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访问:3212
总访问量:2660294
2021年01月15日
评论数(0)伴随着中国旅游产业纵深化方向的发展,新时代、新需求、新业态、新特点层出不穷。如今的“小镇”,不只是民俗旅游的侠义概念。大都市时代下的小镇,已进入到3.0版本时代:将文旅和产业二者有机融合,开启“高端产业+文旅休闲”新模式。
旅行已经是现代人民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体验“生活在别处”的休闲感受。文旅改造也就顺应成为了当下的商业热潮,它在满足游客基本需求之上,又要区别于城市商业,除了本身的在地文化底蕴,还要有与之匹配的业态策划。
空间印象项目九华新街?芙蓉镇文旅小镇就是一个文化旅游、旅居度假、餐饮娱乐、特色购物为一体的旅游服务目的地。具备文化传播、手工艺零售、书画展示、特色餐饮、戏曲观赏、旅居度假等复合体验的特色休闲小镇,通过九华山旅游文化的错位经营,为消费者带来新型业态结合本土化的休闲场所和艺术氛围。
另一个名山文旅景点项目泰山之心生态文旅基地,延续泰山文化,将所有的建筑构筑物、动线的设计与自然环境进行触觉、味觉、听觉等方面进行交互,而不是仅仅只有视觉方面的冲击。不管大人、小孩、老人、情侣,我们希望大家能够走出房间,静下来与大自然进行对话,体验一种与城市里截然不同的心跳。
一个成功的文旅改造除了利用当地文化为创作背景,做出差异化文旅商业之外,在承担游客基本的吃饭、购物、住宿功能,还需要有文化展示、文化体验、互动交流、游览体验等复合的功能。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红透文旅圈半边天的西安·沣河畔“诗经里文旅小镇”,它有着“一水一岸一城”结构格局,包括“河流+公园+文化+小镇+产业+配套”。通过在地化元素的深入挖掘,从一开始就引起了外界广泛的关注。
诗经里文旅小镇
# 诗经里
三千年来,沣河作为诗经文化和礼乐文明的发源地,不仅哺育了十三朝大西安的首个都城——丰镐二京,还滋养出中国首部诗歌总集——《诗经》。
整个小镇内部的各个铺装、雕塑、小品等景观要素均围绕《诗经》进行演绎,以诗中典故为造景出发点,并浓缩关中地方独特风俗人情,用精致的园林景观还原诗经里的小镇河岸,展示诗经文化古镇的自然风光与繁华景象,俨然是一个泛诗经博物馆。
《小雅·斯干》“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跻。”的诗句描写了西周宫殿落成的样子,版筑的夯土墙,深远的飞檐,木柱的连廊,宽阔的庭院 ··· 西周的建筑早已显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特色和形态。
诗词中的挑檐、砖瓦、土墙、茅草、木栏、小巧的院落与三两棵松竹,轻松便勾勒出传统建筑的诗意轮廓;而《诗经》的诗句也指引了此次立面重塑的新方向:中国传统形态的现代表达。
在空间形式层面,设计通过用建筑围合中央水景(灵沼)来塑造整个空间。灵沼之畔有水榭楼台,可小酌闲聊,情驰山水。水面空间视野开阔,易于空间的相互渗透,中国园林式布局运用框景、借景、对景等造园手法,给予游者回归自然的心境。
诗经里·水街采用双动线的街巷布局,长长的街巷串联着院落,巷道忽宽忽窄,迂回转折;街巷石板路两侧的土墙瓦房,商贩叫卖,让游人得以在漫步中体会世俗人文,重拾生活的闲适安逸。
建筑的空间尺度一律采用一到二层的低层,高度控制在10米,街道宽度和建筑高度约保持1:1的比例,取得平衡。这样的尺度和氛围,既能保证现代商业的功能,又使人能有舒适的感受。低层、小体量的建筑更接近传统民居的尺度,与传统元素更加契合,与自然景观也能更好地交融渗透。
灰瓦、黄色夯土墙、木质栅格门窗栅栏篱笆是主要的材料。灰黄的主色调仿佛是农人自建的民居,远观诗经里,恰似河边村落。在做完交界处的木压条、檐口收分等细节处理后,建筑便不再赘加装饰,原生态的形象更显古拙之气。
在景观上,设计试图将诗经文化的内涵铭刻于小镇的景观设计之中,从文化角度塑造小镇的景观风格。大景观的改造是小镇的重要支撑,水系大景观、濒水大景观、大地景观的三重体系,有赖于沣河水系及周围湿地公园的全面升级和改造,为小镇提供有力的诗意支撑。
另一设计意向是通过有效连接,打造出“自然生长”的诗意院落。通过景观外延,扩大整体建筑商业空间,充分利用公共景观,打造出“落叶半床、狂花满屋“的意境。婉约、精致、唯美,每一个庭院形成独立的精致庭院,形成有别于大景观的诗意景点。
主动线景观是指包括诗经博物馆、灵台的重要构成,通过丰富的水系、绿植表现,以及符合诗经文化主题的景观元素、小品,表达诗意的情怀,结合商业与景观,软化街道、使小镇更生态。
诗经里文旅小镇
# 花间堂与鹿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西安诗经里花间堂·与鹿,是西北首座花间堂酒店,以“思无邪”为设计思路,是一个承载诗经文化、独具活力与美丽的度假小镇。
人在花间,花在堂间。鲜花满坞,真茶满瓯。花间堂·与鹿?处湿地之中,四季景色各异,绿?环绕。项目的功能设计充分利用户外空间来打造休闲、随意、湿地中特有的?化体验,在保留品牌特色的同时,让到访宾客感受到人?之美、湿地之美、温泉之美、花间堂之美。
