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点商业

极点商业

公告

独到观点独立态度,从C到B,记录互联网大公司和新经济商业故事

文集

零售(46)

统计

今日访问:2563

总访问量:2410187

时代之变:华为擎云距未来终端商用第一品牌有多远?

2023年03月25日

评论数(0)

根植四大核心DNA精神的华为擎云,有望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占据更重要地位——就像重塑手机、汽车、笔记本等智能消费市场那样,重塑商用市场格局。


作者|黄 旭

编辑|杨 铭


无孔不入的数字经济时代,正狂飙而来。

数字经济新兴赛道,我们第一次与世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抢占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前沿阵地,成为自上而下的战略选择。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为45.5万亿元,且保持15.9%的年增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拥抱数字经济,离不开智能商用终端助力,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从商用PC到商用打印机、智慧屏等等,商用终端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成为政企与千百行业数字化转型重要基建。

星辰大海的数字经济,又会助推商用终端各个细分市场规模保持持续增长,成为科技企业新增长曲线。

现在,商用终端市场又被投下一颗重磅炸弹。

3月23日,上海。在华为春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除了华为P60系列、华为Mate X3折叠屏等一系列新品重磅亮相,让外界关注的还有,华为在发布会上正式推出商用业务领域及产品的专属子品牌“华为擎云”,并推出面向政府及大企业市场的华为擎云 G540笔记本,和面向中小型企业的华为擎云 S540笔记本。

如同知名管理大师约翰·哈格尔所言,所有具有叙事性的伟大事物,都有类似特点:“超越当前固有界限,连接和动员其他行业,带来无限想象空间。”推出独立子品牌,无疑是华为终端商用又一重要举措,也是华为终端商用释放高效潜能,深挖政府和各行业应用场景,提升华为终端商用产品,用擎云品牌占据更多政企“心智”重要节点。

对华为擎云而言,畅想未来前提是什么?背后体现华为终端商用怎样的布局与思考?又如何实现将华为擎云打造成国内第一商用品牌目标?




01

开辟蓝海,商用市场需要新的变革


本质上,华为擎云是华为为商用市场设立的全新专属子品牌,承载着华为抢占更大商用市场新希望。而商用笔记本,则是华为当下加码商用的“排头兵”,负责为华为终端商用冲锋陷阵、打开局面和扫清障碍。


这需要先解答一些关键问题:商用PC是否一个蓝海市场?在狂飙突进的数字经济中,能否为华为商用承担冲锋陷阵的重任?

回溯历史,商用PC比消费PC还要早上许多年——1951年,雷明顿兰德(现Unisys)就量产了商用电脑 UNIVAC I;20年后,后世公认的第一台消费电脑Kenbak-1才对外打出广告。

此后几十年,消费PC成为市场主流,但天花板也很明显。特别是去年全球PC市场因各种因素整体降温后,全球范围内PC出货量下滑超过16%——各大厂商业绩惨淡同时,华为是少有亮点,357万台出货量相比2021年大幅上涨89.1%,帮助华为坐稳业内第一梯队。

华为PC逆势大涨,一方面来自消费PC领域的增长,另一方面则来自华为终端商用领域去年全线布局后,商用PC等终端商用业务的大幅增长。

这并非昙花一现。如果将目光拉远,就会发现在消费PC疲软时,商用PC价值却在逆势不断放大。

从数据来看,根据Canalys等咨询公司预计,2023年消费PC领域仍将下降趋势,而商用PC领域将在2023年反弹10%左右,仍是等待开拓的蓝海市场。

更具畅想空间则是,数字经济在千行百业的深度渗透方兴未艾。过去三年,居家、移动和协同等混合办公成为常态,商用PC等作为生产力工具的价值重新已被普遍认可,叠加我国数字经济进程下,政府和大中小企业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浪潮,商用PC成为数字经济必备“基建”,也就有了长久的生命力。

作为 PC行业最大细分市场,商用也因此成为行业未来为数不多的蓝海市场。

不同于消费市场,商用市场对企业的贡献更稳定。但从行业应用场景角度来看,此前传统商用PC有着不少痛点。

比如,行业内主流商用产品,普遍强调“坚固耐用”“成本低廉”,导致很多产品略显笨重,也与审美无关,但实际上,在移动、智慧化需求下,终端产品的轻薄便携、时尚外观、续航护眼都有更高要求,才能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

另外,还需要满足数字经济时代,政府和更多大中小用户高效、智慧办公需求——其中,打破个人消费终端和传统商用“信息孤岛”,实现企业、员工高效的协同配合,甚至在不同形态终端之间协同,就是很多政企对商用终端基本的体验需求。同时,又要必须保证更安全、更可靠。

这些痛点,意味着商用终端产品,对软硬一体、生态系统、上下游供应链、生产制造精密性等各方面,都有比消费终端更高的创新要求。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不容忽视。惠普、戴尔、IBM等外企多年来是商用产品主要企业,但在“国产替代”与数实融合大趋势下,需要越来越多的中国科技企业进入商用领域——其典型事件,是2022年4月华为消费者业务更名为“华为终端业务”,全面吹响国产进军商务领域号角。


