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财经向善

向善财经

公告

文集

财经(127)

统计

今日访问:3641

总访问量:3493516

面纱下的柔宇科技:故作神秘还是确有实物?

2020年10月10日

评论数(0)

 

文:向善财经

提起柔宇科技,最近一段时间似乎频繁在公众面前刷脸。但在去年年初同小米隔空互撕之前,似乎没多少人知道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而且每次伴随柔宇动作同时进行的,似乎总有一大片质疑声如影相随。

如今,"首款折叠屏手机"之争似乎已经没什么必要了,只不过与柔宇科技现在名气截然相反的是大众对这家公司实力的认识似乎依旧是一片模糊。

量产如何?折叠屏手机2代值9988元吗?柔宇的业务重心究竟是2C还是2B?这些问题存在,也让柔宇这个坊间传闻即将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有些难以看透。

to C风刮不出to B雨:量产疑云充斥,下个"三星"难当

从出发点来看,作为一家柔性显示屏及传感器研发商,柔宇科技给人的感觉应该是一家to B的企业。但从具体表现来看,柔宇科技不乏各类柔性屏产品,最近它还发布了旗下FlexPai柔派折叠屏手机2代,售价9988元,这也是市场上最便宜的搭载骁龙865的旗舰手机。

气势满分,一副高举高打发力C端的样子。综合来看,柔宇科技的此举可能包含以下两种不同的目的:

第一种和它口中所说的"首款折叠手机"类似,有浓厚的营销色彩,以C端产品来来撬动B端客户前来合作。

第二种就是效仿三星,台前幕后全都涉及。

但无论哪一种,对于柔宇科技而言要想做好似乎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从前者来看,目前国内柔性屏研发技术方面,有已经初步量产的京东方,还有深天马,此外德豪润达、维信诺等企业已经展现出自己具备OLED技术。其中,京东方是华为最大的屏幕提供商,小米的供应商是维信诺,华为、小米的折叠屏手机就是京东方维信诺最好的PPT。而柔宇科技似乎只能选择自己动手去做手机,依旧是自己为自己代言。

关于后者,柔宇科技面临的问题可能会更多一些。

首先是中立性问题。

阿里云的技术很厉害,但它做得再好,腾讯投资背景的企业不会使用,阿里投资企业所在领域的竞争对手也不会使用。自己做供应商,自己还做产品,竞争关系摆在那,要想各大品牌商使用绝对是个难题,除非自己的技术真的出色到品牌商不顾竞争关系愿意使用,就像之前的三星,否则"两条腿"走路只会把客户推向对手。

当然了,从小米和柔宇科技的关系来看,小米大概率怎么都不会用柔宇供货。但在小米之外,柔宇似乎很也没能让其它品牌商们满意。

其次是量产力的问题。

量产方面,柔宇科技很早就宣称量产,采用了不同于业内通用的ULT-NSSP技术,去年在某个大会上,柔宇科技创始人兼CEO刘自鸿演讲时提到:"柔派还是目前全球唯一真正量产出货的折叠屏手机。"

然而,关于柔宇的量产力外界似乎知之甚少,以至于一些数据统计根本没有把它的产能统计在内。例如知名机构安信证券发布的一份全球柔性OLED的产能发布预测报告,我们在这里面就没有发现宣称早已实现量产的柔宇。

此外,据《中国企业家》报道,一位华为知情人士解释华为为何没有采用柔宇的产品——"在产能、良品率上都有一些问题,无法满足需要。"锌财经也曾报道,有接近柔宇科技的平板显示业内人士表示,柔宇曾经向华为寻求融资,但没有完成,原因是它的技术达不到主流的水平。

量产、良品率是评价制造业水准的两大命门指标,但从这些报道来看柔宇好像并没有自己说的那样厉害。

最后,手机业务自身的制造业功底以及品牌力。

智能手机发展到今天经历趋于成熟,头部企业的制造业功底、软件操作系统等方面都已经成熟。而柔宇科技作为半路出家的手机厂商恐怕很难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在天猫上,柔宇手机的月销量仅为两例,不过京东方面,预约数量五万多。

当然了,关于销量萎靡,有人会说这可能是由于产品价格不太亲民的缘故,但是价格高的另一种解读就是行业成本的居高不下。

虽说全球手机面板产业正经历一场从LCD(液晶屏幕)向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跃迁,但目前普遍认为当下折叠手机的质量和稳定性还不够过硬,现在只是过渡时期的产品,如果把精力大量放在过渡时期的产品上似乎并不是个明智的选择。

每一门新的技术在出现伊始都自带新鲜感,容易让人眼前一亮。例如VR,2016年决定发力VR手机的厂商也不在少数,然而好景不长,VR元年即寒冬,主流手机厂商基本上都不把重心放在上面。之后还一直坚持的,譬如HTC、保千里等企业到现在也没能期盼到VR手机的"春暖花开"。

由于市场需求尚不明确,手机厂商对于折叠屏手机的态度其实也蛮耐人寻味。有业内人士对向善财经讲到:"盘子大如京东方,去年都有过减产的决定,原因在于智能手机市场中柔性OLED的需求量其实并不高。用户规模大小决定了上游供应链的规模和价值,以至于现在行业一边还要拿高产能出来说话,但另一边由于市场需求不足,服务商较多,呈现出一副另类产能过剩的样子。"

