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玩思维

筷玩思维

公告

筷玩思维已发展成为全网坐拥300万粉丝的餐饮产业媒体。2021年2月,战略合并重组“伴伴”子公司后估值近4亿,向餐饮产业服务集团全面转型。官网:www.kwthink.cn。

文集

餐饮(2)

统计

今日访问:407

总访问量:325520

持续震荡,和府捞面这碗面还能捞多久?

04月01日 14:37

评论数(0)

和府捞面

出品/筷玩思维

作者/李春婷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和府捞面大面积裁员的消息引发了餐饮业普遍关注,这距离其开放联营模式仅3个月而已。

据中国网财经报道,自去年12月底至今,和府捞面已进行多轮裁员,裁员人数接近整体的三分之一,“有的部门几乎被团灭,有的部门已有撤销计划。从一线储备店长、督导到公司总部多个部门,均有不同身份、职务员工被裁”。

和府捞面再被曝大规模裁员,创始人李学林管理风格遭质疑

据筷玩思维了解,和府捞面本次裁员主要集中在公司总部,涉及员工比例达20到30%,补偿标准为N+1或N+1.5。

有业内人士表示,和府捞面高管频繁更迭和反复裁员背后的原因在于“企业文化和管理体制”。

据中国网财经报道,公司创始人李学林尤其看重员工“执行力和忠诚度”,和府的企业文化有一条就是“绝对执行”,如果员工对公司尤其是上级领导的要求反应太慢,或者没办法快速适应和府的节奏,“那个把月也就干到头了”。

该说法同样得到和府内部人士确认。一位接近和府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公司创始人李学林对公司的掌控堪称“极致”,“VP级高管之所以干不长,就是因为李学林什么都管。大到公司战略,小到门店装修用什么材料都要他定。高管自知没什么权力,自然也就随便他。如果大环境好业绩增长,自然相安无事,但如果业绩出了问题,他又会怪高管管理不力”。

该知情人士坦言,和府捞面内部鼓励甚至要求越级汇报,每天的工作不仅要汇报给直接上司,还要汇报给上司的上司,此举虽有利于细节管理,但也容易引发矛盾,或许也是导致高管频繁离职的原因之一。

在公司业务层面,李学林的决定则更为“随意”。

据业内人士消息,在2023年底正式官宣开放联营之前,和府捞面实则早在2022年就悄悄开放了加盟。“当时确实准备大干一场的,团队负责人到位之后,也迅速拉起来了一个二三十人的队伍。结果没几个月风向变了,人都陆陆续续撤了”,直到2023年,出于上市前的拓店压力,李学林才又招聘了一位联营副总经理,并从其它部门拆借部分人手,这样才快速搭起了联营业务负责团队。

事实上,和府招完人又裁掉的不止加盟团队。据知情人士透露,在和府此轮裁员中,新零售部门有可能被团灭,而该部门正是李学林在2023年贺岁信中提出重点布局的三大事业群之一。

若“新零售部门有可能被团灭”的说法属实,这意味着和府捞面的公司战略和业务或许会生变,能否顺利上市也就被打上了大大的问号。

熟悉行业的人都知道,和府捞面在2022年共有近10名VP级高管离职,涉及的部门不仅包括产品、运营、IT、品牌、加盟、开发,甚至还包括行政。此外,2022年上海疫情爆发后,和府捞面开始进行第一次降薪,持续了数月后恢复。“当时是VP级打3折、总监级打4折,剩余员工5折或者6折”,和府捞面的第二次降薪发生在2022年底。

除了高管离职和员工降薪外,有数家供应商还透露称,“已经过了合同规定的付款时间,但仍未收到和府捞面的相应款项”、“以前和府打款很快的,现在不知道为什么也慢下来了,只能求着催”。

3年累亏超7亿、持续震荡,和府捞面这碗面还能捞多久?

