通货膨胀等影响下,2022年世界经济遭受重创,2023年世界经济继续承压,预计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将从2022年的约3%降至1.9%。报告预测2023年欧盟经济将增长0.2%,美国0.4%,日本1.5%。

而中国经济将会成为一枝独秀,带动区域经济增长。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会加速。随着中国政府优化防疫政策、采取利好经济措施,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国内消费需求也会上涨,中国经济增长今年将达到4.8%。

各地方政府在节后亦在快马加鞭“抢时间”。

1月28日,开工第一天,广东省召开2.5万人参加的大会,聚焦全省高质量发展。据媒体披露,大会上,广东所有21个地市的“一把手”全部亮相表态,基本上都把2023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在了6%以上。比决心、比干劲,如同立下“军令状”,而疫情防控则无人再提。广东省委书记亲自作动员讲话,会议内容以视频直播形式直达县区一级,覆盖各级干部和骨干企业,是一场全省“总动员”。

上海也同步采取行动。1月29日上午,上海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提出一系列政策,其中包括:一季度经济实现平稳开局面临较大压力,需要延续、拓展和优化实施助企纾困政策,启动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和重大活动,帮助企业渡过阶段性困难。促进消费扩容升级,实施消费市场创新发展奖励支持,鼓励国有企业所属的商业设施和自有品牌带头开展让利促销活动。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全面激活文旅市场,市区联动发放文旅、体育、餐饮、零售等专项消费券,广泛动员电商平台和各类商户参加。

而江苏早在1月16日就发布《省政府印发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若干政策措施》。

各地政府都在积极行动,对于2023年的社会面复苏,经济迅速回升无疑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当全国上下达成一种“充满期待,充满干劲”的共识之时,巨大的机会显然就已经在酝酿之中。且不论这样的酝酿,这样的“飞轮”重新快速旋转需要一个月、两个月还是三个月的时间,也不论这样的启动需要在前期施加多大的动力,但是,只要“势”起来,快速向前就成为不可阻挡的客观事实。

03

2023年的机会与风险

三年疫情几乎重塑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企业和各类组织的生存之道。尤其在于供给侧,企业家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是可持续的,什么样的市场策略才能牢固地提升用户忠诚度;在渠道重建以及营销推广和供应链优化的资源倾斜过程中,哪一项才是更重要的,等等。三年疫情,有太多的企业面临生存的困境,甚至生死存亡的考验。裁员、收缩、降本增效甚至已经成为常规动作。

无论消费需求还是生产供给,对未来的预期决定着当下的走向。

2023年对中国来说,机会很多。比如说,疫情之后,必然伴随着较大幅度的需求复苏,这对消费品行业、零售业和服务业显然是有利的;再比如说,股市大概率会上行。而房地产也会迎来新的回暖。2022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被称为“硬着陆”,随着政策调整,市场对房地产的预期也逐步改善。在现有供给侧和融资端政策基础上,需求侧政策有望进一步释放。2023年地产销售面积增速回升并有望转为正增长。

▲春节期间的香港九龙塘又一城

2023年开局利好,但并不意味着不存在风险。

首先还是老百姓的心理预期问题。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2年,新增居民存款数据分别为9.7万亿元、11.3万亿元、9.9万亿元和17.84万亿元。疫情三年,居民存款为何呈跳跃式增长?解读为四个原因:

一、预防性存款增加。疫情影响,底层人们收入下降,且预期未来收入下降,所以省着点,多存点。

二、消费不畅。由于疫情,由于封控,很多消费停摆,所以也存得下钱。

三、资本市场低迷,导致理财产品被大量赎回。2022年的债券市场波动,基金大幅亏损,导致居民持续赎回。

四、房地产低迷。最大的消费品市场萎靡,法拍房暴增,想买房的人锐减。

对于2023年的心理预期会怎么样?对大部分人来说,降低储蓄,提升消费以及投资的占比,取决于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如果绝大部分人具有稳定增长的收入预期,老百姓才敢消费,也会有更大的积极性拿出一部分储蓄进行投资。

稳定经济增长、推动经济复苏,离不开提振有效的需求,而提振需求,离不开稳定就业,稳定大量中产阶层的收入水平。而收入水平的高低,与企业发展的优劣紧密关联,所以,最终还是要助力企业的发展,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增加投资、敢于创新。

2023年新春伊始,站在春节消费强劲复苏带动的新增长起点之上,正如最近的国常会所提出的,需要上下共同努力,巩固和拓展经济运行回升势头。

04

2023年,需要顺势、取势、造势

势,即是外部大环境下的推动力量。顺势而为则事半功倍。错失大势则步步落后。对于2023年的利好与机会,在整个社会面几乎已经形成了共识。对企业来说,顺势而为是属于平庸的积极行为。但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不乏有的企业留下一些“疫情后遗症”,依然处于谨慎惶恐的观望状态。

取势则是在大势的裹挟之下创造可以为己所用的机会与窗口,化大势为小势,化“公域”为“私域”。对泛零售行业而言,创意餐饮、场景创新、健康生活、情绪价值等等这些则会成为越来越明显的“小趋势”。

最高境界的造势则在于模式创新、资源整合和市场供求关系的重塑。善于造势者始终领先于潜在市场,真正意义上“创造需求”。诚如钱伯斯所言,领先造势的企业不会盯着竞争对手和既有的模式及产品、服务,如果只关注现有的供需格局,等于是驾驶着快车但始终看着“后视镜”,迟早会翻车。

2023年迎面而来,“顺势”、“取势”、“造势”,无论每一个个人还是每一家企业,都能日益美好,新年胜旧年。

想阅读更多行业深度文章

可识别添加客服二维码了解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老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