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新消费

浪潮新消费

公告

记录新消费商业史,深度思考产业未来。

文集

(2) 创业(247)

统计

今日访问:1045

总访问量:5211713

千亿智能清洁市场暗藏隐忧,追觅如何用硬科技破局?

2022年03月02日

评论数(0)

浪潮导读:在这个科技与消费交织的千亿蓝海中,究竟如何才能突围致胜?

作者 | 执棋

想象一下,当你劳累了一天回到家,却发现地面满是灰尘,厨房的污水流得到处都是。先前买的扫帚和拖布,也因为日常损耗不再好用,这时的你,会不会心情骤然降至冰点?

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景,就是智能清洁电器产品想要抓住并解决的主要痛点之一。无论是扫地机器人、无线吸尘器,还是近年兴起的一体式洗地机,都想让家庭清洁这件事不再变得那么难、脏、累。

这样的消费升级趋势,在疫情“居家经济”的客观影响下正加速普及。近两年,消费者对于智能清洁产品的使用率和关注度大幅增长。其中尤以Z世代为主,智研咨询的数据显示,扫地机器人的消费者主要为21-30岁的群体,占比高达42.33%。

除了消费者的热情,智能清洁新消费品牌也驶入了发展快车道戴森不再是高端产品的唯一象征,许多国货产品已经可以媲美甚至超越其产品参数与用户体验,在其他品类上也能跻身国际市场的第一梯队。

但飞速发展的背后并非没有隐忧,产品同质化、大打价格战、竞争激烈、行业内卷……这些都是智能清洁赛道上真实面临的难题。

在这个科技与消费交织的千亿蓝海中,究竟如何才能突围致胜,真正立住自身的品牌心智和产品壁垒?追觅科技选择的道路或许是一种答案。

回顾2021,智能清洁电器市场就如同家电寒冬中绽放的梅花,在整体不那么景气的背景下也能一枝独秀,逆势稳定上扬。

从市场的角度看,行业增长势头方兴未艾。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2020全年清洁电器的交易额同比增加20.2%,2021年上半年交易额同比增加40.2%。整个2021年,清洁电器市场突破300亿元,同比增长26%。

而根据《“双十一”家消费升级报告》,2021年双十一智能清洁电器销售环比增长400%,成为小家电销售TOP1,其中扫地机器人销量更是同比增长137%。

从资本的角度看,2021全年的智能清洁行业融资事件就有10余起。除了Trifo、甲壳虫智能、顺造科技等连续拿下两轮融资外,前不久官宣获得36亿C轮融资的追觅科技最引人注目。

从产品的角度看,2021年下半年,各品牌新品明显加大了对于用户场景体验的功能优化,在拖布免手洗、自集尘、自清洁等功能上下了重点功夫。而追觅W10、石头G10、科沃斯X1 OMINI、云鲸J2等多款产品的同期推出、同台竞技,也让智能清洁赛道的产品竞争格局看点十足。

总得来说,目前国内的智能清洁市场仍处于蓬勃发展的早期阶段。根据相关机构的统计,目前扫地机器人在国内市场的渗透率仅为4%-6%,远低于美国的13%和其他发达国家的水平。

瑞银的研究报告就曾指出,扫地机器人的全球和中国市场规模,2025年将分别达到130亿美元和50亿美元。如果把范围扩展到更大的智能清洁领域,这个数字会变成数百亿美元之巨。

而行业欣欣向荣的背后,伺机而动的众多新品牌们正准备着新一轮的产品搏杀。

广阔的市场空间和飞速发展的行业态势,确实让智能清洁赛道吸引了不少团队的目光。但也有不少品牌只通过概念包装迎合热点,或者创造伪需求来建立所谓的“新圈层”。市场层层细分之下,智商税产品并不少见。

而且由于缺少核心技术的“护城河”,一个爆品出现后,其仿品、贴牌产品、低价替代品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虽然哄抬起来了市场热度,但从爆品出现到淡出消费者视野也不过1~2年的周期,无论是昙花一现的产品本身还是技术方向, 都不具备长期走下去的潜力。

