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商 朱之丛
编辑 李丹超
“云栖大会”步入第14个年头。
从2009年的地方网站发展论坛,到2011年的阿里云开发者大会,再到2015年正式定名为“云栖大会”,这场缘起于阿里巴巴的科技大会,已演变为杭州的地标式活动,在越来越多科学家、科技企业与开发者的联合参与下,共同搭建出一场科技的盛宴。
云计算、数据智能、“飞天”操作系统、城市大脑、自研芯片……这些立足于新型技术的概念,承载着云栖大会“走向下一个计算时代”的雄心。
11月3日至5日,2022年云栖大会将在杭州云栖小镇举办。本届大会以“计算·进化·未来”为主题,涵盖60多场科技峰会和论坛、1000多款新品发布,并开设了三大科技展馆,提供“飞天”微观世界、达摩院“硅墙”、一汽工厂微缩产线、大明宫数字复原等展览。
开办14年来,云栖大会不仅扮演了云计算和数字智能技术的领跑者,也是整个中国计算产业萌发与革新的见证者。
前瞻
“照云栖的标准来。”
在云栖大会策展方、全息显示方案提供商“华金曲”公司内部,这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性的表达。年复一年的高标准,也让今年的云栖大会显得比以往更“时髦”一些。
11月3日起,三处大型展馆将在杭州云栖小镇开放,“华金曲”等数百家企业将携各类科技展品亮相此地。许多首次在人前亮相的科技展览,和往届云栖大会发布的重磅新品一一对应。
杭州“城市大脑”大屏,对应2018年云栖大会发布的杭州城市大脑2.0。这个超过30平米的大屏能够呈现出不同维度的城市运行场景,实现了从“一网统管”到“一网通办”的跃进。
“无影”云电脑模拟驾驶舱,对应2020年云栖大会发布的云电脑“无影”。由其驱动的国产大飞机飞行模拟器提供了高质量画面渲染、低延迟操作反馈,参与者能够在接近真实的飞行环境下完成驾驶训练。
达摩院硅墙,以“硅片”这一制造芯片必需的材料,对应阿里巴巴旗下半导体公司“平头哥”的自研芯片系列,包括在2019年和2021年云栖大会发布的“含光800”和“倚天710”。
除此以外,会展现场的Future Lab前沿科技展还将开放类脑芯片、DNA存储原型机、大明宫数字复原、三星堆VR之旅等展览。
阿里云智能副总裁、云栖大会组委会负责人刘湘雯介绍,2022年云栖大会在两场重磅主论坛之余,还将召开60多场技术和生态分论坛,并新增了智算、供应链、IPv6等15个新方向,20多位院士、上千名各界专家将出席分享行业观点。此外,云栖大会还将在开发者共聚、赛事奖项等方面力求精进,提升所有参会者的全链路、沉浸式体验。
刘湘雯说,这一届云栖大会的主题“计算·进化·未来”旨在展示计算作为新技术趋势的各种观点和理论方向,让大家看到即将推动技术变革、推动产业升级迭代的新理念。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晓勇表示,自2015年首届云栖大会举办以来,它已经成为杭州数字化之路上的鲜明标志和生动缩影,“希望参会者踊跃交流,共话数字化创新带来的计算、进化、未来。”
万物上云,云生万物
回顾过去5年的云栖大会,一幅计算与科技的数字化宏图缓缓展开。
2018年,云栖大会的主题是“驱动数字中国”。“新杭州故事”在这一年初露峥嵘:杭州城市大脑2.0发布,相较于去年的1.0版本,其管辖范围扩大了15倍,能够覆盖全城420平方公里区域。
会上,阿里云还公布了新一代云计算操作系统飞天2.0,并宣布成立“平头哥”,这家以悍勇无畏的生物命名的半导体公司,准备啃下“自研芯片”这块硬骨头。
2019年的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第一枚自研芯片问世。阿里云智能总裁、达摩院院长张建锋在现场展示了以古代宝剑命名的“含光800”芯片。此前半年间,平头哥已先后发布了玄铁910芯片、无剑SoC平台等成果。含光800的问世,标志着其“端云一体”全栈产品系列初步成型。
在云栖大会新零售峰会上,当时尚属新物种的盒马鲜生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在全国22个城市开出170多家门店,初步完成全国布局。
2020年,云栖大会首次提出建设以云为核心的下一代计算技术体系。阿里云发布了第一台云电脑“无影”,它的硬件设备完全集成在云端的数据中心,用户只需要一张名片大小的C-Key即可访问云电脑桌面。由于计算、存储均在云端,“无影”支持无限扩容,能轻松应对动画渲染、软件研发等高性能计算需求。
2021年云栖大会,张建锋以“云深处、新世界“为演讲主题,继续深入计算技术的突破。这一年,平头哥自研芯片“倚天710”出炉,该芯片性能超过业界标杆20%,能效比提升50%以上。它能与飞天操作系统协同,为云上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云服务。
阿里云同时推出“磐久”自研服务器系列,采用模块化设计,可实现计算存储分离。张建锋认为,随着云、网、端技术融合,企业和个人的计算将进一步向云上迁移,“一个以云为核心的新型计算体系结构正在形成。”
迈向云深处
当我们谈论云计算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纵观历届云栖大会,云计算与各类新型技术相融合的过程,是一条不容忽视的主线。从前,云只是IT的一个组成构件;今天,IT已经变成云的一部分。
云计算的发展,遵循着“向下生长”、由表层到底层的逻辑:首先,以“飞天”为代表的操作系统技术取得突破,使得管理上百万台服务器成为可能;之后,“盘古”存储系统完成了存算分离,提升数据的可靠性。
更进一步,云向下定义硬件。阿里云推出“神龙”架构实现“软硬一体”,通过对硬件moc芯片的重构,实现了虚拟化零损耗。
最终,云对硬件的改变触达了最核心的部件——芯片。正如达摩院“硅墙”所展示的,数百亿颗晶体管被容纳于方寸之间。从12nm到5nm工艺,万事万物化作川流的数据,在云上奔腾不息。
云计算向上,云与端的深度融合,催生出了云电脑、元宇宙、自动驾驶等新物种。张建锋认为,未来所有数据都将上云,“每个人、每个企业在云上都有一个专属空间,所有的计算负载可能都在云上发生。”
13年前,杭州还没有云栖大会。
那时只有一个关注“地方网站发展”的论坛,刚刚成立的阿里云拉起了全国200家网站,从解决中小站点的技术问题起步,立足于一众“站长”和开发者,探索下一代计算技术的可能。
2015年,随着“云栖大会”正式定名,一条关于“云计算”的主线逐渐变得清晰。此后虽然历经技术浪潮和市场风向的转变,但阿里巴巴对云计算的决心和展望,始终未曾动摇。
刘湘雯回忆,最初的开发者大会虽然规模尚小,但是非常“有朝气,有生命力”。这种朝气和生命力也正是云栖大会一以贯之的“精气神”,观点交融碰撞,万物栖身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