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最前线

创业最前线

公告

创业有道·创新中国|中国领先的创投新媒体,提供最好的创投故事。

统计

今日访问:5390

总访问量:5361434

科技向农:脱贫致富、品牌打造与数智化升级

2022年04月15日

评论数(0)

微信图片_20220415141220.jpg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阅夜

张加成是一位果农,家住礼县永兴镇龙槐村。过去每年秋收的时候他会等果贩子过来收苹果,一年下来收入极其微薄;现在他依靠电商平台,开起了自己家的网店,成为了一名农民主播,靠着直播把自家的苹果卖到全国各地,实现了一年十多万的收入……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像张加成一样,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他们收入增加了、实现了脱贫致富。

而这一切都与国家向农村进行科技投入、科技企业向农业投入密不可分。

“十一五”伊始,国家不断加大科技在农业的投入比例,支持乡村兴建科技项目,选派科技特派员到农村帮扶结对,建设农村创新创业平台……

科技企业农业业务的布局和发展也紧随其后。阿里巴巴、拼多多、京东等电商平台近年来不断加大农业投入,腾讯、美团等企业也纷纷将目光投向农业领域,试水AI农研。

科技洒向青山绿水,直接带来的改变就是农业“人、货、场”的打通。助力新农人思维电商化,农产品品牌化,供应链销售一体化,为农业插上数智化的翅膀,带5亿农民走进了更广阔的市场。

1、帮助农民学会电商思维

2021年,农业农村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580号建议的答复中指出,将继续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培养农村电商骨干人才,拓宽农产品销路。

由此不难看出,利用科技手段发展农业,首先需要改变的就是“人”,怎样将完全不懂电商的偏远山村撬动是一个重要起始点。而要让农民相信电商渠道有用,让农民具备电商思维,掌握电商直播的能力,这些步骤都需要长期的输入才能奏效。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阿里巴巴推行了“乡村振兴特派员”模式,自2019年6月起,陆续派遣了20多位资深员工到山西平顺、陕西宜君、甘肃礼县、河北巨鹿等全国23个欠发达县域。通过特派员把数字运营经验以及平台资源带入乡村,协助当地搭建智能物流中心,开展乡间电商培训,让电商成为链接扶贫的有效工具。

微信图片_20220415141227.jpg

在国家级贫困县湖南城步,遍地都是大蜂巢,盛产野蜂蜜,但之前这些产品却鲜有人知。不深度加工的蜂蜜市场价50块一公斤,但由于当地物流成本高,城步农户的蜂蜜达到了60块钱每公斤,收购成本比零售价还高的定位让产品难有销量。

阿里巴巴派驻城步的脱贫特派员刘寒看到了这一情况,邀请知名主播免费为扶贫项目做公益直播,一晚上销售几万单,让快递企业看到了希望,随着销量降低了物流价格,也让城步县蜂蜜的市场逐步打开,从原来的月销10瓶提升到周销10000瓶,切实帮助农民们改善了贫困生活。

阿里巴巴“乡村振兴特派员”不只是一个人才兴农的孤例。电商平台的发展不断带动着大量的年轻人回到农村,他们靠着互联网+农业融合的新业态,在当地安身立命,也成为了当地经济活力乃至产业振兴的宝贵人才。

不久前,拼多多上95后商家陈凯,因为给浙大博士生捐橘子做科研,引起全网关注。感动于他的善举,网友纷纷去他的直播间消费,最高峰时观看人数达400万,仅一天的下单量就超过了48000单。

像陈凯这样年轻的“新新农人”,现在已经势如破竹之势擎起了农业经济发展的大梁。

拼多多发布的《2021新新农人成长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0月,在拼多多平台上这样的“新新农人”数量已超过12.6万人,在涉农商家中的占比超过13%。这些1995年之后出生的涉农商家,他们积极回馈家乡,推动农产品走出大山,已经成为推动农产品上行、乡村振兴、农村现代化的新力量。

2、让农产品打出自己的“品牌”

除了在“人”的环节下功夫,“货”这一环节一样不可忽略,电商平台科技兴农也在于助力农民实现源头分级把好“品”,助力农产品做好推广营销打响“牌”。

去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就曾建议,大范围推动我国农产品的产地源头分级,降低农产品产后损失率,提升农民收入。

这一科学运营的观念,也受到了各大电商平台的重视。为了克服大闸蟹电商销售缺少标准的难题,拼多多联合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发布了长三角“河蟹商品分等分级标准”,涵盖大闸蟹商品分等分级、检验方法、复检、质量评定、包装、运输和贮藏等标准,为平台大闸蟹销售规格、品质提供评判依据。

阿里巴巴旗下淘特则通过阿里农业“5000基地+销地仓”的优势,深入到原产地或其辐射范围的产地仓,基于大数据引导原产地选品、做品控,提升农产品在收获时的加工分级水平,从而减少农产品损耗,为农民提升收入。

对此,淘特事业部运营总经理黄爱珠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严控产品让消费者知道什么是好的,如水果的酸甜度、含渣率都随着时令不同而变化。”

