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印象设计

探寻独立书店建筑设计之美

2020年03月20日

评论数(0)


前阵子在微博上刷到一条消息。

是单向街一则发起“自救计划”的长微博。

“疫情迟迟没有尽头,书店撑不住了。”

用单向街自己的话说,就连他们也没有想到,原本想着给书店过15周年生日的这一年,会以这种方式打开。




有点残忍地说,中国独立书店式微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不过是在疫情的影响下加速了。


单向街的这则求救贴让这个事实进入大众视线,很多人这个时候才反应过来原来独立书店已经到了如此艰难的地步。


————————


在杭州,单向街的实体书店单向空间坐落在远洋乐堤港中,上下三层楼,2800㎡ 的文化综合空间,它是杭州数一数二的文化地标,更是很多人心中的精神空间。



在单向街求助众筹在线自救后,许多专注线下的书店在危机之下意识到不得不转战线上,先锋书店、1200bookshop、晓风书屋、乌托邦书店、精典书店……纷纷加入这场独立书店保卫战。


独立书店有好书,还有好空间。


不知道你们是否有这个感觉,听到“独立书店”四字时总想到“美”,每一间独立书店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美感。今天,不妨净化一下眼球,看看那些独立书店们。



01

阿那亚单向空间


给们选择孤独的机会,也带来相聚的可能


单向空间在秦皇岛,走向了海边,走进了阿那亚,请来B.L.U.E.担纲设计,在这个“北方的黄金海岸”边创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精神空间。


设计对于空间的想象,最初源于“孤独”。当人们远离城市的喧嚣,独自身处海边,面对自己,孤独感瞬间被成倍放大了。



与传统书店不同的是,设计企图创造一个以人为单元的互动空间。在原有梁柱结构不变的前提下,采用“包裹”和“消解”的方法,将不同功能的深灰色木质的盒子穿插其中。



这些形态大小不一的“盒子”赋予原本单一的空间更丰富的延展方式,令读者在随意游走中完成对空间的趣味探索。既可以隐于一个人独处的小盒子,沉浸于一个人的冥想,也可以走入更开放的空间,遇到新的朋友产生交流和互动。这些“盒子”给了人们选择孤独的机会,也带来相聚的可能。



阿那亚单向空间书店的设计,不止是一家书店,更是一个场域和氛围。将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分解、并置在同一场域,让每一个读者与自我,与他人共享一个界限模糊的思考空间,产生情感共鸣。这是一种对阅读空间新的探索,也是在快节奏的时代里对于思考和交流的重新认识。



02

先锋厦地水田书店


新材与旧物的对话,谱出一首给大地的诗


这是先锋书店继安徽黟县碧山书局、浙江桐庐云夕图书馆、松阳陈家铺平民书局之后的第四家乡村书局,由迹·建筑事务所(TAO)操刀。





基于对场地历史以及村落整体景观的尊重,书店的设计保持了恰当的内敛。场地遗留的百年夯土墙被完全保留,新的材料和构筑物低调地介入,混凝土和钢结构建造的新建筑仿佛一件礼物,被恰如其分地盛进夯土遗址围成的容器里,某种失落已久的空缺于是重新饱满起来,所有的当代创新都预设在敬重历史的基础上,立足当代的展望巧妙地接续上古老的故事。




水田书店的中心,一根极具精神意义的长柱高高挺起,以这唯一的钢构柱体为核心,像怀抱一样打开的混凝土新墙分南北而列,向内形成上下交错的通道和若干功能区,向外与夯土老墙对望,木模混凝土的纹理粗野而逼真,与斑驳的夯土形成对照,当代性和传统感的对话自然而生。



建筑师用细腻的粗糙感叩击观者的心弦,于是,“空间”就这样和谐地发生了:新材与旧物的对话,木纹肌理与夯土质感的比照,老墙的平面同新墙的折线之间的互动,一个有故事的场所因此营造出来,书店仿佛天然地要生长在这里,像厦地的古民居一样,你可以身处其中,读书饮茶,移步换景,感受抽丝剥茧的层叠体验。



03

浮光书店


70年老屋改造,贩卖文艺


走过静谧海边,踏过山脚下的古村,来看看台北老屋里的独立书店。



这原是一栋闲置了七十年的老屋,由Z+SQUARE DESIGN为其重新改造;装修后为贩卖欧美文学、哲学、摄影艺术类书籍及手冲咖啡的书店空间。在台湾传统街屋的建筑空间架构及语汇下,带入书店欧美文学的精神是此案设计的主要方向。保留了入口处的洗石子地板,并与欧式木门窗搭配,形成中西混搭的独特风格。



今天就先到这里吧,还有好多好多精彩的书店、文化空间以后继续分享,也希望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美好的独立书店。


借单向街所说的,在这艰难时刻,我们期盼,每一个人、每一家书店都能走出孤岛,迎接春天。


本文由空间印象商业空间策略型一体化设计机构整理


部分图文信息来源于B.L.U.E.、TAO、单向街、


先锋书店、一人一城、Houzz设计私生活


本文仅供分享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空间印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