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夫食话

立夫食话

公告

由资深美食家、前黑珍珠评委、中国松露第人华立夫先生创建。专注食品和餐饮领域的趋势研究提供前沿观点。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165

总访问量:60593

农夫山泉被炮轰,为什么受伤的总是食品企业?

03月06日 10:22

评论数(0)

9471704245820_.pic_hd

来源/联商专栏

撰文/华立夫

昨晚看到钟睒睒写的“我与宗老二三事”。

很是佩服,钟老不愧媒体人出身,七旬依旧犀利,公关文堪称教科书级水平,三言两语就把网上关于他“背刺”娃哈哈的说法洗干净。

但又很唏嘘,一些网民和自媒体的捕风捉影,就能让一家上市公司股价跌跌不休,甚至可能毁掉一个近三十年的国货品牌。

农夫山泉这个事,我一点不意外。现在做企业越来越难,一个原因就是消费者画像越来越多样,不仅更难取悦了,连对症营销也越来越难了。

你不知道一个品牌蹭到了什么流量,直播间就能瞬间涌进几百万人;你也不知道一个品牌踩到了什么粪坑,所有社交平台都惊起一片骂声。

产品火不知道是怎么火的,品牌死更不知道是怎么死的。唱红可以瞬间捧起一个白牌,唱衰可以分分钟毁掉一个品牌。

谣言没有止于智者,反而发于小人、散于愚者、终于贤者。企业扛过去就只能苟且偷生,等待东山再起;没扛过去就只能树倒猢狲散,被终生钉在耻辱柱上。

好企业都被谣言内耗死了,释放出的市场份额被外资或者其他不良企业快速抢走;大量员工下岗找不到工作,不稳定因素增加了,最后是全社会都为这场谣言买单。

而食品餐饮领域天生就是这种谣言的众矢之的。事关人身安全,一个小小谣言,就能瞬间抹杀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和所有的上下游企业。

黑红只在一瞬间:从“过街老鼠”秒变“民族之光”

还记得河南周口的莲花味精吗?

中国味精第一股,躲得过退市警告、熬得过业绩下滑,却逃不过网民的悠悠之口。

2000年左右,网上突然流传起味精致癌,从“吃完饭口渴都是味精惹的祸”到“中餐馆一律不能吃”,一时间人人谈味精色变。

味精大王莲花因此遭受重创,02年净利润直线下滑86.71%,到03年的时候直接盈利变亏损。

后面十年,莲花在亏损与盈利中来回折腾。而几家跨国大企业趁着空档,大肆推广鸡精,让鸡精一下子成为健康鲜味剂的代名词。

不过朋友们,鸡精里难道就没有味精了吗?

无非是换个配料表,卖个新概念。市面上各种复调,主料都有味精、食盐,创新点就在于辅料加上点儿食品浓缩抽提物或者香辛料。

网暴还没杀死莲花,就迎来了转折点。去年10月,海天卷入添加剂风波,这时候的中国消费者已经学会了看配料表。

网友们一边痛斥科技与狠活,一边发现莲花的配料表竟然只有小麦好干净,于是立刻说莲花才是良心国货企业。

谣言可以毁掉一个企业,流量也可以捧红一个品牌。

之前股价一直在2元每股徘徊的莲花健康,去年7月底开始波动,目前股价是4.95元/股,终于回血翻了一番。

图源:莲花健康生物科技官方微博

今麦郎有个日本爹?官方救火,网友态度180度转变

被扣上大帽子的,除了莲花,还有今麦郎。

日本是方便面强国,供应链技术很成熟,这点食品行业都清楚。今麦郎为了学技术,曾选择和日清合作,接受过日企注资。

但这场联姻持续几年便结束了,因为是正常商业行为,所以没掀起什么水花。

但2022年的315晚会,土坑酸菜问题使得今麦郎引火烧身。竞品白象因为拒绝日资、招残疾工,被网友捧上热搜,销量一度暴涨。而今麦郎接受过日资的老新闻被顺势扒出,瞬间陷入舆论纷争。

今麦郎只能发布紧急声明,说自己2015年就与日企割席,强调自己是百分百民营企业。

人民日报也为今麦郎站台,发了《今麦郎:科技研发为引领 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一文,称赞今麦郎是中国民营企业里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官方下场后,网友态度也180°大转变,在直播间留言“国货今麦郎yyds”,力挺国货方便面。

图源:今麦郎食品官方微博

公众人物要有平常心:食品企业要习惯被网暴

企业做大,难免会遇到公关危机,这无可厚非。

比如肯德基在2010年的时候就遇到过“变种鸡”谣言、星巴克2018年也遭遇过“咖啡致癌”的飞来横祸。

但最大的问题在于,曾经食品企业只需要面对食品安全这类本职问题,踏踏实实做好产品就无愧于心。

但现在,企业需要八面玲珑,不仅要做好产品,还要做好企业股东的资产性质调查,还有创始人、接班人的国籍等一系列民众情绪管理。

毕竟农夫山泉的大股东养生堂深挖和日本有大关系,而钟睒睒的儿子钟墅子则公开是美国籍。

因此网民直接炸锅了,直戳农夫山泉肺管子,说它不是国货品牌,要转而支持娃哈哈,逼得钟老亲自下场写小作文洗地。

其实无论什么性质的企业,只要在中国经营一天,就必须给中国政府缴税。但很显然,在民众眼中,不是从头红到尾的企业,就多少都有点问题。

未来,公关危机只会愈演愈烈,而且发酵速度越来越快,涉及到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广,从食安到供应链,从渠道到市场营销,从股权到创始人画像。

尤其现在企业老板都在做IP,觉得IP能帮助企业快速打知名度,提升销量。但流量也是双刃剑,能帮你挣到钱,也能瞬间让你血本无归。

流量给予的红利,终究会被流量反噬;流量带来的恶果,也只有企业自己来吃。

既然选择成为公众人物,承接巨额流量,就要有平常心,能平淡接受一切质疑,不骄不躁不随便回应。而企业自己,更要学会面对网暴,接受网暴,习惯网暴。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立夫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