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商

天下网商

公告

记录互联网商业的人物和故事。

统计

今日访问:8129

总访问量:5785819

年入7000亿,它超过华为、腾讯,成广东民企“一哥”

2022年11月02日

评论数(0)

天下网商 章航英

编辑 吴羚玮

最近,广东民企“一哥”换人。从营收来看,正威国际集团以2021年超7200亿元的营收登顶,华为排第二,腾讯则排在第三。在今年9月份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正威位列第四。

2022年福布斯富豪榜上,今年54岁的正威集团掌舵人王文银以177亿美元(约人民币1200亿元)身家位列第91名,位次超过被更多人熟知的雷军、王兴、刘强东等人。

正威集团官网介绍显示,其是一家以新一代电子信息和新材料完整产业链主导的高科技产业集团,近些年也涉足产业投资和产业新城开发、交易平台等业务。

在资本圈,王文银是风云人物,但由于做的是To B(面向企业)的生意,大众对他本人及其公司多少有些陌生。

这个安徽农民家庭出生的商界大佬,在上世纪90年代南下深圳掘金,如今手里有20多座矿山、超千万吨铜矿,被称为“世界铜王”。

不过,正威的赚钱能力,似乎比人们想象的低不少。譬如,其2020年收入6178亿元,但净利润仅为134亿元,利润率仅为2.17%。

这究竟是一家怎样的企业和一位怎样的创始人?

“家里有矿”,但赚得不多

与华为一样,正威集团并没有上市。王文银曾解释,一是因为公司低调的作风,另一方面资金较为充沛,上市动力不强。但2017年,正威集团将一部分玻璃材料业务剥离,通过子公司正威新材在A股上市。

由此,正威新材对外披露的财务数据,成为公众一窥这家企业的侧影。目前,正威新材的市值在87亿元左右。正威新材去年收入近15亿元,同比下降10.36%,净利润4000多万元,已经连续四年上涨。但今年上半年,利润同比下降13.8%。材料行业与经济发展周期密切相关,从中可见正威的业务需要承受一定的经济波动性。

2021年,正威的年营收突破7200亿元,位列2022年世界500强第76位。正威在官网中这样介绍:在全球有超过10km2的商业开发园区、1000km2采矿区等,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总价值逾10万亿元。

有网友评论王文银:真·家里有矿。

王文银曾在接受采访时介绍如何在铜矿业赚钱,主要依靠的是“五差”,分别是时间差、利率差、汇率差、积差和价差。“比如说今天伦敦的铜大跌,明天上海一定大跌。但是这个时间差很少有人能够把握,我们把握……太平洋的水、大西洋的水、印度洋的水永远不可能是平的,你可以用每一个海洋之间的不平赚出利润。”

这听起来技术含量并不高。此外,他强调获得市场话语权。“以200万吨铜线采购额为例,仅压低1%的价格,就有超过10亿元的利润。”

尽管营收庞大,但是正威的赚钱能力远低于人们的想象。其2018年因参与上市公司股权投资披露的财务报表显示,当年收入1586亿元,但净利润仅38.17亿元,净利润率仅2.4%。这一年,它的的资产负债率约为40%。

2020年,正威收入6178亿元,但净利润也仅134亿元,净利润率仅2.17%,同行净利润率在20%左右。这一年,腾讯利润千亿元,华为净利润也有646亿元。相较之下,正威逊色不少。

“隐忍”又“疯狂”的“中国铜王”

王文银微胖、留着代表性的光头,虽面相和善、个头不高,但据传气场逼人。熟悉王文银的人曾评价他为人隐忍低调,目标是将公司做成“隐形冠军”,做事透露着一股霸气和狠劲。

公开资料显示,1968年,王文银出身在安徽一个农民家庭,学生时代干了不少农活,割草喂猪、插秧、种土豆……他深知读书是改变命运的机会,通过努力考上了南京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一个体制内单位。尽管每月有400元收入,又是铁饭碗,但不久后他还是辞掉了工作,南下深圳打拼。刚到深圳时,兜里只有10块钱。