回顾过往消费科技圈中,能够脱颖而出并持续发展的品牌,无一不是倚靠自身在基础研究、设计、制造等方面的硬核实力实现的。

比如消费无人机市场市占率超80%的大疆,就是在主动悬停、飞控系统等核心技术上实现了自主突破,并且在材料应用和智能制造系统等环节都有着深入研究。

因此,单靠前端的营销和流量,把产品交给通用的OEM/ODM组装方案,这样的方式在行业粗放发展的初期或许能“捞一笔快钱”,但无疑是竭泽而渔。

智能清洁的未来必定会走向强者恒强,马太效应凸显的赛道特征决定了,品牌的发展一定要建立在底层的技术实力与供应链能力上。

就比如发展迅猛的行业新星追觅科技,去年曾拿下36亿C轮融资,成为智能硬件行业最大单笔融资引发众多关注。虽然入局时间较晚,但其市场成绩却迅速实现了追赶甚至反超。2019年即实现首年营收超5亿;2020年超过20亿;2021上半年即接近2020全年水平,同比增长超过100%。

之所以追觅能成为行业中一批亮眼的黑马,离不开其浓厚的技术背景、极客精神,以及对于关键技术研发和供应链打造的重度投入。

追觅的团队构成就是以一群典型的“理工男”为主,当前技术人员人数占比超过70%。创始人俞浩也堪称一名不折不扣的“技术控”,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航天专业的他,是四旋翼开发者、三旋翼飞行器的发明者,大学期间还曾创立科技团队 “天空工场”。

在正式入局前,追觅潜心做了两年的核心技术开发。如今,在高速数字马达、流体力学、机器人控制及SLAM(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等方面积累了一系列产品专利,并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截至2022年2月,追觅科技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达213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多达722件,PCT申请134件,已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116件。

追觅将核心技术作为企业的底层竞争力,并以此布控了“立体式”的产品布局,覆盖了扫地机器人、洗地机、无线吸尘器、高速吹风机四大品类,无一不体现着硬核、极客、创新的品牌特征。

比如追觅最新发布的扫拖洗烘除菌一体机W10 Pro,不但集扫、拖、洗、烘于一体,能真正满足用户“免手洗”“无接触”的场景诉求;还开创性加入了除菌装置,利用内置银离子缓释颗粒的除菌特性,将消杀工作贯穿始终。

此外,ToF+AI视觉识别系统、LDS激光导航系统等黑科技的加持,让W10 Pro能最大限度脱离人工辅助,实现毫米级别360°全方位扫描和精准智能避障,让清扫过程更随心、省心。

再比如同期推出的智能无线洗地机H12,充分体现了追觅在高速数字马达等前沿科技上的厚积薄发,无论是干湿垃圾都能一拖即净;贴边设计的滚刷,更好地清洁死角。同时,H12也同样拥有除菌功能,电解水除菌让清洁更安心。

此外,追觅也为H12配置了滚刷烘干的功能,在让用户不用动手清洁之外,进一步解决了滚刷潮湿易长霉菌的困扰。搭配LED屏显的智能交互,也明显降低了消费者的学习和使用门槛,让家庭清洁不再是一件难事。

追觅无线洗地机H12

追觅凭借过硬的产品能力除了在国内市场大放异彩,还收获了亮眼的海外表现。海外用户对于追觅的品牌力和营销感知力其实并不高,能赢得他们的青睐,必须靠产品实打实说话。

截至目前,追觅已远销超过全球10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在欧洲区域,德国市场的表现尤其亮眼。仅2021年上半年,追觅手持吸尘器在德国市场出货量已达2020年3倍,稳居中国出海吸尘器销量首位。

2021年6月,追觅吸尘器还登顶欧洲速卖通300欧以上吸尘器品类销量第一,并与全球速卖通正式签署了品牌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唯一入选了2021全球速卖通“G100出海计划”的中国智能家电品牌。

除了傲人的市场战绩,追觅还接连斩获了2020年CES消费电子展“科技创新奖”、2021年“AWE艾普兰优秀产品奖”、2021年“德国红点设计奖”等多项荣誉,在海外市场得到了极大认可。

