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唆麻的专栏

科技唆麻

公告

文集

科技(233)

统计

今日访问:1100

总访问量:2654262

百度的信息流门徒

2019年11月28日

评论数(0)


信息流成功之后,百度开始有了门徒,信息流的行业战争更进一步加码。

 

11月18日,腾讯看点正式发布,这也是腾讯对于目前信息流业务的最新思考——简单来说,腾讯看点相当于将过去几大内容平台整合:比如QQ看点、天天快报和QQ浏览器的资讯内容,为腾讯微信、QQ、QQ浏览器等场景提供信息流内容服务。

 

这不禁让人想起2016年,腾讯在芒种计划上,推出的企鹅媒体平台,主打“一键接入,全平台分发”,也就是微信、QQ、QQ浏览器、腾讯视频、QQ空间、腾讯新闻、天天快报及应用宝等这几大平台。


与此同时,内容创作者也可以通过内容分成、平台分成和分成加权来获得更多的分成收益。后来,随着头条的壮大,企鹅媒体平台成为阻击头条的重要战场。

 

当时腾讯对信息流的定义更多是全平台的分发能力。

 

而随着各家对信息流的持续加码,信息流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拐点:2017年4 月,阿里文娱宣布土豆转型为短视频平台,并升级旗下各大内容账号统一为大鱼号。


一个显著的变化是,2017 年内容平台都在强调一键上传和多渠道分发,阿里文娱推出大鱼号也验证了腾讯之前思路的正确性,而腾讯、阿里两家同步的动作,似乎也预示了多平台的分发能力,才是信息流的主流方式。


时间过了三年,大鱼号基本上已经被阿里文娱战略性放弃,企鹅号未能完成阻击头条的任务,反倒让百度信息流后来者居上,腾讯看点的出现,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企鹅号分发模式的一种修正。

 

现在的局面是:企鹅号虽然并未被放弃,但仅仅作为一个账号体系保留,腾讯看点则接起了打通全链路以及内容标准化统一的重任。

 

而腾讯看点的出现,则预示着腾讯的信息流产品形态,已经从1.0进化到了2.0。但我觉得还差一步。信息流打法的标准配置应该是搜索+推送。腾讯看点的下一步方向,如果说要继续发力,我觉得应该要解决的是打通搜索功能。我觉得腾讯看点可以重点研究一下百度信息流的模式。

 

信息流核心的模式是“搜索+信息流”,腾讯业务庞杂,不同产品对信息流有不同需求,腾讯看点目前做到了产品标准化,但搜索这块还没完全打通。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搜索还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我发个图。



再说句题外话,腾讯看点这次大整合,但中国互联网上最大的内容富矿——微信公众号似乎一点也没有要一起加入进来联动的意思,怎么说呢,感觉有点隔靴搔痒的意思。

 

其次,百度App就是“搜索+信息流”,此前百度App宣布日活破2亿,百家号内容创作者数量突破240万,已经证明了这个模式的成功性和可行性。

 


国外也是一样,从去年开始,谷歌就尝试在搜索框下里加入信息流。PC端和App端的谷歌搜索,不再是简单的一个搜索框,而是会增加类似于百度App主页的信息流和视频内容。


同时,谷歌也将Google Feeds更名为Google Discover,后者将通过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推荐他们所关心的新闻、视频和信息。


除了谷歌,还有微软。

 

不久之前,微软发布了一款名为Hummingbird(蜂鸟)的信息流工具,是一个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向你提供你会感兴趣以及对你比较重要的新闻,通过算法学习用户的阅读习惯。目前这款应用已经在美国的Google Play上架。

 

看完我就惊呆了,这不就是美国版的今日头条吗?

 

所以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老美抄起中国产品来,一点都不手软。

 

01 走了半天,还是要看百度的信息流发展模式


什么是信息流的主流方法论和主流模式?

 

为什么是阿里、腾讯花了那么多钱,投入了那么多人力物力,最终还是没成功?

 

为什么那些新闻门户推出各种xx号最终也不了了之?为什么那么多跟风做信息流的产品,最终也没崛起,这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并非这些产品不够强,也不是这些大厂的员工不够勤奋,我觉得核心在于都没理解信息流模式的真谛。信息流的核心是并非是纯粹的刷,而是推送+看的结合,也就是“搜索+信息流”的标配。

 

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事后诸葛亮:信息流里成功的产品,比如百度、头条。但做到“搜索+信息流”融合的产品真的不多,没做成的基本上都不是这个套路:360此前高调推出的时间号已经基本歇菜,唯一和百度有竞争的搜狗搜索,也没把自己的搜狗号做起来。

 

来自第三方数据的,今年9月,百度App日活跃用户已经达到1.89亿,同比增长25%,而据QuestMobile,今日头条App当前的日活跃用户在1.2亿左右。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也提到过,信息流天然和搜索融合。互联网产品分两类,一类是save time,一类是kill time。搜索的本质是效率,而信息流的本质是体验和匹配度。而这两类又是相辅相成的,借助AI和大数据,搜索能满足用户绝大多数的对内容形态的需求。

 

举个例子,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在今年整体移动互联网用户时长下滑的大背景下,百度却保持了逆势大涨的势头,在百度App和好看视频的带动下,9至10月期间百度移动产品(包含百度App、好看视频、全民小视频、百度网盘等)用户总时长同比增长分别达到29%、31%,这主要得益于“搜索和信息流”体验的上升,并且最重要的是,首条满足率已经达到56%,很明显,这意味着一半以上用户的搜索体验得到满足。

 


在互联网整体进入存量市场的时代,更需要一个有粘性的产品,来提高App的活跃度和用户粘性。因此,光有搜索不行,但如果仅仅有信息流,内容又缺乏有效的分发能力,大量长尾的内容就没机会,这也是为什么头部玩家都要坚持做搜索的原因。

 

而信息流和搜索的结合,未来可能会再造一个“百度”。

 

什么是再造一个百度,传统的搜索,是通过搜索引擎收录,然后根据算法和技术进行权重的排序,百度在这中间充当的是过滤和收集的作用——将一些色情的,低劣的网站排除,然后根据关键词筛选出用户想要的。



我们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信息流产品,当它的内容数量和形态已经沉淀到足够多时,同时又有相应的分发机制和算法,保证了分发上不会出现漏洞,又有搜索,又有信息流,用户能够在这其中找到所有想要的内容,某种意义上,已经是下一个百度了。

 

百度再造百度,对于腾讯看点是有启发意义的:信息流核心还是满足用户的内容需求。


我对一个好的信息流产品的定义有三个:

· 有足够多的内容,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

· 有良性的,能自我生长的生态

· 人工智能、AI技术,大数据的加持

只有满足这三点,才具备生根发芽的可能。

 

02 以及……


总的来说,我觉得在信息流这件事上,别问,学百度就对了。

 

公司的基因决定了公司业务的边界,就像阿里做不起文娱,腾讯做不起电商,信息流归根到底还是百度的主战场,而百度目前在信息流赛道里的表现,也证明了百度的眼光和判断力。


毕竟,从目前的数据来看,百度App的数据已经超过了头条,而百度的几款短视频产品,也逐步取得了不错的进展,考虑到智能小程序、百家号、百度知识、百度百科等一系列产品,百度在信息流这条路上已经越走越远,趟过的坑也好,摸索出的捷径也好,都对后来者有启发意义。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科技唆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