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新消费

浪潮新消费

公告

记录新消费商业史,深度思考产业未来。

文集

(2) 创业(247)

统计

今日访问:14828

总访问量:5753358

专访小泽医生岐维佳:“智能”祛魅,如何抓住科技消费品的成长窗口期?

2022年03月22日

评论数(0)

消费品到了点亮“科技树”的时代。

过去两年,消费品经历了一波快速的增长,但随着传统供给的空白被逐步填补,电商渗透率被新的内容形式、流量平台拉升到一定水平,新品牌也开始迎来产品、营销等层面的同质化和内卷。

如何通过科技来对产品进行更深层次的迭代升级、更大的创新,成为很多赛道面临的终局。这也是为什么,在整个市场回归理性之后,消费科技类企业的融资事件依然在逐渐增多。

消费与科技的融合势不可挡,但如何做好科技和市场需求的平衡,避免过度创新是个重要的课题。

最近,浪潮新消费专访了小米生态链企业小泽医生创始人岐维佳,这位有着近十年硬件消费品创业经验的老兵,深度分享了对于消费科技行业趋势变化,以及小泽医生在面对环境变化时的产品策略、渠道和营销等方面的底层思考。

小泽医生创始人岐维佳

小泽医生瞄准的是超声波清洁领域,由岐维佳创立的慕声科技于2019年7月孵化,并于去年4月被母公司全资收购。其旗下的超声波清洗机主要应用在眼镜、首饰等多场景的清洗中,在小米有品、京东、天猫等平台销售额累计数十万台,长期在京东京造平台保持销量排名前三。

口述 | 岐维佳

整理 | 南 苏

我从2013年开始创业,当时刚毕业不久,想做点不一样的事情,于是从国企辞职,成立了慕声科技,做3D打印耳机。

为了找到第一批用户,我甚至会去商业活动现场找明星歌手面对面推销。

那时候接触到小米供应链也很偶然。我在微博看到小米一个投资总监来西安玩,给他发私信,他说第二天就回北京,来不及详聊。软磨硬泡之后,他才同意当天晚上见面聊一聊,从此建立了联系。

14年9月我们把定制耳机做出来,就获得了小米的投资开始量产,2016到2017年左右产品上线。

后来慕声科技不再涉及耳机业务,主要是考虑到高端定制产品的市场太小。我们在考察供应链时看到超声波技术,发现它应用场景很广,于是就并购转型,创立了小泽医生。

从2013年到现在,我接近9年的创业都在硬件消费品领域,整个市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是设计焕新的浪潮。

以前传统的消费电器做东西都不注重颜值,后来小米、无印良品等新的有审美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品牌兴起之后,大家才发现原来一个产品仅仅用颜值就足以占领市场。

于是当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硬件品牌,功能不变,仅靠工业设计这一个武器就超越传统性价比产品。

包括“猫王音箱”“洛斐 ”这些品牌也起很快,它们不一定是小米风格,但是颜值一定很高。

第二,“智能”的概念没有那么火了。

最早智能硬件和IOT是市场上最热的话题,但是慢慢地大家发现,除了手机以外其他的硬件好像也没有多智能,那些一开始就只专注于硬件的品牌反而都起来了。

小米就是比较早看清这一点的,其实“智能”更多的是给消费者一个nice to have的东西,比如买个扫地机,首先关注的一定是要扫得干净、扫得快,这些是原点。至于它能不能用app控制,并不是第一刚需。

当时很多品牌陷入误区,把智能当成核心,一窝蜂地要用语音或者app控制一个灯,最后发现如果是小户型可能还是开关按一下更方便。

因为那时候大家对智能的定义太窄,而且能做的也不多,很多人只看到了控制这方面,但真正的智能是替用户所想、替他去做。

第三,“性能”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智能”祛魅之后,随着媒体越来越透明,消费者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对产品进行种草、测评,更容易获得信息,对性能的关注逐渐提升。

