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毅

由《资治通鉴》看胖东来的经营之本

2023年09月20日

评论数(0)

来源/联商专栏

撰文/无名

头图/pixabay

较为熟悉我文章风格的读者朋友或能发现:近年来我较为偏重探寻一些“本质性的东西”。或受一些著作影响,我愈发认为世间或存在“规律性的东西”,即长久不变的客观规律,我相信这些“本质”应是极为简单的,因为“大道至简”,恰如“九层之台始于垒土”;

我认为这些规律将成为商业经营的法典与解药,得之者昌、失之者亡……为此我想了许多、看了许多、学了许多、反思了许多并有了许多感悟,但却始终感觉游离于真相之外、总是“隔一层、差一点”,悬而未决。

直至我重读《资治通鉴》看到了这一段,我忽有恍然大悟之感,正所谓“万物同理”,“治大国若烹小鲜”,商业经营与治国又有多大分别?若能“治”好一国,岂能治不好一企业或行业?

反观当下我国各行各业恰处于危机迷茫之秋,老路似已“走尽”,新路千头万绪,亟需一场“变法”。而纵观历史最著名与成功的变法莫过于“商鞅变法”,其不仅使积贫积弱的秦国一跃成为群雄之首,更为未来的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基础。

所以可以这样说:若无商鞅变法就没有后来的秦一统天下,我国的历史将要完全改写。那这场惊天动地的成功变法对商业经营有哪些启示?是否又是“千头万绪”?非也,《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老先生的一段点评足以:

“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

大意如下:“信誉、诚信是一把手的重中之重。国家靠民众维护,民众靠信誉维护;没有信誉无法真正调动民众,民众调动不起来则国家不守。所以古代的王者守信于天下,霸主对弱小的四邻依旧守信,善于治国者守信于民众,善于治家者守信于家族成员。不善于治理者恰恰相反,欺瞒邻国、百姓、甚至父子兄弟。结果管理层不信下属,下级不信上级,上下离心,最终一败涂地。不守信所得小利完全弥补不了其所害,如此得不偿失,傻啊!”

我想只要以“胖东来”为例即可明白此句真意,胖东来究竟做对了什么?其实正是“信誉、守信”。回顾胖东来的发展历程,它用信誉铸就了“金字招牌”:因为有“信”,老百姓(消费者)认它,无论它销售与推出什么产品,百姓都趋之若鹜,所以它的自营产品总是无比畅销、供不应求;

因为有“信”,打工人认它,甘愿为它燃烧激情、奉献自我、前赴后继;因为有“信”,供应商认它,并以信回馈,供它更优的产品、更好的价格。

所以它真正做到了“以信换信”,形成了“良性循环生态”,成为了行业的一面旗帜并一骑绝尘。其实古今中外所有老字号哪个不是守好了“信”这一字呢?

再反观其他大多数同行,尤其是那些已被“雨打风吹去的前浪们”呢?它们究竟败在哪?依旧是“信”之一字:老百姓不信它,总是对它冠以“无奸不商”之名号;打工人不信它,只是为了那“碎银几两”得过且过,且大多层层相欺,欺上瞒下;供应商更不信它,各级压榨本就苦不堪言,打货款主意者更是比比皆是……

如此真如司马光老先生所描述-“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以,“败”是必然的,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所以经营难吗?不易,因为问题是多维的、压力是多面的、千头万绪;但其实核心很简单——“信”之一字足以,谁能真正持久做好此字,成功只是时间问题,且如那美酒越陈越香。

还是以胖东来为例,只问一组问题即可:

如果此刻的它借势网络直播而全国销售其自有品牌商品,您认为销量几何呢?

如果认为它若借势销售必然火遍全国、利润丰厚,为何它却“明知可为而不为”呢?

答案只不过一“信”字足以。这就是“信”的力量,堪称“经营之本”。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