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商

天下网商

公告

记录互联网商业的人物和故事。

统计

今日访问:9196

总访问量:3375255

“北上”整整七年!这家公司的“长期主义”项目,已触动6.5亿人

2023年04月26日

评论数(0)

天下网商 叶晨

编辑 李丹超

一年的生计,大多始于春天。阿拉善盟阿左旗的农民梁存新把堆成茬的花棒装上沙地车,运往荒漠下种。这种豆科植物,能剥出黄色花荚里的果实炒着吃,从贫困户熬过来的老梁小时候便吃过。但如今,它们对居住在这片荒漠上的人们来说,还有其他的意义。

等到了秋天,25岁的浙江女孩祝雁俊会如约来到大西北“数树”,她是国家林草局华东调查规划院验收员,这是她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在早秋的戈壁滩数树有些单调,走两三步摁下几次计数器,在数千次的重复操作下,她一天要数清3-4公里的新树带。

只要不下雨,西安小伙刘双明都会每天走步、骑车,然后坐公交和地铁通勤,就是为了多积攒一点“能量球”。他知道,平时多攒一点,更多的新树便能在下一个春天被种下。不知不觉间,刘双明在支付宝蚂蚁森林里种下了2000多棵树。

循环往复的坚持,改变了这群人的一些生活观念、工作习惯,甚至对中国生态地理的认知。而每一次新认知的起点,或许在于每年最为关键的春种。

4月22日,在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蚂蚁森林春种活动”中,4万多棵沙地云杉启动种植,它们由全国3400多万名网友在今年植树节期间通过线上“浇水”申请,再由蚂蚁集团捐资支持种下。这片云杉林也将成为浑善达克规模化林场的一部分。当天,蚂蚁集团宣布将在三年内再捐资1亿元,支持当地生态治理。

此时距离蚂蚁提出公益种树已有七年。在七年环境的变与不变之间,蚂蚁森林如一枚铆钉般,越钻越深地践行着这份“长期主义”。

长期信念:每次“种树”,都是对6.5亿网友期待的回应

这是云杉春种的前一天。克什克腾旗刚下过一场小雨,天湛蓝,云脚落在蒙古高原的山坡上,一群人带着对种树、减碳、大厂ESG战略的好奇,聚到了这里。

他们是网友、玩家、媒体人……蚂蚁森林运营了7年,这款“公益游戏”让许多人对其背后的故事充满好奇。

入夜的一场小型交流会上,蚂蚁集团可持续绿色公益部总经理轻如坐在长桌的中部位置,准备面对来自他们的提问。

“在和社会价值相关的方面,蚂蚁集团基本上都有一个面向C端用户的对应产品,比如说蚂蚁森林、蚂蚁庄园、芭芭农场等,所以这决定了业务需要有专业的人。”在蚂蚁集团工作了近17年,轻如负责的业务板块几乎始终在与C端用户打交道,在她看来,蚂蚁森林能够成功坚持下来并成为“长期主义”项目,与培育一支懂用户、会创新、爱公益的业务团队密不可分。

轻如(左一)在春种的现场

时间溯回至2016年8月。彼时,即将在杭州召开的G20峰会提出了绿色主题,但人们对于绿色低碳生活的理念尚不明晰。蚂蚁集团内部有人提出:“我们不妨就种树吧,让用户做点贡献、平台做点贡献。”很快,这个声音又结合各部门众人的创意,最终汇成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以“帮用户种下一棵真树”作为激励点,带动社会公众去认识“低碳”概念,让每个人都能投入减少自身碳足迹的实际行动。

初期,蚂蚁森林要面对的是一场国内完全没有可参照经验的公益实践,需要深入思考用户的体验,以及如何与用户构建亲密又透明的关系。于是,团队开始不断做加法、做尝试,一边将绿色骑行、公共交通出行、无纸化消费等低碳体验慢慢融入大众生活,一边持续走访中国西北、西南等地区,为用户不断寻找感受度高的自然保护项目。“蚂蚁森林能够走过7年,需要这种几乎算是执念的浪漫主义情怀。”

长情的坚持赢得了众多拥趸,也让团队感受到社会公众期待的压力。2021年5月,“双碳”相关话题热度高企,然而彼时许多人对碳知识并不了解,有人发表视频,质疑蚂蚁森林意在将数亿用户的个人碳减排“打包”卖到碳市场牟利,随即又有一大批自媒体跟进讨论。在这次的小型交流会上,有人再度抛出了这个疑问。

轻如曾经对此发表过一篇声明,进一步向社会公众解释了碳汇知识,以及蚂蚁森林公益的初心和继续做下去的信念。

在这份声明中,蚂蚁森林向公众澄清了几个关键问题:每一棵树一旦捐出,即属于国家、属于社会,树木及碳汇权属均不属于蚂蚁;蚂蚁森林的“绿色能量”只是一种量化个人碳减排、普及低碳生活理念的虚拟积分,不具备交易属性,如果未来个人碳减排能交易,收益也属于做出减排的每一个人。

时至今日,蚂蚁森林用户的数量突破了6.5亿人。

更多用户的期待,让轻如和团队愈发重视大众情绪、大众知识的变更。“蚂蚁森林不是一定要去做成一款有多少用户喜爱的产品,而是需要它能让用户明白生态保护、绿色低碳的意义是什么?在发展的同时,它必须去考虑给用户现在带来什么、今后带来什么。”轻如认为。

长期合作:与专业的人同行,科学地去做“十年树木”