微信图片_20220415141230.jpg

农产品是最大的“非标品”,如果做到分级定价、在源头把关等品质保障的基础上,农产品品牌的建设以及推广就变得顺理成章,“品”“牌”并行是农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

如果农产品不能品牌化,每年丰收时节大量的货品往往还是要走低价收购的老路。试想涪陵榨菜、褚橙等农副产品,都是在好品质的基础上打上品牌的标签,有效占据消费者心智,形成口碑和复购,从而真正打响。

曾经的陕西宜君就是千千万万中国县城的缩影,有好的农产品却没有好的品牌设计,本地苹果甚至要用周边其他县市的外包装箱才能卖出去。后来阿里巴巴公益设计师为宜君苹果进行了手绘包装升级,使得苹果零售价平均每箱提升了3元钱,帮助当地增收达3000万。

可以说,“品牌”二字在聚焦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始终占有特别地位。自2004年至2021年,“三农”部署不断被强化,其中在2021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一号文件中着重强调了要强化农产品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日益成熟,也为科技企业助力农产地品牌打造提供学习参考的依据,让每一个农业县域、乡村逐渐对农产品品牌化更加重视,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3、数智供销打通“最后一公里”

科技兴农关键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我国5亿农民有着强烈的农副产品销售需求。根据农业农村部介绍,目前在农民的收入结构中,经营性收入占30%多,务工收入占45%左右,其中家庭经营收入主要就依靠农产品销售。

在过去,农产品的销售主要在附近的乡镇集市,由于线下销售限制,我国众多产量较大且种类集中的农产品面临滞销、价低等问题。

现在,移动互联网高度普及,且农村基础设施得到联通,电商平台已经有成熟的条件推动“农产品上行”,为农产品打造销售“场”,解决农产品“卖出难、运输难、供货难、卖不好、缺引领”的问题。

微信图片_20220415141233.jpg

拼多多通过对生鲜持续施行“零佣金”政策以及“百亿补贴”,从而帮助平台上上千个产地超过2万款农产品进行推广展示。一些藏在深山、偏远地区的优质农产品,由于“百亿补贴”上架价格更加优惠,让全国用户通过平台推广认识了它,从而变成了网红农产品。

云南石林人参果,在拼多多资源倾斜的支持下热卖之后,收购价从每公斤0.5元上涨到每公斤4元,超过玉米、菊花和烟叶,成为云南东部最赚钱的农作物品种。

同时,为了把“小水果”形成“大产业”,更便于农产品上线到平台上销售,拼多多发起了一个名为“农地云拼”的业务模式。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其平台的“拼购”模式,把原来在时间和空间上分散的需求,汇聚成相对集中的订单,将农产品由“产销对接”升级为“产消对接”,帮助分散的小农户连接消费者。优化中间补两头,在让消费者得到实惠的同时,把更多的利益留给超过1600万农户。

陕西洛川顶端果业就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他们的10000亩果园,由1000多户种植户托管,生产出的苹果直连拼单用户。在苹果价格波动时,顶端果业依然按照苹果质量,以高于市场0.2-0.3元每斤的价格收购,带动农户每家增收2万元。

4、坚持科技农业长期投入

得益于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近年来农产品销售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绩。商务部2022年1月27日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2.0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增速加快2.4个百分点;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4221亿元,同比增长2.8%。

那么,在解决了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最后一公里”的痛点后,怎样通过科技研发为农业提供更多的助力?

微信图片_20220415141236.jpg

几个月前,浙江大学博士生杨峰俊所在的喜柿Hamato团队入围了“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的决赛,他们与其他的120多位青年科学家一起参赛,比拼“谁能种出最棒的番茄”,最终取得了冠军。

这场在云南开办的别开生面农研比赛已经是第二届了。第一届比赛,拼多多召集了全球青年科学家们,利用AI技术成功在农研基地培育出“科技草莓”。据公开报道,这些AI技术种出的“科技草莓”,比传统种植方式产量提升196.32%,且投入产出比平均值高出传统方式75.51%。

AI+农业的尝试,拼多多并不是独一份。2020年腾讯也曾就AI农业举办智慧温室种植的比赛,尝试通过农业智能决策和温室自动控制等技术,实现番茄亩产消耗资源降低、净利润增加的目标。

显然,企业借助自身技术优势投入农业研发,非常值得社会认可和鼓励。“科技农业”是一门坚持长期投入、深度研究的科学,更多的社会力量的加入,也是对科技助农的一种支持。

5、结语

近年来,众多平台利用自身流量、供应链、技术等优势,解决了农业“最初一公里”的问题,用行动证明了“凡是乡村振兴,必有科技支撑”这一理念,更在带动农民增收、脱贫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

未来我国科技投入农业的占比还将不断提升,更多的新农人和电商人会奔赴向现代农业的星辰大海。「创业最前线」相信,在科技向农的大趋势下,5亿农民都会走进市场,通过农产品销售提升收入、富裕起来。

*文中配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创业最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