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毅

浅谈300多亿净销是怎么没的与夺回之法

2015年10月12日

评论数(2)

不觉间,十一黄金周已结束,黄金周的结束不仅落下了2015年国家公众假日的帷幕,更拉开了零售旺销季——第四季度的序幕。置身于如今这个经济形势愈发严峻、市场环境愈发复杂、竞争态势不断激烈的时代,零售人尤其是实体零售人倍感雾里看花、如履薄冰,对未来的惶恐与对前途的迷茫使自己愈发看不清前路、如临大敌却又弄不清真正的敌人究竟是谁,经营数据方面警报频频、悲观情绪犹如大厦将倾…我想所有实体零售人都在默默的问天、问地、问自己:“实体店真的穷途末路了吗?置身其中的自己究竟该何去何从?随之一起沉没还是另谋高就?”恰在此时,一记响亮而又沉重的耳光重重击来,使业界眼前金星四现的同时,又好似被突然打通了任督二脉,使一众实体零售人们似乎明白了实体店到底有没有未来,以及我们的敌人原来根本不是电商。

这记耳光的名字叫:

“40万大陆客国庆期间赴日旅游 扫货1000亿日元”。

在开题之初,我想先恭维一下我的这篇文章,因为这可以说是我第一篇真正意义的“有备而来”的文章,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查阅了许多与之相关的文章与数据,参考了许多不同观点与论述。我只想用真实的数据与推断以及我的拳拳热枕去还愿一些事实、激发一些情怀、振奋一下决心,我想用事实来告诉所有同仁包括我自己:实体店并没有穷途末路,只是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罢了。

一、300多亿净销是怎样没的。

“根据日本政府观光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赴日中国内地旅客人数为240.92万,比2013年增长了83%,位列第三。”

新华网东京1月20日专电

“日本观光厅对今年4月至6月旅游情况进行的相关统计显示,中国游客的人均旅游支出约为21万日元(约1.2万元),人均购物支为12万日元(约7千元)。”

“日本政府观光局(JNTO)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中国大陆地区访日游客人数超过25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56.5%,在各国和地区中人数最多。从今年1月至8月的数据来看,中国大陆地区访日游客总数达到154万人,已超过2012年创下的全年最高值(142万人),在各国和地区中居第三位,同比增幅达84%。”

人民网东京10月4日电

“来自当地旅游行业协会的消息显示,黄金周一周中,约有40万名中国大陆游客前往日本旅游,在日本消费达到1000亿日元,大陆游客的购买力让人吃惊。”

新华网10月10日新闻

以上三条新闻摘自人民网与新华网,这属于国家级媒体,所披露的相关数据应该相对属实,可以作为凭据。

由“2014年内地赴日游客同比增长83%、2015年1至8月访日游客总数同比增幅达84%”推算,今年赴日游客数较2014年同比增长83%以上应该没有太大悬念,以此推算,2015年赴日游客总数应该在440.88万左右;再结合“日本观光厅对今年4月至6月旅游情况进行的相关统计”推算,2015年中国游客赴日旅游总支出约为528亿人民币,购物总支出约为308亿人民币;而这购物支出的308亿人民币至少99%以上都在实体店中,因此我言300多亿净销没了绝对不是子虚乌有,空穴来风。再结合新华网关于十一黄金周的相关报道,一周时间消费达到1000亿日元(查了一下相当于52.8亿人民币),以及接下来的旺销期的到来,我想就算说净销损失超400亿也不是没有可能。

300多亿乍一听来不是很多,但以实体零售而论,300多亿净销什么概念?换句话说300多亿主营业务收入代表着什么?年净销超15亿的实体店铺可以算是好店,以此推之,要20多家这样的店铺卖一年才能卖出300多亿,放眼全国能真正达到净销破15亿的又有多少家店呢?我查了一下2014年全国重点零售企业销售汇总,前152名中仅有88家营业收入超过15亿,而若再单论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5亿的能有多少家呢?我想真正熟悉零售数据的都知道的,我就不过多赘述了。

如此多的消费者、如此高涨的消费热情,你能说消费者购物需求降低、拥抱电商、远离实体店了吗?我想不言自明,但我更想说的是,如若这种现象蔓延下去,中国零售将受到更加巨大的冲击,无论线上线下,因为我们要明白大众逛街不仅是因为购物需求更是一种精神需求,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所以不要指望跨境电商能真正解决什么,线下能带给消费者的感受线上永远替代不了。