从克什克腾旗到春种目的地浑善达克规模化林场,车程大约50分钟,路上时陡时颠,是拉力赛车的天堂、马路新手的噩梦。类似的戈壁路,梁存新在自己的老家阿拉善也经常开。

他不擅言辞,但只要谈及种花棒的时候,声调和描述就会铿锵有劲起来——“用心才能种好”,是他嘴里反复念叨的高频词。2017年春天,老梁种下了蚂蚁森林的第一株花棒,因为照料得当,他栽的花棒在沙漠中长势喜人、被成功验收,也拿到了逐渐让全家人创收脱贫的种植补贴。

之后,老梁一跃成了阿拉善大漠里最积极的种树能手:他在种植花棒的戈壁荒漠围上围栏,防止骆驼、驴子和其他动物闯进来,每天人还要去地里转一圈;他也是蚂蚁森林公认的“花棒大叔”,带着工友一起栽培6年,最早的花棒都已长大成林,灌木“冠幅”达到2-3米。

“花棒大叔”梁存新

蚂蚁森林布局的7年间,专业的植树人让原先的沙坡变为一片花海,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成果,都能在这段期间内完全呈现。

两年前,有网友在阿拉善自驾时发现,路边蚂蚁森林梭梭树种植地区里“没有树”,随即这篇博文被顶上热搜,蚂蚁森林立即承受着舆论的压力。后来,公益组织和地方执行机构奔赴现场核实情况,发现“没有树”是因为这一年干旱天气下、地块土壤条件更加恶劣,大多梭梭树正在“缩水求生”。

这也让团队更加坚定,种树绝不是“一捐即了”,为了让后续用户更直观地看到自己为自然做出的贡献,蚂蚁森林想到了数字技术赋能。

张弓曾为NASA工作8年,回国创业后,他开始用遥感技术监测地表变化,通过卫星获取的大数据研究农业和生态。在蚂蚁森林的邀请下,他成为了第一位看到网友种树分布全貌的人,也是第一个从太空“检查种树作业”的人。

张弓清楚,所谓帮大家检查蚂蚁森林的作业,其实是把网友们最关心的信息,以真实、全景、及时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是人类去改变自然、在大地做雕刻的一个过程,我们又通过遥感等技术方式把它记录下来。”在戈壁荒漠上种树,不仅需要面对存活率的问题,形成规模通常也需要耗费10年甚至更久,他想为大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让大家得以看到蚂蚁森林时空上的全貌,“它并不是一个小的工程,也不是一个短期的事情,是一个点滴形成大海的过程。”

蚂蚁森林9号林种植前后的局部照片,白点为被种下的梭梭树

除了通过卫星为蚂蚁森林“检查作业”的科学家,蚂蚁森林7年成长的背后,还有搭建了全套碳账户、并用蚂蚁链连接起用户的工程师和运营者,以及各类公益组织、专业协会共同参与到整个项目的规划、落地和呈现。

这种长期的内外兼并、开放合作的机制,既保障了生态修复保护领域科学性、专业性,也对社会公众的公益期待负责,确保每一棵树都能被真实种下、认真对待。

长期进步:不光种下4亿棵树,蚂蚁森林还在做“升级”

祝雁俊第一次去西北验收蚂蚁森林,是在2021年的11月,戈壁滩里突然飘雪。

“我们工作的地块位于海拔超过3000米的山地上,坡度很陡,地上也没有太多植被,一不留神容易滑下坡,我记得这趟在那里摔了好几跤。”这一次验收,全靠当地种树的工人搀着走,她才能撑着数完树。

如今,不仅是中国的西北,祝雁俊基本每年都会花一两个月的时间,去各地验收蚂蚁森林项目。数树之后,她要把数据、情况整理成外业调查表,每次回来,厚厚的一沓纸质表格给女孩的行李额外增加了负重。

这一次,蚂蚁对内蒙古的森林项目追加了1亿元捐赠,又会有许多新树等着祝雁俊去数。从2016年上线至今,蚂蚁森林见证了超过6.5亿人的低碳生活,同时也通过公益捐赠的方式,在中国11个省份及地区种树超过4亿棵。如果以祝雁俊一天数3000棵树的常规工作量来推算,这件事如果要一个人完成,差不多需要日以继夜花上365.3年。

浙江女孩祝雁俊在西北的林场进行验收数据统计

新的森林不断被种下,人们对生态保护的认知也在加深。蚂蚁森林官方微博发布过一则“冷知识”:据不准统计,有接近一半的人第一眼会把“梭梭树”看成“俊俊树”。而从当年经常错念“梭梭树”的名字,到现在每天习惯做低碳、收能量,逐渐熟悉生态保护的地理环境,数亿用户只经历了短短7年。

不过,蚂蚁森林希望向用户呈现的,还不光是种树的故事,也有整个自然保护体系相关的理念。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蚂蚁森林联合17家公益合作伙伴,在13个省份及地区参与共建了24个公益保护地,面积超过2700平方公里,守护了1600多种野生动植物;在海洋保护方面,从去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起,蚂蚁森林又在山东、福建捐资支持“海草床修复”和“红树林修复”,并上线公益互动“神奇海洋”,新开了海洋保护相关的自然科普。

在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蚂蚁参与保护滇金丝猴等珍稀物种

当下,蚂蚁集团已经将“生态修复与保护”作为ESG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议题之一。作为这一议题的主要呈现,蚂蚁森林也用实践证明企业面向自然的投资应该走“长期主义”。今年4月,“蚂蚁森林生态绿色发展基金会”通过了民政部门的登记注册,该基金会将引入蚂蚁集团之外的理事机制进行管理,与全国各地的政府部门、公益组织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科普、环境研究等更多样的合作。

从“公益项目”到“公益基金会”的升级,意味着6.5亿人参与的蚂蚁森林即将步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天下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