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新消费

浪潮新消费

公告

记录新消费商业史,深度思考产业未来。

文集

(2) 创业(247)

统计

今日访问:9031

总访问量:5746507

对话凯辉基金段兰春:“卷”效率不可持续,如何做出中国自己的强势品牌?

2023年07月25日

评论数(0)

过去几年,大家对消费行业的过度关注,让很多品牌都走上了“卷”的不归路。不断地做投放、拉销量、做估值,造出了巨大的声势,但当泡沫褪去,真正走出微笑曲线价值链底部的依然屈指可数。

 

在消费降级甚嚣尘上的时候,扛起了涨价的大旗的还是LV、香奈儿们。

 

赚不到超额利润就不会有足够的钱投入到产品力打造和研发中,更不用说构建长期的品牌资产了。中国品牌到底要如何打破这样的恶性循环,做出世界级的强势品牌?

 

为此,浪潮新消费与凯辉基金管理合伙人段兰春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


凯辉基金管理合伙人段兰春

凯辉基金背靠欧莱雅、联合利华、开云集团、欧尚、米其林、保乐力加、雅高等诸多世界级行业巨头,仅过去五年,就在全球投资超过30家明星独角兽公司,其中国内消费领域的案例就包括了拼多多、元气森林、谷雨、Wonderlab、Mistine等。

 

“在过去20年中国的投资历程中,大家都在追逐‘快’,规模涨得快、店开得快、流量转化快,都是效率的某种体现。但仅仅依靠效率去推动是有瓶颈的,因为你卷,总有人比你更卷。”

 

在她看来,除了个别的平台型模式最终能形成相对垄断的寡头地位以外,绝大部分领域里,仅靠效率都不可持续,总有一天会迎来临界点。

 

在接下来的新阶段,中国品牌一定要有做溢价的发心和心态。就像法式文化经过几百年的积累,大家一提到它就会联想到高级、优雅、品质这些关键词。

 

中国消费品牌创业也要挖掘我们自身这片土壤上存在哪些文化,是有机会真正成为普世的故事和理念的,而不是单纯去追求形式上的国风、复古等表层复刻。

 

作为中国市场上为数不多的欧元基金,长期在一片诞生了诸多伟大品牌和品牌集团的土壤上接受熏陶,凯辉看待品牌的很多独特视角是不可多得的一种参照。


对谈 | 段兰春

编辑 | 清   淮

浪潮新消费:从结果上看,过去凯辉投资的企业表现都挺好的,你们能稳定地投中这么多优秀的企业,背后是哪些东西在起决定性作用?

 

段兰春:这个问题很好。凯辉以中法跨境的视角起步,第一个办公室以及旗下第一支基金都在法国巴黎设立。

 

不论是品牌还是审美方面,法国都站在全球制高点,那里诞生了非常多伟大的品牌以及品牌集团,历史大多能追溯到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我们深刻地受到了这种文化和氛围的熏陶。

 

另外,我们的投资人(LP)里也有很多全球顶级的品牌集团,像欧莱雅、开云、保乐利加、联合利华、雅高等。他们所打造的品牌生命力和生命周期都非常长,并且会通过不断地创新和迭代,去赢得一代又一代年轻消费者的认同。

 

在消费领域做投资,一定要秉承长期主义。长期主义的心态决定了我们在选择创始人、品牌和打法的时候,会坚持自己的判断和节奏。

 

因此我们不会过多地受到市场情绪的干扰,即使市场上出现了一些风口或流量红利,也不会急着去变现,而是把精力更多放在企业家的状态,以及探索企业发展生命周期的规律上。

 

在去年和今年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投资的很多企业在一季度都实现了超50%甚至100%的增长。

 

可能很多公司在早期付出不少辛苦努力,但是一旦到了收获的拐点,成长、收获、利润率会迅速爆发,并且这个生命周期会非常长。

 

浪潮新消费:刚才您讲到了一些相对宏观的概念,比如要坚定长期主义的价值观,如果再具体一些,符合这种价值观的创始人画像是什么样的,以及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才具备成为百年企业的潜力?

 

段兰春:我们对于消费行业,尤其是品牌创始人,会关注几方面的特质:

 

第一,创始人自身的天赋。他有没有对市场、对消费者心态和需求的洞察力,这决定了他后续能否选准品类和产品的方向,以及会以什么样的品牌理念去构建品牌故事。

 

第二,创始人一定要具备找到尚未被满足的需求,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而不是看市场上什么品类或成分热门就跟着去做。

 

我们希望他是一位勇于成为第一个开创品类、建立消费者心智的人,而不是跟在已经被验证的心智后面,让市场陷入内卷。

 

第三,创始人一定要保持非常好的初心。就是一切以消费者的需求和价值为中心,而不是以创始人个人收入或者公司估值为出发点。这要求任何一个公司和个人都应该由使命、愿景和价值观驱动。

 

第四,长期主义。在消费品牌的创业过程中,延迟满足非常重要,也就是为了品牌和消费者的长期利益,不去做短视的事情。

 

比如过早、过度地透支品牌资产,为了直播带货短期带来的转化率,去大量投放和变现。在产品力和品牌力还没达到一定临界点的时候,如果一些动作会损害消费者体验或长期的品牌资产,那一定要拒绝。

 

如果创始人能秉承这些特质,我们自然会通过他所打造的品牌和产品,感受到好品牌的价值。


浪潮新消费:在投后赋能方面,似乎凯辉把这件事做得比较重。您如何理解投资机构和被投企业的关系,以及凯辉是如何帮助被投企业成长的?