在深圳打工期间,王文银做仓库管理员,他记住了仓库缆线、插头等数千件物料的编码,在老板询货时随时能背出来。后来他转做销售,靠着提成能年入千万。

追溯正威的历史,有三个关键时刻。

第一次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靠销售赚到第一桶金的王文银认为这是创业的好时机——房租和设备成本都低。另外,他选择租设备而不是买,因为这样可以租下多10倍的机器。由此,他的厂成了当时中国最大的插头厂之一,一年销售数亿元。

第二次是2003年非典疫情。在大家都变得更保守时,王文银拿下了全球各地的铜矿区。这让他的产业从加工端延伸到上游原材料端,这些铜矿在疫情后价格暴涨,正威企业规模也膨胀。

第三次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王文银再次出手,并购了全球多家铜加工企业,并在全国各地建立产业园。这之后,正威集团打通多个产业链,跻身千亿集团。

这个从“小镇做题家”起步的创业者,在不断通过产业升级将材料卖出更高价的过程中,也乐于显示自身的财富——《财富》记者曾探访正威总部,用“金銮宝殿”形容:“前台的用料是汉白玉,员工用的办公椅全部是价格不菲的红木家具,上面刻着精美的手工雕花。墙边一溜儿员工用的衣柜和文件柜用料是小叶紫檀和黄花梨。几百米会议室里摆着硕大的金丝楠木会议桌和紫檀龙椅……”名贵家具、玉石、字画,成了这家公司的另一标签。

如何跨越周期?

不久前,因掌舵人范红卫成为中国新女首富,江苏石化巨头恒力集团成为关注焦点。

从对时代机遇的把握、创始人特性等方面看,正威与恒力集团的发展有诸多相似之处。

首先,二者都在上世纪90年代,依托当地的产业特色,从加工一路追溯到产业链上游,实现全产业链布局。恒力将盘来的纺织厂做大后,逐步开始生产织布用的纤维材料。正威集团也是从一个电源插头代工厂,将生意延伸到产业链上游,在全球买下了多个铜矿,后来生意逐渐延伸到半导体等领域。由点及面,最终形成全产业链及多元集群产业模式。

其次,把握危机,逆势扩张。恒力和正威都选择了在危机中加大杠杆,完成产能跨越,弯道超车。

再次,实现产业迁移。恒力后来从纺织业延伸到石化更多领域,实现了从“一匹布到一滴油”的转变,如今也在研发诸多新材料。正威则“从石头做到插头”“从沙子做到芯子”,如今通过布局电子信息产业进入全球高精尖领域。

他们的崛起与发展有眼光独到的必然,也有时代催化的偶然。而如今,市场环境不断变化,他们也在面临新的挑战。

恒力石化在今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增收不增利的成绩单:营收1191.55亿元,同比增长13.94%,归母净利润为80.26亿元,同比下降7.13%。2022年上半年,恒力石化资产负债率74.96%。

近几年,正威的负债率也一度达到40%,其频频拓展业务,涉足房地产、产业园等地块运作。2020年,王文银曾入股恒大50亿。恒大债务危机后,王文银选择将这笔投资债转股。

据钛媒体报道,正威国际集团近年来频频进行小额股权质押,2017年和2018年将所持有的全威铜业3.7亿元股权分别出质予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分公司,2019年9月,山东正威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5亿元的价格被抵押给山东国惠投资有限公司,2020年1月,安徽宿松汉玉矿业有限公司以2.3亿的价格被抵押给龙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香江支行。

看起来,不缺钱的正威也有些缺钱了。

企业是变化着的。“做企业本质上是人才迭代与思想迭代、产品迭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保持绝对的警觉性,要有显微镜的二维境界,也要有望远镜高瞻远瞩的境界,这样才可以跨越一次又一次的危机。”王文银曾这样说。不知正威还将在这个变化着的时代里如何表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天下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