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访问:3388
总访问量:2660502
2019年12月05日
评论数(0)
青岛啤酒作为一个品牌,对于青岛这座城市到底意味着什么?如果你了解到它的发展历史,知道这是国内仅有的1家啤酒博物馆,就能立刻体会到其重要性。
青岛啤酒博物馆,设立在青岛啤酒百年前的老厂房、老设备之内,以青岛啤酒的百年历程及工艺流程为主线,浓缩了中国啤酒工业及青岛啤酒的发展史,集文化历史、生产工艺流程、啤酒娱乐、购物、餐饮为一体,具备了旅游的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等特点,体现了世界视野、民族特色、穿透历史、融汇生活的文化理念。
作为全国文保单位,还是青岛啤酒主题的博物馆,除了房子,院内的装饰、雕塑等等都是用啤酒制作过程以及其历史来渲染的,有些都成为了网红爆款。
▲“百年颂”主题雕塑,2003年修的,向世人昭示着他们“百年老厂”的辉煌,地上的字牌则很贴心的给旅游打卡的人留下了参观日期
▲古代的时候,西方人认为啤酒是上帝的饮料,啤酒有兴奋、美妙、极乐的超自然力量
▲展馆门口的石牌子,标志着他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身份,这个石牌的形状、色调都和建筑相呼应
▲展馆门口如同“左右护法”一样的两组老物件之“轱辘马”——建厂初期运送生产物料的工具
博物馆共分为百年历史和文化 、生产工艺、多功能区三个参观游览区域。在博物馆我们可以很好的观赏了解到啤酒历史发展过程,在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到啤酒的生产过程,正如我们喝的啤酒就是这么来的,整个观展过程,似乎还伴着浓浓的麦子发酵的气味,让人神清气爽。
历史文化区域
通过图文资料,了解啤酒起源、青啤的悠久历史、荣誉、青岛国际啤酒节、国内外重要人物来青啤参观访问的情况。展现了许多从欧洲和全国收集的文物、图片、资料以及青岛啤酒各个阶段的实物。一些祖辈曾在青啤工作过的德国、日本友人专门捐献的文物史料,使得这一展区更加引人入胜。
▲1903年德国人建厂,1916年日本开始经营,1945年国人收回青岛啤酒厂,1949年以后,青岛啤酒厂成为国营,此后在不断发展成至今的青岛啤酒博物馆
还有一些老青岛啤酒厂的历史点滴:
一台西门子电机,讲述的是1903年,英德商人出资40万墨西哥银元,创建了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的故事。当时的啤酒生产设备、生产原料全部来自进口,一台生产自1896年的德国西门子电机带动糖化设备工作,一直到1995年,这台电机都支撑着源源不断产出高品质啤酒,穿过时光的隧道闻到大麦的香气,弥漫不散。
在博物馆中保存着建厂初期的一张广告页,描绘了1906年一群德国水兵在弗里德里希大街一个酒吧里喝青岛黑啤酒的情景。也就是这一年,名不见经传的青岛啤酒生产的啤酒第一次在慕尼黑啤酒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一张照片,记录着1949年的国庆庆典中,青岛啤酒厂的工人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头,迎来了我国民族工业新的发展时期,也就是这一年,青岛啤酒厂正式更名为“国营青岛啤酒厂”。
生产工艺流程区域
包括老建筑物、老设备及车间环境与生产场景,在生产流程中每一个代表性部位放置的放像设备,可形象介绍青岛啤酒的生产流程及历史沿革。为重现历史原貌,博物馆在老糖化车间的老发酵池,设置了工人生产劳动的雕塑模型,同时复制老实验室场景和工人翻麦芽场景。
第三区域为多功能区域
一层是能容纳100多名游客的品酒区和购物中心,游客在此可以尽情地品尝多种不同品质的新鲜青岛啤酒,购买各种纪念品。二楼有综合娱乐设施,前卫的设计理念和高科技手段,使知识性和娱乐性有机结合,可让游客在娱乐中了解啤酒酿造的复杂过程。同时,全馆多处设置的触摸式自动电子显示屏,可以让游客随时查询自己感兴趣的文献资料。
比较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将博物馆的工业旅游划分为AB两条线路,A线以百年老建筑为依托,融合珍贵典藏和现代化展区设计;B线是具体的生产流程参观。这两条线互不干扰影响。
青啤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也是一大看点。其建筑顶部以百姓熟悉的巨大的啤酒瓶作为强有力的吸睛点,提升了整个建筑物的Lever,明明白白,直观清晰地向大众展示本建筑物的属性——一个与青岛啤酒有关的博物馆。
▲楼上那些巨大的啤酒易拉罐给人震撼般感觉
而这种以展示物的形状扩大性展出,做成整个建筑的门面,直观了当解释建筑的属性的还有空间印象操刀的厨邦酱油博物馆。
▲这个世界第一大酱油瓶的玻璃钢瓶身完美的还原了效果图
作为博物馆的标志,厨邦天下第一酱油瓶以厨邦最畅销的410毫升酱油瓶体为原型制作而成,瓶高7.8米,瓶底直径3.3米,可盛装超过88000瓶标准的410毫升厨邦酱油,相当于44吨酱油,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酱油瓶。若按人均消费4斤酱油计算,这个大瓶子里的酱油可供22000多人食用一年。
与青岛啤酒博物馆以啤酒文化穿插于雕塑装饰一样,厨邦酱油博物馆也从酱油文化入手,打造了仿古的酱油活动场景。
酱油参与日常生活的入口是酱油铺,“打酱油”即是体现。博物馆对酱油文化的讲述也以往日生活即景作为开端,酱油铺、打酱油、油罐、案几,通过还原生活情景,用前店后厂的复古布置循序渐进的将人们带入昨日酱园……
▲入口酱油铺,谁家的娃刚学会上街打酱油,身板还不及柜台高,老掌柜便额外照顾
▲架子上摆置着一些酱油罐和几卷古籍,恍若时空交错。绿植与酱罐随意搭配,为沉寂的博物馆增添了几许生机
▲电梯出入口的墙面3D喷绘,描绘了厨邦从民国到如今这一百多年来的变化,技艺融入市井生活,文化与文明得以延续,并衍生出新的内涵
博物馆不仅仅是对厨邦品牌文化的强调,更大而化之的将纪念对象推至旧日生活方式。在这一点上,建筑功用与美学理念达成了一致,在古雅沉静的空间中,人们可以慢下来,体会农耕文化的缓慢节奏,体会厨邦推崇的精细,更体会这种推崇背后的历史内涵。
论是青岛啤酒博物馆还是厨邦酱油博物馆,其主要的目的不在从中赢利,而是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来影响游客,通过"旅游"这种无形的宣传,让参观者吸收品牌观念,对企业本身产生认可。因为工业旅游资源相较于其他人文景观而言,具有不可移植性,以品牌文化为内涵的工业旅游是无法克隆的,并且可随着企业文化的发展不断翻新形式和扩充内容,创造持续的经济收益。
本文由空间印象商业空间策略型一体化设计机构整理
部分图文来源于冷炮历史、因虑处物公众号
厨邦酱油博物馆为空间印象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