根据披露,在2020年至2022年,和府捞面的母公司“江苏和府餐饮”分别实现营收11.07亿元、17.32亿元和14.56亿元;归母净利润则分别为-2.06亿元、-2.11亿元和-2.99亿元。也就是说,在疫情的三年里,和府捞面持续亏损,每年亏2个多亿,三年亏了7个亿。

靠“在书房里捞面”的文化氛围出圈的和府捞面,经历了市场好奇、资本垂青、大举融资开店后最终又被市场抛弃,三年连续亏损。至于2023年整体的数据表现,因为和府捞面至今未披露,我们也就不得而知了。

有评论指出,“和府捞面比高端够不着真正的贵价面、比性价比远不如重庆小面等平民面食,不上不下的和府捞面陷入了中间地带的尴尬”。

和府做的是书房养心面,自然与快不沾边,不仅是发展不够快,顾客消费也不够快,门店更是少见有排队的。

再从和府门店的重装修模式来看,40元左右的客单实则并不高,但重装加非快餐的客单无形中给顾客投射了“贵”的标签。

在实际体验中,和府的门店通通是半自助的点、用餐模式,这也无形给品牌方套上了“快餐”的认知,和府集团拿了资本的钱,走的也是很资本化的快路子。而我们如果将其品牌标签、品牌认知、门店体验再加上品牌发展的慢思维结合起来,就不难发现其中的波动点,这类波动点是矛盾点,更是品牌发展的硬伤。

在这样的波动硬伤下,和府这碗面还能捞多久?书房面生活需求的生命周期还有多长?和府捞面主品牌未来是否有新招可玩?这可能才是和府集团近期需要解决的事儿,而不是一味地开新店与布局新品牌。钱解决不了以上问题,这也不是钱的问题,实则应该是发展的问题。

和府捞面开放加盟后,其单店投资预计在100万元以上,而根据NCBD(餐宝典)的调研,2023年,在餐饮创业者单店投资意向中,可以接受100万元以上的仅占5.3%。

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来,和府捞面还多次陷入预制菜和“料理包”的漩涡,但该公司从未正面回应过舆论的质疑和关注。

书房养心面还香吗?一旦顾客好奇心红利没了,加之疫情的后遗症还在、资本抽离,和府捞面想要扭转局面也就难上加难。

结语

吃一顿饭人均40元左右的价格,这在疫情之前可能并不算什么,但在疫情后至今,这个价格对于一碗面来说,性价比明显不足。

在筷玩思维看来,和府捞面在面食上做了不少创新,但根本问题没有解决,也就是性价比的问题。一旦这个问题处理好,企业的竞争力就可以提升一个台阶。

面食归根结底是一种大众餐饮,吃饱、吃好是最大痛点,也是永远值得深耕的核心,而并非其它外在的附加内容。疫情已经过去,顾客倾向于经济实惠又具备品质的性价比消费习惯却保留了下来。如果和府捞面可以开发出口味、份量、价格更贴近大众化消费水准的产品,而门店的气质只是锦上添花,则不乏顾客的坚定选择和薄利多销的利润效应。

有《中国中式面馆行业发展与消费行为监测报告》显示,51.5%的受访者单次面食消费金额为16-30元。受访者在选择中式面馆时会关注味道、口碑以及价格,分别占比73.9%、62%及54.9%。这种“务实”、“降级”是三年大疫留下来的典型消费形态,也暗含了大众餐饮的底层逻辑。

在2019年之前出现的大众餐饮品牌化、个性化、风格化几乎达到了一个小高潮,诸如和府捞面这样标新立异的品牌顺势走向巅峰,但并不意味着底层逻辑不再起效,极端的疫情把一切又拉了回来,同时又把品牌调性高、溢价也高的餐饮公司很快推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在当下这种消费态势,“可以买贵的,不能买贵了”,归根结底,连锁面馆依然还得是“性价比餐饮”当道。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筷玩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