所以现在的消费类硬件,尤其是大一点的品类,都在做性能上的升级。

比如扫地机器人品类,不断推出扫拖一体、自动换水、自动清洁等,这些功能是真的能帮到用户,而且以前能解决三个问题,现在就要解决五个,以后甚至可能解决全流程。在颜值升级之后,给消费者的双手带来彻底的解放。

我们的超声波清洁产品也要从用户需求出发来定义,清洁是个很大的概念,包括家居清洁、环境清洁、个护清洁,甚至还有美容美妆里的清洁,品类非常多。

这些清洁需求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家居或者室内的清洁,比如扫地机、吸尘器,我们统称为环境清洁。满足这类需求的工具都是标准工具,用户主要关注的,一是干不干净,二是效率高不高。

还有一类就是偏个护的清洁,比如贴身穿戴,是跟人体更接近的东西,这个品类跟环境清洁有很大的不同。

洗不洗得干净是共通的前提,但个护清洁的用户对于效率的关注并没有那么高,取而代之的是对安全的关注。不管是洗内衣、眼镜还是牙套,都是要入眼、入口或者贴身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效率高不高是肉眼可见的,但安不安全却是肉眼不可见的。环境家居清洁可以看参数,一个产品10分钟能搞完,另一个5分钟就搞完了,效率差别非常清楚,新品牌推出功能更强的产品,用户可以几乎0成本更换。

从这个角度讲,贴身穿戴清洁的品牌壁垒会比环境清洁的品牌壁垒高很多,要靠不断的权威背书、靠品牌来让消费者信任你,一旦消费者因为干净和安全选择了你,他选择别家的的成本就会上升。

对于小泽医生来说,用户不能实际感知到的“安全性”的部分,就是品牌溢价的部分。

这两年抖音小红书等媒体平台的兴起,让信息更加透明,用户的辨别能力也极大地增强。哪个东西稍微火了一点,大家都会拿放大镜看,很多靠坑蒙拐骗火的东西都会有人去拆穿,很难再赚到钱。

总的来说,现在商业环境在良性发展,就能让真正想做事情的品牌有机会沉下心来打磨产品、整合供应链,推动整个行业发展。

1、主产品+副产品策略,保持用户聚焦

小泽医生很早加入小米生态链,算是抓住了硬件消费品成长的窗口期。小米是硬件生态最大最全的平台,同时也是一个赋能型平台,占股不控股,对初创新品牌是非常好的助力。

石头科技、追觅科技都是小米生态链里跑出来的品牌,他们对我们最大的借鉴,就是遵循了小米的极致产品方法论。

这个思想体系就是用爆款产品打开市场,在市场中撕开巨大的空间,让竞争者和后来者很难进入同样的定位。

我们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推出内衣清洁的爆款产品,它的性能相比传统产品会有很大的提升,但价格还要低一半,这就是我们撕开产品市场的巨大机会。

但爆款只是第一步,要做长期稳定的产品创新依然不容易。消费类硬件研发周期比较长,如果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和方向,或者更新太慢,很容易就会被忽略和遗忘。

另外现在整个超声波清洁市场也处于爆发期,大家还在跑马圈地的阶段,尽快用优质的产品占领市场,也是竞争的关键。

有一些和我们类似的品牌会采取贴牌的策略,给市场上的货贴自己的品牌,就可以走比较多的量。

但我们觉得作为初创品牌,一定要保持聚焦的用户认知,所以我们基于最核心的需求,只做贴身穿戴物品的清洁,目前所有的产品都是自己研发、设计,不做贴牌的产品。

这就导致目前我们在市面上推出的SKU相对比较少,加上产品研发的周期长,要实现未来的增长,就必须采取主品类和副品类同步推进的策略。

什么叫副品类呢?消费者贴身穿戴的场景其实有大有小。

有的场景比较细分,比如你做完美甲之后会洗指甲,或者把吃东西溅在身上的油点洗干净,包括美瞳的清洗、牙套的清洗等等,大家有类似的需求,只是没那么刚性,我们把这种定义为副品类。