二、谈谈如何夺回这300多亿净销。

1、平心静气、认清形势

商场如战场,故军心不稳则无可言战。如今的这种悲困交加、腹背受敌的局面对零售实体店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想要打赢这场仗、走出这重重迷雾,首先要让自己真正静下心来,看清楚所处形势究竟如何、敌我关系究竟如何、优势在哪、劣势在哪、分析清楚自己手中能打的牌有什么以及如何出好每一张牌,不要人云亦云、躁动不安,要始终怀有希望、不能认输更不能悲观,我国实体零售当下的病源就在于信心崩塌,无论消费者端还是店铺端,故重拾信心、摆正态度是打这场仗的前提条件,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更快速度的“撇开遮眼浮云”,真正的对症下药、走出困境。

2、回归商品、回归服务

零售的核心在于商品与服务,这是万年不变的准则,没有了优质商品则无持久销售额可言,失去了无微不至的服务则莫言忠实顾客。因此,当下零售实体店们要聚焦商品力与服务力,用质优价廉的商品去吸引消费者、用贴心耐心的服务去锁定消费者、再配合适宜的营销锦上添花则可迅速扭转颓势,让消费者真正回归我国实体店。至于实现方法,我想并不难,只要切记“别总想去弄点什么创新,脚踏实地,老药方更管用”即可。

3、以人为本、大刀阔斧

零售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换句话说就是“人”的行业,所以我一直坚持着这样的一种看法“店铺如果出了问题,多半是人的方面出了问题,至于其他则是次要原因。”死店活人开,只要用心、努力,一般总会收到消费者相应的回馈。因此,要真正的坚持以人为本,只有如此,员工们才会真正与店铺同舟共济、共度难关,要统一思想,唯有思想统一才能步调一致、事半功倍;但同时要大刀阔斧,坚决铲除不正之风,坚决去除负面员工,一颗老鼠屎能够坏一锅粥,同样一个负面员工也会影响一群人,所以对不正之风与负面员工必须施以最严厉手段、以儆效尤。

韦尔奇的那句“当工资最高的时候成本最低。”一点没错,这也点中了“裁员增效”的精髓,即将开除负面员工所省下来的工资奖励给优秀员工,如此一增一减绝对会产生更加积极的反应。

4、上下互动、合纵连横

从线上巨头积极拥抱线下实体的众多案例能够读出“合纵连横”的大势已成,的确,如今这个时代,线上、线下谁都消灭不了谁、谁也代替不了谁,唯有携手向前才能实现多赢局面。

实体店要明白线上之于自身的意义是“增加附加值与体验大于在线销售额”,因为实体电商起于实体店,故其影响力很难超过实体店本身,与其左右互搏,不如深耕一脉,受益更多;

电商要明白,随着用户习惯的形成与沉淀,上升的空间已经不多,长期下滑的通道业已开启,要接受现实,并精耕商品力,真心的去与实体店相融相和,探索更多的模式。

总之,唯有真正抛弃杀敌之心、垄断之念,才能真正成就大融合的多赢局面。

5、破除门户、抱团突围

最近这段日子,合体消息不断——滴滴与快的、58同城与赶集、大众点评与美团…众多的行业巨头合并不仅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垄断雏形,更为线下实体巨头展示了一种突围的新可能,但由于地域复杂性、历史问题等因素,也许融合难度不可同日而语,但也并非不可能——就如由联商发起、即将举行的“中国购物节”一般,让我们共举“中国零售实体店”之大旗,真正让利、用心回馈我们的消费者,引用蒙牛将内蒙打造成“中国奶都”的思想,将中国打造成“购物天堂”,让国内消费者不必远渡重洋,在家门口即可买到更为质优价廉的商品,享受到更无微不至的服务,我想到那时傻子才费那么大劲出去大包小包的往回拎呢?应该换成日本游客每年向我们的实体店几百亿、几百亿的送钱啦。你也许感觉我在异想天开,但我想只要有希望,就有可能,你说呢?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让我们一起加油,将我们失去的赢回来、将对手夺走的加倍要回来!雄起吧,中国零售!加油吧!中国购物节!

本文首发于联商网,作者:吴明毅,联商荟成员,联商网特约评论员,微信公众号:吴话不谈(微信号:wuhuabt),个人微信号:mingyi-best,欢迎交流共进!转发请注明出处!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吴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