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刀商业评论

老刀在线

公告

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分享财经观点和商业评论。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4158

总访问量:38449788

谁还在期待双11?

10月28日 14:36

评论数(0)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和二

编辑/蔡建桢

谁能想到,十七年后的双11,越来越失去了它的吸引力。双11这一IP最根本的魅力只有两个字——便宜。为了这份便宜,在十七年之前,年轻人要熬夜到11月11日的凌晨,因为只有在那个时候,电商平台才开始“开仓放粮”,而很多商品往往在11月11日早晨醒来时已经被抢光了。

2014年的双11,媒体是这么报道的:2014年11月11日0点刚过,阿里巴巴集团杭州西溪园区4号楼报告厅内的大屏幕数字开始迅速滚动:1分11秒天猫“双11”购物节成交额破亿元、3分钟破10亿元、38分钟破100亿元。

当时,马云带领高管团队在杭州阿里西溪园区实时监控销售数据的场景,成为当年电商狂欢的标志性事件。当时的深夜,阿里2万名员工聚集在报告厅,通过近百平米巨型电子屏实时刷新交易数据、物流动态等各路信号。460余家海内外媒体也陪着熬夜,现场见证。

如今,双11早已不再是非等到11月11日的凌晨不可。2025年的双11是这一电商大促被发明出来的第十七个年头,而促销政策似乎看上去越来越眼花缭乱,今年的双11成为启动时间最早的一届,从10月9号就已经开始了。

01

双11的周期还要拉多长?

10月9日,抖音电商宣布正式启动“抖音商城双11好物节”。同日晚8点,京东“11.11”正式开启,这较2024年的10月14日开启提前5天。天猫于10月15日开启预售。

平台们也知道,消费者对双11已经“越来越无感”,如果不再拿出真心诚意给足便宜,那双11恐怕真的要“名存实亡”了。对消费者来说,真正的双11就是要直观感受到,同样的一件商品,双11促销期间比平时便宜了多少。

所以,今年电商平台们决定“回归初心”——“官方立减”“一件直降”成为主流促销形式。

虽然促销形式宣称为“官方立减”、“一件直降”,但由于跨度周期超过一个多月,所以整个促销节奏依然比较复杂。

京东的促销节奏是:10月9日20:00-10月31日为抢先购,数码家电直降30%起,现货即发,支持国补叠加;10月31日20:00-11月3日为开门红,发放“满5000减1000”超级补贴券,叠加国补后,冰箱、电视等大件商品性价比高;11月10日20:00-11月11日为巅峰狂欢红包雨翻倍,iPhone17等热门商品抽免单,跨店满减+国补+会员券三重叠加;11月12日-14日为返场期,爆款补货,支持30天价保,可申请前期买贵的差价返还。

淘宝的促销节奏是:10月15日20:00-10月21日17:59为预售期,定金膨胀,如100元抵500元,锁定全年低价;10月21日20:00-10月24日尾款支付,跨店满减生效,叠加红包和88VIP券,部分现货同步开卖;10月31日20:00-11月3日开门红,全场五折、爆款秒杀,服饰美妆品类优惠力度空前;11月10日20:00-11月11日为终极狂欢,三重叠加(红包+满减+国补),价格全年最低,适合采购家电、数码等大件;11月12日-14日返场清仓,部分商品延续折扣,支持价保至11月14日。

纵观部分电商平台的促销形式,笔者依然觉得“诚意不足”,周期拉长之后,又是预售,又是红包,又是满减等等形式,在心智认知上极其不聚焦,形式越多,会让消费者越觉得“云里雾里”。

图源:联商图库

而对于平台来说,拉长周期、搞预售,可能更多是从商家的角度考虑——不至于在一瞬间流量过大,商家备货、物流等都措手不及。同时拉长周期也可以让商家做到更多的生意,平台的GMV数据被放大。但这样的出发点显然没有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促销本身就是一次“稀缺机会的抢购行动”,如果连续一个多月都在促销,又何谈促销,岂不跟平时一样?

02

即时零售和AI也加入了双11

今年,京东秒送、淘宝闪购加上美团、饿了么,这四家在即时零售领域打得如火如荼。双11期间,即时零售也加入了战火。

淘宝闪购首次参与天猫双11,并引入了88VIP折上95折、千万免单红包等核心玩法。天猫超市将战火烧至“4小时达”,通过前置仓和一日三配,极限压缩履约时间。阿里妈妈市场部负责人透露,已有千量级品牌加入淘宝闪购,未来用户在品牌旗舰店下单,或许能直接选择“快递”或“外卖”两种收货方式。天猫的一份数据显示,10月15日,淘宝闪购上多个重点品类订单量实现同比跃升,其中咖啡订单增长800%,超市便利订单增长670%,饮品品类增长270%。3C个护服饰垂类百货品类在淘宝闪购同比增长超290%。

“京东秒送”业务在618期间已崭露头角,推出“秒送好物低至5折”等活动。3C配件、办公用品等品类订单量实现三位数增长。随着阿里在酒水、乳制品等品类上发力,京东、美团等平台是否会跟进补贴,守住各自在3C、日用品领域的优势,成为本届双11的一大看点。