这一类产品的特点是覆盖的场景比较窄,但好处是研发投入没那么大,周期比较短,上新快。

另外一类产品会覆盖我们日常比较高频的场景,比如清洁内衣内裤等,未来会是刚需,我们把它作为主品类。

研发一个主品类的时间会更长,需要的技术突破更大,这么长时间不能干等着它研发,期间就会推出一些有意思的副品类,来保持市场的热度。

主品类一旦推出,就是突破性的爆款,小泽医生未来的增长主要就是在主品类上实现人群的增长,公司的营收需要这种大市场规模的品类去支撑。

而主品类解决不了一些细分问题,比如混洗、随身携带等等,就会由副品类来补充,成为用户未来需求升级后的布局。

同时副品类也是消费者接触超声波清洁产品的绝佳窗口,因为它覆盖了多样化的场景,从不同的角度抓住用户需求,对消费者来说尝试的门槛也比较低。

明年我们的研发与合作,都会将主品类和副品类分开成两条线共同推进,各自内部遵循不同的逻辑,达到效用最大化。

2、品牌如何构建供应链壁垒?

市场环境的变化,推动我们采取相应的产品策略,而供应链环境的变化,更是影响着企业生存的命脉,关键是如何判断形势、顺应趋势、抵御风险。

供应链是最吃现金流的地方,一个硬件类消费公司最大的成本就是货品,你需要押很多资金在货品上,供应链一旦缺货或者价格波动,就会淹没你的利润。所以产品型的创业公司要非常关注自己的供应链的问题,对于现金流的管控要非常谨慎。

最近原材料价格上涨,就给我们造成很大威胁。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3月份左右,工厂无法复工,我们断了一个月的货,公司没有流水,这是非常可怕的。

为了减小供应链波动带来的风险,我们做了一些布局。

首先是尽量和头部、上游工厂合作,目前小泽医生在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也是我们的股东方之一,是目前国内超声波领域的头部大工厂,在它上游我们也同时布局了超声波清洁芯片。

另外就是多准备一些二供三供,拓展备用供应链的能力。因为这个行业确实不成熟,供应商并不一定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订单,出现问题没有plan B就会比较痛苦。

超声行业之前的主流产品主要是为B端提供解决方案,一类是专供医院和研究所清洗仪器的产品,还有一类用于清洁工厂大型机器的零件。消费者最早看到的超声波清洗机,就是我们去眼镜店、金首饰店等看到的保养清洗设备。

也就是说,超声波清洁原本是非常小且高度分散的2B市场,2C的经验比较少,这就导致之前产品的品质较差,集中程度低,整机的东西搞不定,对市场的配合度也比成熟的消费品类差很多。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供应链的整合上做了两件事:一是对元器件的升级;二是整合他们的技术方案。

这个行业不是上游出现了新的技术方案,自上而下地应用到C端产品,而是要通过用户洞察把市场的想法需求提炼出来,反向推动上游研发。

我们通过自己的股东去控制上游的芯片厂,帮助厂家去做周边的整合,包括配套厂商的梳理工作,这样一来我们在产能和方案研发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和壁垒。

这两年很多新的消费品创业公司进入这个赛道,需求上来之后供应链会不断优化,市面上有一些工厂转型做2C,整个行业的集中度会越来越高,专业人才也会逐渐流入。

只有C端公司发展得好,才能倒逼供应链整合,把行业的规模和市场能见度打开。

在超声波清洁这个增量市场中做好品牌有三大支点:一是产品;二是渠道;三是传播和营销。

小泽医生的品牌定位,就是要做一个贴身穿戴的清洁专家。产品刚才已经讲了很多,我们通过爆款+细分来做,让用户感知到这个品牌做得很细很深入,解决问题的场景很准。

渠道除了解决用户购买的便利性问题以外,本身也代表着一定的专业性。你跟谁站在一起,以及你在哪出现,其实就隐含着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品牌。