 

段兰春:我们创始人蔡明泼董事长在凯辉成立之初就提出一个理念,就是做一切事情一定要先为伙伴创造价值,最后才能创造自身的价值。

 

所以凯辉成立十几年来,一直秉承着利他的心态。不管投了多少钱,占多少股份比例,只要是能够帮得到的事情,我们一定会做到。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从投资人那里得到的帮助,无非是两个层面:

 

第一是对外赋能层面,被投企业需要投资人运用自身的产业资源帮助业务端做增长,比如拿订单、找客户、或者做一些海外并购、投资和布局。

 

两年前,我们有一家被投企业原来的主要业务是做消费电子,他非常希望进入汽车电子领域。但按照正常路径,从消费电子转到汽车电子至少需要3-5年的磨合周期。

 

但我们迅速帮他对接了凯辉的LP法雷奥和上汽。法雷奥和上汽在全球汽车行业里的地位不言而喻,而这家企业的光学模块解决方案正好也是他们在寻找和尝试的,所以双方一拍即合。得益于法雷奥和上汽的大量订单,现在这个公司的收入结构90%都已经是汽车电子业务。

 

另外,即使在去年国际和国内形势都遭受巨大挑战的情况下,我们依然帮助了几家被投企业实现了海外并购,包括法国AI数据公司、德国高端医疗设备公司、北欧高端品牌等等,在当前的环境下,这些事情可能只有凯辉才能实现。

 

第二是对内赋能层面,我们认为创始人以及组织成长其实非常重要。

 

首先,很多公司创业初期可能不到50人,但一年之后,员工就变成200、500个,再过一年,人数又翻番了。在这种高速拓展的团队和组织架构下,很多原来的激励体系、组织管理体系,乃至运营规划和预算体系都不再适用。

 

其次,在公司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创始人自身的成长很容易被忽视。但很多人是第一次创业,如何从管理二三十人到几百上千人甚至更多,需要在短期内快速地提升管理能力。

 

第三,组织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引入很多外部人才,这需要公司不断明确创业初心、企业文化和战略发展需求,融入到招聘和后续磨合的整个过程中,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层面达成一致,从而更好地步入下一个阶段。

 

我从没有看到任何一家企业能避开这些问题,以前创始人不说,是因为他可能不觉得投资人可以帮到什么。

 

从2017年开始,凯辉在中国的人数也扩大了两三倍,虽然投资机构的人数已经相对较少,但我们也在学习着如何去保持自己的文化,以及如何让新加入的成员同样拥有主人翁精神,这其实非常有难度。包括后来杨国安教授的加入,也主要是帮助我们做重新梳理和组织升级。

 

我们投资的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可能是我们的十倍甚至上百倍。所以在教授加入之后,凯辉打造了一个CAP(Cathay Acceleration platform)团队,其中一条业务线叫组织赋能,首先希望帮助创始人在团队急速扩张的过程中,提升他自身的管理能力和认知;

 

其次是帮助创始人梳理组织架构,看看组织在哪些地方出现了问题,组织现状是否契合未来的战略目标和初心;


再提出建议和意见,帮助他们做一系列的组织升级和制度调整;最后由此判断,他需要引入什么样的人才。

 

凯辉倾注了非常多的心力去打造这方面的能力,因为我们过往看到的很多失败案例,起码95%以上都是在人、组织上出了问题。


浪潮新消费:消费企业的成长路径或者发展模式,跟其他行业相比,有哪些共性和差异?这些观察给你们的投资逻辑带来了哪些变化?

 

段兰春:好公司的标准在任何行业都是适用的,比如对于创始人的要求、他面临市场所需状态的要求、企业经营数据和现金流的要求等等。

 

任何企业最终都是为了创造更好的收益和价值,所以我们并不会因为投资不同领域,对好公司的标准就有所改变。

 

而即使在同一个领域,比如消费,它的商业模式也各有不同:

 

首先是平台型企业。它作为服务方,需要追求速度、规模、效率,能找到最普世的商业逻辑,使得更多人愿意使用这个平台,同时完善后续的服务和运营能力。

 

其次是渠道,比如商场、生鲜门店、折扣零食店、连锁等等。我们对渠道的要求跟平台是类似的,只是因为两种业务模式和基于底层技术的架构不同,他们的天花板也不一样。

 

对于渠道来讲,依然要注重规模、效率,要打造信任度和共赢,最终要创造商业利润、自我造血,并且这些能力必须是可复制的,才能通过不断的复制去提升效率、扩大体量。

 

最后是品牌。在过去20年中国的投资历程中,大家都在追逐“快”,虽然我们可能会把它叫做增长,但实际上还是效率问题。规模涨得快、店开得快、流量转化快,都是效率的某种体现。