根据此前Strategy Analytics 的调研显示,虽然三星与华为在 2019 年对折叠屏手机的研发推广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是全球可折叠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仍然不足 100 万部。今年以来,关于柔性屏的声势看似不小,但市场到底有多大还是个未知数。像柔宇这般执着于自造手机,或许并不是个明智选择。

不得不说,即便市场上已经有了柔宇的产品,但柔宇科技给人的感觉依旧是看不明白。当然了,或许柔宇是想以后给大众一个惊喜,说不定以后的某一天大众会感叹:"时人不识量产力,直待凌云始道高。"只不过要想做下一个三星,即便量产力真的够了恐怕也还差得远。

IPO绯闻频传;水到渠成or形势所迫?

企业上市总有一个最佳时间点,上市早了会被低估,上市晚了就开始"掉膘"。最近市场一直在传柔宇科技美国上市计划搁浅,转道回归上市的消息,那么此刻选择上市是否合适呢?

正如前面我们所说的那样,折叠屏手机尚未爆发,目前仍处于过渡时期,那么其它领域的应用恐怕更得往后推迟才行。因为无论是LV或者泸州老窖,其使用价值原本与屏幕无关,如今应用折叠屏恐怕会让人觉得噱头大于实际,似乎很难击中人们的购买G点。

因此,现在看来上市时间点其实偏早、未来柔性屏市场究竟会长成什么样?这一点恐怕现在谁也不清楚,但以京东方作为参考,资本市场的态度似乎不算特别友好。

财富投资网上个月报道,京东方A抛出史上最大收购计划,公司拟不低于挂牌价收购南京G8.5公司部分股权,同时不低于评估价收购成都平板显示51%股权,两者挂牌价和估值分别为55.9亿元、65.26亿元。然而,在开盘后京东方A股价持续下跌。此前网传京东方没有通过苹果三星的测试,同样引起股价的下跌。

柔宇方面,目前行业不成熟,恐怕很难称作上市的最佳时期。但据天眼查APP检索显示,它却有着高达60亿美元的估值,这一数值的实现恐怕离不开其背后强大的资本军团拉动,故而有所争议也属正常,实际价值几番?这恐怕很难估计,毕竟外界对柔宇的了解实在有限。

行业不成熟,上市时间点偏早,柔宇还是选择要上市,这或许需要考虑行业的特殊性因子。

技术含量较高的领域,行业门槛较高,具备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三大特点。产业投资周期长、流程复杂,而且前期主要依靠资本输血坚持。

如今的柔宇科技已经进入了F轮融资,过去许多行业的融资经历告诉我们,F轮企业数量少、轮次靠后、金额较大,本身融资这件事就是越往后难度越大,接下来柔宇再想获得融资恐怕有点难了。这时候,选择进行IPO或许不失为一明智的选择,这或许也是寻求资金支持的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以后每一条生产线开设都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支持。

从这个维度来看,谋求IPO可能是为了开辟新的融资渠道。然而,只是去讲柔性屏的故事似乎还不够,作为柔性屏应用的"主战场",手机行业似乎没有哪个玩家对其表示过公开认可,恐怕很难以此来打动资本市场。为此有评论人士曾表示,柔宇上市目标由国外转战国内,或许可能会因此减少不少阻力,进而获得更高估值及募资规模。

短期内不确定性因素较大,但从长远来看,要想获得高市值恐怕也绝非易事。

在向善财经看来,宏观方面从承载劳动密集型产业到产业迁出,这背后折射的其实是国内制造业整体向技术、资金密集型转型的趋势。京东方、深天马、维信诺等等,国产面板军团已经全面崛起,这让人很容易联想起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半导体行业。几家企业齐头并进,从一开始就具备"供大于求"的基因。再加上行业本身属于一种周期性非常强的领域,行业下行期,大家都紧自不需多说,但在行业上行期,海量产能很容易导致价格暴跌,品牌商可选择性强,议价能力弱。

从这个维度来看,未来企业获得高市值的难度仍然是比较大的。就像目前电视厂商扎堆半导体,它们技术成果未来商用场景大概率仍然是自己的下游产品线。有自产自销作为下限保障,可即便如此仍旧无法获得自己满意的市值。

与电视厂商相比,柔宇似乎虽然自己也做手机,看起来好像也是在给自己留一条路作为下限。但就像前面我们讲过的,要想靠手机业务扩张抬高自身下限却不是一简单事,这样一来柔宇又该靠什么去说服二级市场的投资人呢?

综合看来,柔宇科技接下来的上市路要面临的不确定似乎还有不少,但对于围观者而言或许可以通过柔宇上市因此真正了解到它的庐山真面目,毕竟上市所需要提供的招股书是不敢有问题的。

All in 柔性屏的柔宇科技,如今更像是是一个销金窟。或许它应该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只是针对某个需求场景风险似乎有些大了点。这样一方面是为了规避可能存在的行业竞争风险;另一方面,不过于垂直,讲一些真正有利于抬高自身市值的故事,这或许才是柔宇科技现在最需要做的事。

向善财经原创稿件,订阅号ID:IPOxscj,商务转载合作联系:a913613543,转载保留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IPO财经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