小泽医生主要进驻小米商城、京东这种偏精品的线上渠道,他们的招商规则和看产品的思路,和普通的平台有一些区别。

刚刚提到我们不做贴牌,这些平台也更喜欢原创的产品,大家都不希望自己平台上售卖的产品,在其他的平台上也能搜到,甚至全平台都一样,最后用户在拼多多买了个最便宜的。

只有你是独创的,才有可能在平台上具有优势,我们在不同的渠道会上线差异化的产品,保证平台上的产品是独家,消费者就没办法去比价。这对品牌来说其实也是好事,品牌价值不容易被低价所稀释。

在渠道的选择方面,我们主要考虑几个因素:

首先最重要的肯定是渠道的销量。不同渠道的用户规模和画像不一样,带来的销量也会有很大的区别。

第二是平台对品牌的背书和带来的溢价。比如小米有精选的渠道,包括很多专业自媒体的渠道是我们比较希望合作的,还有像京东这种,对我们未来做品牌比较有帮助。

以前大家可能走纯线上,我们明年会开始一些线下的合作,因为清洁类的产品在线下可以做一些效果展示,这将是我们未来和经销商一起探讨的方向。

另外线下对于建立信任感也很有帮助。因为用户和产品是面对面,和销售人员也是面对面,虽然效率没有线上那么高,但是它建立的用户认知是非常深的。

在营销传播这方面,我们现阶段是以公关和内容为主,还没有办法铺大规模的硬广。

小泽医生这个品牌名字,其实就是考虑到安全背书的问题,对标日本的小林制药,给人一种专业、安全的感觉。

另外我们马上要出的隐形眼镜清洗盒,找了第三方机构测试,获取了三个测试报告,都是为了让用户感知到我们在这件事上研究得很深入,因为这是他们肉眼看不到的,所以需要权威机构的背书。

在内容方面,所有你能想到跟贴身物品清洁相关的问题,我们都会去关注。一方面把自己作为一个小的媒体,借助一些生物实验室或者医疗机构的专业知识,做一些科普工作,另一方面我们也会和科普类的博主合作,让消费者感知到专业性。

今年(2021年)消费品直播面临很大的起伏,直播对于成交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助推剂,但它的成交更多是来源于低价。这种事情你可以去尝试但不能上瘾,上瘾过度就会出现品牌稀释的问题。

对于我们这种小的创业公司来说,需要有很多合作伙伴去跟我们一起去做营销和渠道,我们不能失去这些人。只有在直播之外,平时的日销能够扛住一个比较稳定的价格,这样才有品牌的意义,才能保护我们和经销商、代理商等的合作关系。

小泽医生未来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因为贴身清洁这件事是我们自己定义的一个需求集合,满足这个需求集合的,有以前的传统厂商,也有新的创业品牌,我们希望大家可以一起把这件事做起来。

它的终极形态可能是类似洗衣机的东西,但我们没有选择一上来就去做洗衣机的事情,因为那是一个传统的赛道,而且它的渠道依赖度又很强,挑战的风险很大。

但实际上,我们现在使用的洗衣机已经存续了接近40年,全自动的滚筒洗衣机差不多在上世纪80年代就被发明出来,一直没有大的突破。

供应端进化缓慢,但消费者的形态却在迅速变化。八九十年代洗衣机刚进中国的时候,一家有好多人,对洗衣机的需求是大,现在慢慢地开始独身主义,衣物的量变少,但清洗的要求又变得更精细。

很多传统洗衣机品牌都在研究新的技术,但他们想要革新,都会面临大象转身的困局,相对来说比较滞后。

这对新品牌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很好的机遇。我们以超声波这个核心技术为支点,从边缘出发一点点往中心去切。

作为一个没有包袱的新品牌,我们的使命,就是离用户更近、反应更迅速,抓住人们生活中迅速的变化,洞察市场新的需求,推动行业的新变革。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浪潮新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