 

但仅仅依靠效率去推动是有瓶颈的,因为你卷,总有人比你更卷。除了个别的平台型模式最终形成了相对垄断的寡头地位之外,绝大部分领域里,仅靠效率都不可持续,总有一天会迎来临界点。

 

过去2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创造了全世界的奇迹,很多领域大家都把效率上的“卷”视为金科玉律,不断地去投放、拉销量、融资、做估值,但最后大多数中国企业在全球的价值链仍处于微笑曲线底端。

 

比如很多国际一线品牌的面霜甚至可以卖到几千块,而国货目前要卖200块钱都很困难。

 

在没办法赚到超额利润的情况下,它面临着同样的流量成本、运营和物流费用,那么还能拿什么去打造产品力,如何去构建长期的品牌资产?实际上,我们一直没有做更多能为长期发展积累超额利润的事情。

 

现在我们的经济进入一个新的模式,企业发展的模式和理念也需要更新,也就是做好产品、做好品牌。

 

品牌是什么?品牌等于溢价。放眼全世界,在互联网、科技领域有非常多伟大的企业,估值上百亿、千亿美金。其实全球很多品牌集团也能达到这么高的市值,而且能持续几十年,但是科技或互联网企业可能中间会经历比较大的波动。

 

这些品牌集团背后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它们的生命周期非常长,在长周期里可以持续地去变现。而不是在短时间内靠流量崛起,一两年之后又消失了。

 

第二,他们能享受最大的品牌溢价,是非常强势的品牌。

 

第三,他们会持续地将这些溢价投资到上游研发端、品牌打造和消费者体验上,不断地构建品牌护城河和品牌资产,形成良性循环。

 

如果一个品牌的客单价是100块钱,有赚取溢价做投入的空间吗?没有。当然,得益于供应链、人力成本和各种资源,过去我们可以做卷的事情,并且卷出规模、速度,以及傲人的发展态势和工业化的积累。

 

但接下来,我们会真正进入中国开始做溢价的新阶段,所以今天的品牌创始人一定要有做溢价的发心和心态。

 

而要做溢价,就需要我们秉承长期主义的心态做出一些价值独特的产品、基于本土文化构建品牌故事,不断地加强消费者的体验、认知和好感,慢慢积累起一定的品牌价值。

 

长此以往,最终我们可能就能做出中国自己的强势品牌,参与全球价值链时站到微笑曲线的两端,而不是永远只躺在最底层。

 

浪潮新消费:您刚才说的这些理念性的方向,未来会如何延申到凯辉的投资策略上,比如具体会关注哪些方面?

 

段兰春:大家都知道马斯洛需求模型,是从功能性需求到精神性需求不断进化提升。

 

而消费就是做人性,人性最基本的需求是什么?活的更久、更好。

 

我们如何定义久?建国初期的人均寿命甚至不到40岁,现在延长到超过70岁,那未来我们是不是可能活到100岁、120岁?这就叫久。

 

那好是什么?如何能够高质量地活得更久就叫好。比如是不是更年轻态、更健康,享受更多美好的生活方式和体验,从仅仅满足功能需求延伸到精神诉求、独特价值观的诉求,或者彰显社会定位的一些需求。而这恰恰是品牌需要去引领的。

 

强势的品牌最终是在引领一种大家向往的生活方式。因为向往香奈儿、古驰或者LV所构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加上产品的品质和创新,所以人们愿意支付这个溢价。

 

最终大家都要从功能性需求上升到更高层次的需求,所以凡是有利于我们活得更久,活得更好的方向,凯辉都会持续关注。

 

更具体地说,有几个方向:

 

第一,活得更久需要生物技术。它不仅仅被应用在医疗上,现在不管是食品饮料、美妆护肤还是保健品,都是生物技术在背后推动上游原料、配方的改进,这些改进进而会不断提升下游产品的功效性和价值感。

 

第二,我们会投跟美和健康相关的方向。每个人都追求更美,不管是外在皮肤状态、身材状态,还是内循环系统,都希望今天会比昨天的自己更好一点。他们可能通过涂抹、口服等方式去实现这个期待。

 

我相信因为上游技术的不断迭代,生物科技和生物学技术不断的推动,会给下游的产品带来持续的迭代和升级,从而产生更好的功效。

 

包括在生活方式上,任何成功的全球性品牌,都是基于强势的文化土壤诞生的,比如美国的商品、快餐、娱乐。漫威文化之所以能受到全球范围的喜爱,就是得益于美式文化在全球的普及,大家向往美国的这种生活方式,所以会去购买它们的产品。

 

同样,法式文化经过几百年的积累,大家一提到它就会联想到高级、优雅、品质这些关键词。所以大家在追逐有品味的东西时,会优先选择法国的品牌。

 

所以中国消费品牌创业,一定要挖掘我们自身这片土壤上存在哪些文化,是有机会真正成为普世的故事和理念的,而不是单纯去追求形式上的国风、复古等表层复刻。

 

我们相信在当下科技和供应链双重驱动下,在更挑剔的消费者推动下,在新一代创业者的引领下,中国会真正开启属于自己的强势品牌之路。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浪潮新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