进入2023年,无论是助推数字经济赛道加速,还是政企商用客户智慧化转型变革,消费领域扭转疲软趋势,都期待着出现国产商用“鲶鱼”,去激活“一池春水”。

不同于消费领域,商用牌桌上,比拼的是软硬一体到生态构建的综合专业能力,以及新技术、新思维的长期考验——有资格搅动商用“一池春水”的“鲶鱼”并不多。华为,无疑是其中最有实力的那一个。

这其实不太需要证明:华为终端商用能在短短一年间迅速崛起,依靠的就是继承自华为消费终端依托的“1+8+N”硬件生态、端云协同的应用生态以及HarmonyOS的战略方向。

现在,将这些能力延续在“华为擎云”全新品牌身上,给商务市场带来全新体验,“搅动市场格局”,在外界看来,继去年进军终端商用业务后的深耕加码,恰逢其时。


02

擎云直上,商用市场有何新价值?


从“华为擎云”品牌定位来看,面向政府及大企业市场和中小型企业,重点为政府、金融和教育、医疗、制造、交通、能源等行业提供商用办公解决方案,“帮助千行百业在数字化建设中构建核心竞争力,释放高效潜能。”

判断华为擎云对商用市场的真实冲击力,需要看它给政府、各类企业不同垂行业,带来了什么不同的新价值。

毕竟,对政企来说,核心需求是更高的性能、更可靠的安全防护保障;而中小企业商用办公,更节省成本的同时,用更高效的生产模式,去推动生产力,则是关注重点。


如何满足这些差异化创新需求,华为终端商用把品质可靠、自主创新、开放共创、以人为本刻进DNA,致力于打造面向未来的商用办公解决方案,成为与客户共筑互联互通时代的商用终端伙伴。

具体分析来看,这些核心DNA的根和以下方面密不可分。

开放共创的领先生态,是华为擎云与业界其他商用最大不同之处。华为认为,数字化转型不会是一个企业独立完成,而是每一个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开放共创”简单而言是让硬件设备“去中心化”,通过新技术、新思维为与合作伙伴一起,创造独一无二的新价值、新体验,为用户提供全新的应用体验与服务跃迁。

在此理念下,华为擎云将从客户实际需求出发,用个性化定制解决方案,优化政企数字化转型,满足不同类型客户多元化的办公需求。

全栈技术和全场景能力,则是华为擎云让千行百业每一种需求都能被倾听与回应的信心保障。早在2018年,华为就发布了全栈全场景的AI解决方案,助力各行各业智慧化落地,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而多场景协同办公,则是华为为商用市场打造的智慧办公办新思路。

越来越多科技企业正在探索“多屏协同”能力落地,但客观来看,华为是探索最深入的之一。此前在消费领域,华为笔记本与平板、手机、显示器、电视、投影等显示设备的多屏协同,已经应用成熟,为用户带来无缝连接的智慧体验。这方面的能力,也已经完整迁移、复用到商用PC上,围绕商用办公场景,完全满足有多场景、多屏刚需的商务、专业人士使用。

当商用产品与消费产品使用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当商用办公设备向全连接和新形态演进,这种在消费产品得到验证的跨系统、跨设备的全场景融合、智慧交互能力,对智慧化、数字化办公而言是真正的“刚需”。

设备协同和生态融合两大能力,在华为擎云 G540和华为擎云 S540笔记本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比如两者均支持超级终端功能,通过AI慧眼、AI音效等技术的加持,实现设备协同、数据无缝流转、跨端多任务处理的智慧体验。

同时,两者作为商用笔记本,延续消费级终端产品系列做工水准。从“极点商业”现场体验来看,两款产品在美观、质感、便携、操作等体验上,超过了一些主流价位的消费级轻薄本。

由于面向主要目标群体不同,两款产品也有一定差异。

面向政府及大企业市场的华为擎云 G540,除了可扩展配置硬件,端到端的全栈IT解决方案以及定制化的客户方案,数据隐私安全和可靠质量是产品打造重点。

一个例子可以说明。发布会前夕,华为擎云商用笔记本键盘防泼溅视频曝光,工作人员将一整瓶约300ml矿泉水,泼洒在华为擎云 G540键盘区域。浸泡几分钟后,简单擦拭后的华为擎云 G540运行没有出现任何异常。无疑,这是华为对外展示,华为擎云 G540高可靠性的全防护能力。

面向中小型企业的华为擎云 S540,则在商务本该有的高可靠性和防护性外,在轻薄便携外,智慧互联等特性做到了极致——除了多设备协同、一拉即连的超级终端功能,还通过系统底层优化技术Super Turbo 的智能应用加速,去为中小企业集成华为消费级产品上的所有智慧能力。

这些,既是华为擎云带给商用市场的新价值,也是重新定义智慧商务本,打造2023年商务本体验新标杆信心所在。




03

商用基因,华为在千百行业赋能沉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华为擎云新品牌的推出,最大底气,是华为数十年在商用领域,想象力与行动力结合后,对千百行业的赋能沉淀。

