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访问:3388
总访问量:2660502
2022年04月24日
评论数(0)关于“可持续”、“可降解”、“碳排放”、“循环再生”··· 提到这类建筑设计的相关话题,我们不难想到今年获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弗朗西斯 · 凯雷(Diébédo Francis Kéré)。无论是本质还是表现方式,弗朗西斯·凯雷的作品都是根植于周边环境的成果,向世人昭示:根植于当地的材料,能够创造无限的力量。
迪埃贝多·弗朗西斯·凯雷作品|图源网络
普利兹克先生给予凯雷的致辞:“弗朗西斯·凯雷在资源极度匮乏的土地上践行着开拓性的建筑事业——为促进地球及其居住者的可持续发展不懈努力。他是一位建筑师,更是一名奉献者,在那些常常被世界所遗忘的土地上,他为不计其数的民众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活体验。凯雷的建筑作品集美观、谦逊、大胆和创新于一体,以建筑品格和个人风范的完美统一,他坚定地承袭了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使命。”
作为一名出生且成长在西非大陆的建筑师,弗朗西斯·凯雷的建筑总是离不开关于生态、自然、人关系的思考,在家乡甘多的成长经历深深根植在他的设计作品当中。比如2017年蛇形画廊的设计作品,创意便源于家乡的“一颗树”。
图源网络
在解释其设计灵感时,凯雷这样说道,“在我家乡的小村庄里,树是很重要的地方,人们总喜欢聚到树荫下,谈情说爱,议论生活 ··· ”他希望这个设计能起到同样的作用:一个简单的开放式庇荫所,却能创造出自由和社区的感觉。
展馆的遮篷由一个中央钢结构支撑,十分开阔,形状类似树冠,在遮挡降雨、隔绝暑气的同时,又可以让空气自由流通。墙壁是由三角形的木头组成的,形成了V字形的图案。用木条装饰的屋顶上有同样的三角形图案,有些镶板向上展开,允许光线进入展馆。到了晚上,墙面成了光源,墙上的小穿孔随着展馆内的运动和活动而不断闪烁。
靛蓝色的外部结构,顶部由格子状的圆形顶棚遮盖着。屋顶中央的一个椭圆形井由格子钢框架支撑,周围是聚碳酸酯薄膜。这一设计是为了将雨水顺势而下形成瀑布。不像传统的砾石庭院,它在极端的天气中可以收集9000公升水,这些水将用于浇灌公园。
木制模块墙系统由预制木块组装成带有小孔的三角形模块组成,为建筑围护结构带来轻盈和透明感。弯曲的墙壁被分成四个片段,允许四个独特的访问点进入凯雷的蛇形画廊。
英国伦敦的蛇形画廊,自2000年邀请扎哈设计第一个展亭后,如今已成为全球建筑界一年一度最受瞩目的建筑盛事之一。除了弗朗西斯·凯雷,还有很多建筑大咖的作品在此展陈。
#2019
蛇形画廊 - 石上纯也
by Junya Ishigami
将建筑环境的视角与自然景观的背景融合,意图创造自然和有机的质感,像一片自由生长的山丘。没有传统的墙壁,只有漂浮着的岩片叠加的屋顶,营造一种自然的轻盈感。因为没有墙壁,在开放的空间里,创造出一种前所未见、一望无际的风景。展亭的内部空间又像洞穴般的封闭空间,可让人冥想与沉思。阐释建筑师“自由空间”的理念,寻找建筑与自然的和谐。
#2013
蛇形画廊 - 藤本壮介
by Sou Fujimoto
藤本壮介于草地上打造一个网状结构的白色半透明建筑,既是建筑,又是景观,更是艺术装置,体现了建筑的多重属性及跨学科的研究,探索建筑的未来形式。
#2011
蛇形画廊 - 彼得·卒姆托
by Peter Zumthor
卒姆托设计的蛇形画廊的核心概念为“hortus conclusus”,花园里的花园,人们从草坪一端进入建筑内部,并进入内部花园,回避伦敦噪音与交通影响,安静地观赏鲜花。
#2010
蛇形画廊 - 让·努维尔
by Jean Nouvel
努维尔设计的这座热烈的红色展馆正好赶上了蛇形画廊40周年庆典。这座展馆可以当做是一个礼堂、咖啡厅和公共空间,如同通常的建筑般使用,尽管这在蛇形画廊中并不常见。其色彩亮丽的聚氨酸酯织物表面代表了一种愉悦的精神,与绿色的草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类似伯纳德·屈米设计的拉维莱特公园。
#2002
蛇形画廊 - 伊东丰雄·巴尔蒙德
by Toyo Ito & Cecil Balmond
尽管看起来是由随机的三角形和四边形构成,但在伊东丰雄联手巴尔蒙德设计的展馆立面,实际上经过了方体扩展和旋转精确计算得出。这座展馆的不规则形状设计,在光和影、透明和实体之间做了一场“对比游戏”,也为建筑室内创造出有趣的效果。
#2000
蛇形画廊 - 扎哈·哈迪德
by Zaha Hadid
可能没有人比扎哈·哈迪德更适合开启这一项目了。尽管在她实践的早期被称为“纸上建筑师”,扎哈因其狂野的几何造型和充满实验精神的设计而知名。这是她在英国建造的第一个项目,这位当今享誉全球的建筑师利用三角形的支撑结构创造一座具有帐篷形态的建筑。
存量商业时代,项目从里到外都在比拼着差异化,高颜值的建筑和场景、个性化的体验、首进品牌 ··· 都是竞争的主要突破口。我们生逢审美的时代,美学革命或许是未来商业集中蓄力的发力点。为商业空间构建场景、衍生内容,进而网罗不同社群的人们,发掘生活的更多乐趣以及对美的认知。
珍妮特·艾克曼“地球时间1.26”▲▼
以在地文化为根基,结合当地特色的建筑材质,解构再重组,构建出年轻人喜好的商业新类别。富有设计感的艺术装置也正在突破展览空间的局限,融入商业,将艺术带进平凡生活里的场景,融入大众的互动中。
由二次利用和回收材料制成的“环形实验室”艺术装置▲
巴黎的凯旋门纪念碑化身为城市中央的艺术装置,25000平方米的银蓝色可回收聚丙烯织物和3000米的红色绳索组成▲▼
“混沌意象”展览,装置选择了一种综合性能高的节能环保型材料,能营造出各种特殊的氛围效果▲▼
美国艺术家Tom Fruin设计,由上千块回收的有机玻璃制成的,Fruin与行为艺术团体CoreAct合作,在丹麦皇家图书馆的广场上创造了一个天体般的声光展示▼
米兰大学庭院的“垂直木屋”,灵感源于当地乡土建筑,以现代的方式对其进行重新构想▲▼
END
本文由空间印象撰写整理,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