“寻回诗心、发现生活中的诗意”,设计希望提供?个融入湿地自然光和传统文化元素的唐代庭院休闲生活方式,?个纯净的“中国式幸福”?心休憩之所。
酒店各功能区域的设计思路依托于《诗经》及“思无邪”的儒家思想,从诗三百中提取着关于日常生活?式的内容。在场地布局上,标准客房位于地块中间区域,公共空间以及温泉区分别在两翼。整个场地为一个可游走的空间系统:公共空间、客房空间与温泉区,其中共同界定出或封闭或开敞的空间。
整个空间通过一个完整的景观轴线贯穿,标准客房区域形成一个个围合聚落,作为整体轴线私密延展空间。有别于冰冷的星级酒店,营造“家”的氛围,利用地势和自然景观资源,形成内外交错大小不同的院落,将人们平日生活所需的功能空间打散,让客人穿梭于庭院之间,给予客人脱离室内保护、聆听?然接触自然的机会。
受地块原始形态的启发,环形的公共步道串联起整个空间。不同的功能空间在共同的天际线上呈现出不同的与自然的对景关系,漫步于度假酒店中,人们可不断体验到空间明与暗、高与矮、远与近的变化。
在现有基地情况下,打造?然、典雅、??的院落交往行为空间,设计体现了当地特殊的建筑?貌,质朴亲切。考虑到院落间的相互关系,为保证客房的隐私性且不影响诗经里的天际线,设计原则定为建筑高度不能超过两层。客房的空间类型丰富,跃层的大落地窗、平层的露台以及一层带温泉的空间,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诗经里文旅小镇
#创想源
创想源临近公园,通过虚实对比与体块的咬合,配以景观倒影池和下沉庭院;搭配材料、线条、语汇的简化,与建筑体量、块面与空间的延伸,让建筑围合形成院落,层级形成退台和屋顶花园,从而凝聚成一种静谧和谐的院落气息。
传统的坡屋顶形式被抽象、简化,以一种现代的语汇表达出来;连续的折面屋顶,与远处的南山剪影相呼应。从材料到语汇,都以一种新的现代手法表达,而建筑的整体气质,仍然蕴含着传统中式建筑的内敛、含蓄、包容、沉稳,让中式元素贯穿至建筑的细节。
在建筑功能上,采用散布式的建筑布局,建筑体量围合形成多个独立院落,让办公区都拥有私密花园。
除了希望能够吸引独具品味、觅求优美环境的客户来此办公,同时也试图依凭设计,挖掘生态办公的最大价值和多种可能性,形成项目独有的特色和口碑。
在特色小镇如火如荼的建设大潮中,不少小镇囿于“民俗+小吃+休闲旅游”的模板,有特色但不出众。从《诗经》中走出来的诗经里小镇,深谙作为全国首个诗经文化特色小镇的历史使命,在基本的购物、美食、游览之外,还承担了文化展示、文化体验、互动交流等复合的功能。
诗经里小镇打破传统,以“文旅休闲+传统体验”的新模式,不是单纯复刻诗经中的自然景致,而是让三百诗篇走出素纸铅书,以文化风景为魂,将《诗经》这一文化IP引导重回大众视野。
伴随着园内轻柔的诗经礼乐,身着汉服漫步行走,茶馆中时不时传出小二的吆喝和客人的闲谈笑语,竹影斑驳着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灯光点点如舞动的萤火··· 无论是白昼还是夜晚,都可以找到《诗经》中一景一物的影子,穿越在这里仿佛变得轻而易举。
诗经里还为游人复刻了古代的生活方式,沐手抄诗、簪花祈福、礼乐和鸣、曲水流觞、月夜放灯,古朴真挚,情意浓浓。此外,诗经里还创造了零售工坊、精品客栈、主题餐饮、文化驿站、休闲娱乐五大主题业态,同样将诗经文化融合其中,从吃、住、行、游、购五大层面散发着这方天地的魅力。
从文化的传承上,诗经里小镇从定位规划、建设运营再到如今,基因写满了沣河文明的所有信息,它的每一个建筑展示、景观布局、商铺运营、活动开展,都是诗经文化的密码写成,它将历史文化引向地域文化,从地域文化反映民族文化。
从文化的体验上,小镇与商户双向赋能,共同打造文化IP。在诗经里小镇设立的“诗经研究中心”,内置各类诗经文本近3000册,俨然一个泛诗经博物馆;同时,小镇主力商户中国古琴博物馆、耀州瓷、中汉美术馆等,将传统文化落地,让游客感受与体验。
在文化交流上,诗经里小镇积极与中国诗经学会、中华文化促进会文化名镇协作体、陕西省诗词学会、西安吟诵学会、西咸文化创意产业协会、e路丝语等相关文化组织合作,共同助推诗经文化与传统的交流与传播。邀请了康震、肖云儒、张克晋等文化学者开坛授讲,将传统文化面向大众,为新区打造文化地标,形成文化品牌。
写在最后
伴随着中国旅游产业纵深化方向的发展,新时代、新需求、新业态、新特点层出不穷,这无疑也是对旅游业也提出新的命题,文化、旅游、商业在加速融合的过程中,必将在“无边界”的产业探索中释放出巨大的红利。
诗经里小镇从诗经IP开始,承袭历史文脉,回溯生活本意。将诗经文化传承、转化、弘扬,将IP运营的可循环、可持续、可放大,最终实现“文旅休闲+传统体验”,也让这一模式展现出了燎原之势。
- END -
本文由空间印象撰写整理,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仅供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