笔者认为,即时零售加入双11对商家和消费者来说,其促销实惠度和吸引力可能反而要高于传统电商。在即时零售场景下,更多品类在于日常生活用品、食品、生鲜等等,而消费者对这些商品的价格敏感度更高,如果商家+平台共同启动促销,哪怕力度并不很大,譬如免配送费、叠加一定的抵用券等形式,用户获得实惠的感受会非常明显,参与兴趣也会更加强烈,在高频低值消费品的加持下,可以带动整个电商平台流量。

图源:联商图库

今年双11的另一新鲜玩法是在于AI的植入。

10月16日,天猫宣布,今年将是首个AI全面落地的天猫双11,AI将从流量分发、消费者体验、电商经营等方面解决消费痛点。京东也表示,今年双11也是AI、大模型、机器人等技术融入程度最深的一届,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优质的体验,进一步助力品牌商家降本增效。

据媒体披露,淘宝平台将通过AI,对20亿商品进行更精准的理解与组织,让流量匹配效率实现增长。商家对消费人群的触达将更加高效精确,品牌在天猫的经营实现全链路AI化,从经营分析、商品运营、素材制作,到人群运营……几乎所有环节都能借助AI降本增效,为所有商家累计节省数百亿成本。淘宝“AI万能搜”可以更精准帮助消费者找到想要的商品。“拍立淘”升级为多模态AI搜索,并为消费者实现同款价优、同类商品推荐;淘宝主页搜索则基于全网口碑自动生成“品类清单”,还能实时解答购物问题。

03

最长双11让大主播“心累”

10月15日晚8点,天猫双11预售正式启动。李佳琦直播间首小时访客人数增长超45%,加购GMV同比正增长,并持续断层领跑平台带货总榜,超过2024年同期水平。

然而,就在预售开始前,李佳琦却一反常态地在直播间大吐苦水:“美眉们没有几点钟答题,答案是什么?别搞了,你们真的是要逼着我退休了。”他直言自己压力大到难以承受,每天做一个新的东西让用户来参与,结果被营销号带节奏,搞得里外不是人。

与李佳琦同样努力的还有董宇辉。他一改去年双11期间“一周仅播四小时”的悠闲姿态,连续三天现身与辉同行直播间。每日直播时长均比预告多出两三个小时,直到次日才下播。据第三方数据平台显示,10月9日至11日,与辉同行累计吸引近7000万人次观看,卖出了超3亿元销售额。

2022年和2023年双11预售首日,李佳琦直播间GMV分别为215亿元和95亿元,而到了2024年和2025年双11预售首日依旧断层领跑,却没有公布相关成绩。

李佳琦向媒体倾诉了面临的多重压力:既要不断创新直播内容让用户参与,又要应对营销号和网络帖子的曲解,让他感到“里外不是人”。他直言这种持续的压力已超出承受范围,坦言“我也是个人,不是个神”。在无奈之下,他表示不如像其他主播一样简单直播,不再费力设计新环节。这番真情流露充分展现了超级主播在双11这一年度大促期间所承受的极致压力与明显疲态。

图源:联商图库

统计数据显示,75%的中国消费者表现出对“长期主义”消费的偏好,愿意为耐用、安全、可持续的产品支付溢价;超40%的年轻人明确表示“愿意为快乐买单”,情绪价值成为关键决策因素。

除了李佳琦要被逼“退休”之外,一批曾经风光无限的主播,已经悄无声息。无论是辛巴还是小杨哥,在此次双11大促中已经不见身影。三只羊打造的“小杨臻选”APP首页与平日无异,丝毫不见双11相关内容。

04

双11越来越冷淡?

今年的双11到底有没有真正比平时更便宜?一位网购达人的观点是,大品牌的明星单品确实会便宜一些,比如数码(如iPhone、旗舰耳机)、家电(如大家电、高端美容仪)、美妆(如雅诗兰黛、兰蔻的明星精华)等。这些产品价格体系稳定,品牌方为了冲销量、做品牌曝光,会愿意拿出真正的诚意,价格往往是年度低谷。他们的目标是在双11抢占市场份额。

另外,平台或店铺推出的“前N名”优惠普及率并不高,包括前1小时、前N件半价、限时秒杀等。这些通常是实打实的补贴,用来吸引流量和制造话题,但名额极少,需要拼手速和网速。

第三,复杂的促销形式绝大部分人做不到叠加共享。比如跨店满减+店铺券+平台券的组合,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拿张纸和笔在那里认真分析和计算,各种优惠券做不到叠加使用到极致。

笔者认为,双11越来越无感的根本原因在于平台的“功利心”已经彻底把双11这本来应该具有很强烈稀缺属性的购物狂欢季“玩坏”了。平台从自身的“数据需要”出发,为了拉高GMV数据,拉长周期,设计复杂的促销形式,对消费者的诚意越来越浅薄,急功近利的目的却越来越明显,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双11,聊胜于无,不买也罢。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老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