其实,追觅能有今日亮眼的成绩和产品实力,中间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科研技术积累和产品迭代后,才能沉淀出来的。

品牌创始初期,国内的智能清洁领域离海外第一梯队还有不小差距,以戴森为代表的头部品牌,在高速数字马达这一吸尘器“卡脖子”的核心技术上,处于明显的领先地位。

为什么马达这么关键?形象点来说,马达转速越快,吸尘器吸力越大。比如,当把马达转速从每分钟 2 万转提升到10 万转时,吸力会提升 25 倍。它就是吸尘器的动力“心脏”。

而追觅入局的第一件事,不是在品牌侧弄得风风火火、大张旗鼓,反而“挑了根最硬的骨头啃”,瞄准了最难的数字马达技术进行集中攻坚。

当时国内产品的马达转速基本为1 万转到 2 万转,而戴森做到了10万转。并且,戴森的电池设计、控制、空气动力学这些设计都是全新的;要超越它,追觅需要在各个层面都取得突破。不仅要在研发中攻克气动、电磁、驱动等关键技术,还要搞定动平衡、减震、降噪等实际量产的难点。

追觅科技马达革新迭代史

于是,团队首先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从无到有”。

闷声埋头进行了两年的研发后,追觅终于能够量产出追平戴森的10万转高速数字马达,成本却只有戴森的一半。

由此,凭着产品参数和性能的优势,追觅在拥挤的智能清洁赛道中顺利杀出一条路来——第一款产品上线小米众筹后6天,销售额即突破了1500万元;自有品牌对外销售的第一年,公司全年营收即超过了5亿元。

但团队的理想不止于此,追觅还想做到“从有到优”。

目前,追觅在马达上的技术积累仍在不断快速迭代。当同行最多能达到12.5万转的时候,追觅已经能稳定量产16万转马达,并且完成了20万转的技术储备积累。顺利将当初外国品牌“卡脖子”的产品关键点,转化成了自己的技术壁垒。

跨越了前两个阶段,追觅也将自身能力扩展到了制造领域和更上游的供应链。

2017年开始,追觅就在着手自建工厂,如今其黑灯工厂已经在逐步实现产品的自动化生产,还反向拉高了智能清洁行业供应链的品质标准和设计标准。

追觅智能工厂

比如在追觅开发10万转电机的时候,虽然团队需要从日本进口当时最好的轴承,但同时追觅也在携手推动国内的供应商升级制造工艺。后来开发15万转电机时,中国已经反超日本,率先开发出了对应轴承。如今,与追觅合作的大量零部件供应商的制造工艺,已经开始走在世界前列。

敢于攻坚、快速迭代换来的行业领先的研发实力,和赤手空拳搭建起来甚至反哺行业发展的供应链体系,最后就凝聚在了追觅过硬的产品力上,让其跻身头部品牌成为一种必然。

展望未来,追觅的创始人俞浩看得更远,他说:“最初的突破可能相对简单,是技术参数的突破;但再往后走,要面临的就是品类定义的突破。我们把追觅的未来定义为‘广义机器人公司’,广义机器人不是长得像个机器人,而是传感处理的机器人,它需要有强大的心脏和大脑。我们将继续深耕马达‘心脏’和算法及嵌入式识别‘大脑’,用它们的强强组合,去做各种各样的应用。

追觅案例的启发意义在于,和其他新消费领域能够“出奇制胜”不同,智能清洁赛道上没有“奇招”,只有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点和制造难题。当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有人都在问怎么去做一个新品牌时,不要忘记能定义品牌的不是营销,而是产品,是产品背后的技术实力和供应链能力。

在技术实力与消费者体验直接挂钩的品类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亘古不变。靠先发优势和营销建立起来的品牌注定是不长久的,加大研发才能构建真正的品牌壁垒。

也正因为如此,在智能清洁的千亿赛道上,谁能在产品迭代的关键拐点掌握和运用好核心技术,谁就更有可能主导下一阶段的市场发展,赢得消费者的更多青睐。未来行业中究竟还会出现哪些令人惊喜的黑科技,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智能生活与科技普惠,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浪潮新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