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跃龙

闫跃龙

公告

在通信知名媒体工作超过6 年,担任总编;在京东工作超过5 年,
对互联网、通信、IT 等行业有深入了解和独特观点。擅长撰写深度文章、评论文章,文章不
仅传递观点,而且还能让读者获益。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6677

总访问量:14972568

新基建大潮下,企业应如何差异化创新?Gartner给出建议

2020年08月24日

评论数(0)

近日,亚马逊发布2020第二季度财报,在美国疫情肆虐的时候,亚马逊逆势大涨40%,堪称亮眼。其中,立下汗马功劳的是亚马逊云服务(AWS),它在Q2为亚马逊带来了108亿美元的收入,过去12个月,AWS的收入累计超过400亿美元。

自2013年进入中国,AWS一直稳步推进,伴随今年上半年新基建的驱动和疫情的催化,中国企业们正在加速上云,而AWS在中国也踏上了快车道。亚马逊云服务(AWS)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顾凡最近表示,仅今年上半年,亚马逊就在中国区域落地了150多项AWS云服务和功能。

当创新的AWS遇到爆发的中国市场,会发生什么呢?

当AWS遇到中国

现在,云计算领域高手林立,国外有AWS、微软Azure、谷歌云等,国内有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那么作为云计算鼻祖的AWS目前到底处于什么地位呢?

最近Garter的一份报告可见一斑:在这个名为Vendor Rating的评估报告中,Gartner对AWS的技术、未来发展、定位、风险等进行了全方位评估,最终给予了28分的史上最高分!要知道满分是30分,笔者查阅了一下,AWS是2020年到目前为止唯一得到如此高分的云厂商。而2019年到现在,只有过一次有公司拿到如此高的分数,这个公司还是AWS自己,去年其也拿到了28分的高分!

有必要将Garter的评语摘录于此:“亚马逊利用科技力量颠覆传统市场,缔造独树一帜的客户体验。而亚马逊云服务(AWS),充分展现了其颠覆性技术在市场上的强大影响力。Gartner建议企业应该充分借鉴亚马逊的数字化模式,将其作为技术驱动力的杰出范例,在业务中融入数字流程,模仿亚马逊,在寻找新市场机会和响应竞争威胁方面打造敏捷性。”

在Garter的报告中,实际上也透露了AWS崛起的秘密:那就是站在客户的角度,选择AWS,不仅能获得“颠覆性的技术”,更能获得一个陪伴自己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伙伴。正如AWS大中华区分析师关系高级经理张瑾所说,AWS帮助客户理解不单单是技术怎么用,而更多的是从公司文化、公司组织架构等诸多方面帮助他们去适应整个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方向。


“转型(Transform)”一词的含义是这样的:“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型和人们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过程”。是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深度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指IT基础设施的进化,更是整个公司自上而下的蜕变。AWS云架构战略副总裁Adrian Cockcroft曾经这样说,对于很多企业,“您能帮助我们迁移至云端吗?”这个典型问题的最佳答案,可能是“当然,但我们得首先与董事会成员会面,一起聊聊文化与薪酬政策方面的问题”。

这一切对于当下中国各行各业进行的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伴随新基建的驱动,以及疫情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催化,中国的云计算市场进入新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从过去的互联网和初创公司为主,进入到企业客户、政府客户为主的深水区。后者多为传统企业,他们的转型比起前者来更难,需要更大的决心和推动力。

显然,凝聚了亚马逊自身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实践的AWS,就是这种推动力。

“云”的核心理念

你为什么上云?如果将这个问题抛给正要向云计算迁移的企业们,大多数会回到是为了“成本节约”。但是,这只是“云”的表现,而非本质。

AWS首席执行官Andy Jassy曾表示,虽然成本节约非常重要,但真正促使大多数企业转向云端的核心原因,主要体现在速度和敏捷性方面。这种敏捷性不仅仅是允许用户在数分钟内获得一台云端服务器,而是当用户拥有上百个云技术服务在手边可供随时选用时,可以更容易地将想法转变为产品和服务,软件开发人才这群公司最稀缺的资源可以从传统的IT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将灵感转化为产品。

顾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云的确能够节约成本,因为云的核心理念是把企业的固定成本变成可变成本,大家无需支付峰值水平的费用,这将在通常流量场景下显著减少资金浪费。而且,AWS还经常主动降价,截至2020年6月23日,AWS已经公布了自2006年上线以来的第85次降价。但是,这不是上云的核心原因,企业上云的真正动力还是因为云变成了一个工具,一个可以提升开发速度、快速迭代的工具,从而可以让企业将精力集中在差异化创新上。