过去十年,华为在智能手机、PC、可穿戴等消费领域的成功,引发消费者广泛关注。但追根溯源,华为仍是一家从诞生之日起就把B2B商用刻在基因的企业,是数字经济的重要推动者和参与者。

1992年,创业阶段的华为完成业务模式试错,从做用户交换机代理生意,转向企业用交换机研发生产,并于当年决心进入局(运营商)用交换机研发生产业务。此后20余年中,TOB运营商用通信设备业务是华为主营业务之一,也让华为企业文化自带商用基因,与通信、半导体、光伏等上下游产业链保持着密切联系。

2011年,华为意识到政企市场将成未来数字化市场的主赛道,战略正式进军企业业务市场,目标是成为中国ICT市场的领导者。1年后,华为提出“聚焦”、 “被集成”两大生态战略,一批批生态伙伴不断加入华为队伍。


2016年后,伴随消费业务飞速发展的,是华为政企业务围绕解决方案、智慧城市、华为云以及分销的四大生态圈,不断深入“无人区”,成为千百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同路者”。到2020年,华为政企业务营收跨越了百亿美元,成为国内ICT市场无可争议的领导者。

即便从消费领域产品来看,商用基因也是其成功因素之一。比如,科技全能旗舰的Mate 系列,最初就是因“商务旗舰”备受商务人士喜爱。而PC、显示器、智慧屏等等都有专门针对商用的重磅产品。

去年,华为将消费者业务改名为终端业务,消费商用双线出击,如同现在推出华为擎云一样,有迹可循——将整个消费市场领先的技术、品质和创新,以及30年政企、B2B大客户定制、隐私、安全、服务沉淀,迁移复用到整个商用领域,为客户和消费者提供全场景连接能力、数字化服务能力。

“我们在商用领域已潜行多年,做了很多布局。”在华为终端业务商用办公产品线总裁朱懂东看来,华为终端商用更多会考虑用户在日常办公使用时的实际体验,这是华为和其他企业做商用领域出发点不一样的地方。


华为技术、生态下的商用深耕价值,在政府及教育、金融、能源、制造、交通、医疗等领域早已有所体现。

以智慧教育为例,城乡、贫富差距的客观存在,意味着智慧教育不能采取一刀切的粗放模式,而是因地制宜,个性化制定方案。


例如,华为智慧课堂就是华为联合合作伙伴,针对诸多传统教室信息化落后等痛点,基于华为商用平板共同开发的一套互动教学的解决方案,拥有一对多文件分发功能,以及“因人施教”的个性化布置作业的特点,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分层化教学,提供高效的课程教学体验,降低学校的运维成本。

在电网领域,无纸化会议系统上线运行后,累计支撑国网系统各类会议无纸化应用1000余次,累计节约用纸约800万张,有效节约综合办公经费,助力国家电网公司提质增效。

对数量庞大,又有数字化转型迫切需求的中小企业来说,更有技术基础能力不足、运维成本高企、需求各不相同等痛点。


华为解题思路是,多措并举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高效转型。


一方面,把消费端的诸多智慧、数字化能力,包括应用生态、多屏协同、云服务能力等,通过一站式智慧办公平台方案,应用在中小企业客户端。另一方面,通过HEM解决方案,为中小企业提供端到端的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和服务能力。


甚至,为降低中小企业成本,华为终端业务去年推出“同路者计划”,“开放共创,授之以渔”专门解决中小企业采购门槛、场景培训、售后服务等实际痛点。

大批“同路者”如过江之鲫,纷至沓来。一大批中小企业或者有了“自我造血”能力,或者降低成本、通过数字化将研发、生产、市场等等环节有效打通,真正意义走上转型道路。


04

时代之变,华为重塑商用市场格局


种种观点认为,数字经济已成新一轮产业变革战略机遇,也是国际竞争的重点领域。“各国已经意识到数据这一重要的增长极,都在试图占领数字经济和数字产业的制高点。”

经济学家马光远指出,对中国而言,发展数字经济与欧美相比最大优势是可以与庞大的实体经济相融合——数实融合之后,不仅能衍生出更多产业机会,也能有效避免数字、经济泡沫。

如何让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郑纬民认为,摩尔定律并未失效,其关键是“软硬件协同一体化”提升算力,以及开放生态、把选择权交给企业和用户。

这种观点,与推出擎云新品牌后的华为终端商用战略布局,不谋而合:“数字化转型不会是一个企业独立完成,而是每一个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华为终端将依托软硬协同一体、开放共创等生态体系能力,不断迭代、创新的商用产品,与政企和千行百业中小企业一起,按下智慧化、数字化加速键,推动企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直至拥抱数字经济新蓝海。

作为数字中国的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这既是华为的“时代责任”,也是属于华为的“时代机遇”。

过去一年,通过开放共创、技术释放,华为终端商用业务在逆势增长,帮助华为成功打开终端更广阔的市场。而在未来,根植四大核心DNA精神的华为擎云,有望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就像重塑手机、汽车等智能消费市场那样,重塑商用市场格局,成为未来商用第一品牌。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极点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