这里面提到的“云技术服务”既是AWS的特色,也是企业们将云真正用于业务创新的关键。AWS推出了越来越多的针对细分领域的专业服务,如客服呼叫中心Amazon Connect、游戏开放的Amazon GameLift,还有针对区块链、量子计算的服务等等,目前AWS有超过175种全功能的云服务,并且还在高速迭代中。

简单来说,这些云服务可以让客户快速实现某种功能,相当于是走了一个捷径,可以将精力放在自己最擅长的业务创新上。拿机器学习的Amazon SageMaker云服务来说,就能够消除机器学习过程中各个步骤所涉及的繁重转换和试错工作,从而帮助开发者和数据科学家快速地规模化构建、训练和部署机器学习模型,大幅降低模型构建和训练的难度。

正如其命名“SageMaker(魔法生成器)”,Amazon SageMaker可以极大降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门槛,让人工智能不再高高在上,不再局限于少数科技巨头和硬核的研究机构,而是进入千千万万企业的“寻常百姓家”,进而实现AI这个魔法的普惠。

在疫情期间,晶泰科技就利用AWS的机器学习服务实现老药新用。在疫情爆发后,晶泰科技很快对近3000个已经通过美国药监局审核的上市药物,以及超过1万种中药成分分子,进行了老药新用的扫描,成功找到了183个可能对新冠病毒有潜在治疗效果的药物。此后又对药物活性排序,以及更高精度的计算,最终锁定了38个药物。这个案例很好的展现了亚马逊的云服务如何帮助企业进行敏捷创新。

亚马逊正在将云服务加速在中国落地,据顾凡透露,大部分服务和功能只需要做一些简单的本地化开发就可以在中国区域部署落地,有一些服务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但无论哪一种,AWS都会根据中国客户的需求,尽快、尽早地将全球的服务和功能落地到中国区域。

牛顿曾说,“如果我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AWS及其推出的众多云服务和功能,就是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巨人的肩膀”。

背后的亚马逊创新方法论

很多人肯定很好奇,这么多云服务,这么快的迭代速度,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呢?

这就要说一下亚马逊独特的“双披萨团队”。双披萨团队,是一个比喻,指的是团队规模。两个披萨基本上够6-10人吃,所以有这么小的团队就可以创新了。AWS的各种云服务基本都是由众多这样的双披萨团队开发出来的,因为有了上面提到的云带来的微服务,所以这样小的团队也能集中精力进行业务创新。

创新团队去中心化的“小”只是一个侧面,而创新的核心还在于赋权。顾凡说,双披萨团队的成功关键,要真的赋能,有的时候甚至是允许你自己的代码包在一个容器里面,不会影响整个大的部门,先往前上。这个业务起来了,再向后做集成。所以,亚马逊双披萨团队的核心思想,就是充分赋权,让团队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做创新,不会有顾虑和担心。

顾凡透露,实际上AWS当年的诞生,就是基于双披萨团队的模式。Andy Jassy当时创建AWS的时候,也是一个十几个人,后来增长到50人左右的核心团队,他们从零售团队抽调出来,完全抛开原来的固有工作,而且得到了完全的赋权,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而不用看大公司其他部门的眼色。

AWS的崛起,以及不断推出涵盖计算、存储、数据库、网络、分析、机器人、机器学习、物联网、移动、安全、混合云、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媒体等诸多方面的云服务,靠的就是双披萨团队背后的创新。甚至亚马逊能够不断推出注入亚马逊物流机器人、无人机Prime Air、智能音箱Echo、无人超市Amazon Go等一系列的创新,靠的也是背后的创新方法论。

顾凡介绍,亚马逊的创新方法论包括文化、机制、架构和组织四个方面。首先,是要雇对人,这里说的人不是普通的员工,而要是Builder(构建者),这样的人永远不满足客户体验,永远会去找哪有问题,然后去改进;架构指的是亚马逊的创新都是基于AWS的架构,它让团队可以不用干重复的劳动,而是聚焦在差异化创新上;从客户需求出发的逆向操作,是亚马逊基本的创新机制,即不是从自我出发,而是从客户需求出发;组织即上面提到的双披萨的小而高效的团队。

所以,选择AWS,选择的实际上是亚马逊的创新,以及创新背后的方法论。当创新AWS遇到新基建的中国市场,将能让中国企业插上创新的“翅膀”,加速数字化转型,更重要的,是真正踏上敏捷的创新之旅……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闫跃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