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零售记忆

我的零售记忆

公告

写下《我的零售记忆》对自己工作的督促与交待,在零售领域中有所作为。热爱零售业的朋友请加我QQ1733363587;我们一同为零售业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统计

今日访问:143

总访问量:15366663

我的零售记忆

2012年05月12日

评论数(8)
  我的零售记忆(仅以此文纪念我的零售两周年)
 
  上海某超市市场调查(单一某门店,有效问卷人数100人)

  1 请问您选择某超市购物的原因 过来路程方便 商品质量好 商品价格便宜 服务态度好 商品齐全、不会有买不到想要的东西感觉 卖场环境好 其他

  20.00% 20.00% 0.00% 35.00% 11.00% 12.00% 2.00%

  2 请问您觉得某超市的商品质量如何 非常好 一般 极差

  12.00% 59.00% 20.00% 9.00% 0.00%

  3 请问您觉得某超市的商品价格如何 很便宜 比较便宜 差不多 比较贵 很贵

  0.00% 2.00% 31.00% 52.00% 15.00%

  4 请问您觉得某超市的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如何 非常好 一般 极差

  48.00% 45.00% 7% 0% 0%

  5 请问在不用考虑交通便利的情况下您会首选哪个中小型超市购物 某超市 联华(华联) 伍缘 迪亚天天 好德 可的 喜十多

  26% 46% 19% 7% 12% 0% 0%
 

    我是在某超市一个门店调查的,那个门店的附近情况有特殊性;所以调查出来的结果肯定有些片面性。 此门店对过有个华联加盟店,这个加盟店针对我们门店的商品价格定价;大部分的商品比我们便宜。所以第一个问题的调查结果虽然有些出乎意料,但是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在某超市工作了近两年连内部员工都觉得某超市的商品价格是比较贵。但是我觉得市场调查某超市这种类型的超市应该排除大卖场在调查时应明确说明比较的对象大卖场不在范围内,不过即使去掉大卖场,因为上海有大量加盟店的存在所以价格上也存在很大劣势。

    一、对于一个超市来说除了知名度、品牌口碑、宣传外;便利性和消费者的需求性是最大的优势,超市之所以能获得发展生存,便利性和消费者的需求性是第一要素但是现在随着超市的普及化,尤其是上海地区超市的覆盖率是非常高的;所以对于消费者来说附近周围就有超市,那么超市的便利性和需求性这一最大的优势在每个超市都有的情况下便相互抵消了。

    对于大卖场来说便利性也是最重要的第一要素,虽然大卖场现在普遍给消费者商品价格和商品齐全度要比中小超市好很多;但是大卖场对中小超市之所以抢占了大量的客源是源于大卖产的免费班车;应该说免费班车的开通不仅仅提供了消费者的便利性,更是一个良好的宣传及对消费者最实际的服务方式。

举两个例子

1、我先前住的地方有个大卖场(四层楼04年之前开的)在上海市内环中山北路靠近曹杨路那;属于上海市环线内,交通便利三四号线大量公交车有站头下来走两分钟就到了;卖场位置也是在大马路上;初开业时生意不错,后来随着卖场越开越多,但是这个大卖场一直没有开通免费班车;后来生意就越来越差;088月关掉了。

2、后来我搬家,搬到中环线外一点的地方;那里有个800平方米的超市,附近还有些小型便利超市;随着居民越来越多的搬到那里,这个超市的生意初期还可以,但是那家店是个加盟店,和许多加盟店的通病一样进货渠道不是很正规,商品质量或多或少不是那么正宗。而当时这个地方大卖场的免费班车没有开进来,在加上交通非常不便;这家店的生意还是可以的。从08年开始那里交通情况逐渐改善到了09年初大卖场的免费班车也开进来了。这个超市的老板不停的抱怨生意越来越差,终于在09年年底把超市关掉了。

其实通过这两个事例不但反映了便利性的重要,更反映了现在零售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第2个例子我觉得那个超市很可惜,那个超市大概是04年开的,期间它有唯一的便利性长达45年;可惜它的老板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便利性及开的时间早来确定优势,在超市关门的一个月前我听到过那个老板抱怨的话:“还说随着搬迁来的居民越来越多生意会越来越好,现在生意越来越差了。”我觉得吧这老板不看自己经营的问题,不趁拥有唯一便利性的时候做好确立商品质量和商品价格及服务;反而寄希望于附近居民的增加。可是他不明白居民很早就抱怨这家超市商品价格贵质量也差,早就期望有免费班车或者附近新开超市;所以一旦免费班车进入,这家超市立刻就毫无生意。

     二、在上海如今大多数的超市都有了知名度、品牌及便利性。那消费者要选择去哪家超市购物(特指一般超市都有的商品)那就要看商品的质量、价格、服务了。这三者最重要的在我看来首先是商品质量、其次是价格、最后才是服务。所以我调查问题的设置先后顺序就是这样排的。这三者加起来就成了消费者的口碑。下面我说说我从小到大对超市的认识:

       小时候我住在上海的两危房里,村里有两个小摊头和两个小商店;那时候买东西都喜欢先到小摊头去买(只是买些小孩子吃的玩的),那两个  小摊头的老板都是我们这个村的;一个是胖胖的老奶奶,一个是瘦瘦的老奶奶;我和我的小伙伴说买东西通常会说我到胖奶奶那里去买东西或者我到瘦奶奶这里去买东西。我比较喜欢去胖奶奶这里买东西,我的小伙伴们喜欢去胖奶奶那买东西因为胖奶奶那离他们家比瘦奶奶这近大概十步路。而我家从后门出去离胖奶奶那摊头近,从前门出去则离瘦奶奶这近。但是我也喜欢去胖奶奶那买东西,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的小伙伴去胖奶奶那买。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和胖奶奶是住同一排房子的;我小时候更把她当成自己的邻居。那时候两位老奶奶的小摊头卖的东西都是小孩子玩的和吃的,东西比起两个小商店来说要没有他们齐全;所以长大点后也经常去那两个商店买东西。这两个商店一个离胖奶奶摊头10步远,另一个离瘦奶奶摊头20步远。比较奇怪的是我小时候比较喜欢去那个离瘦奶奶摊头20步远的商店,具体原因是我上学路上路过那个商店所以在那个商店买了多了,而休息在家时因为首先想到去那个经常买东西的商店;就很少到另一个商店去买东西。

       后来记不清是94年还是95年时候,我家村里附件开了个联华超市;那时候人也长大点了,虽然还是到村里小摊头和商店买东西。但是也经常跟着妈妈去超市买东西,由于超市东西比较全购物比较方便另外和大人一起去比自己去商店买吃的东西多得多;所以越来越喜欢去超市买东西。这个联华超市开张后的第二年,在大概距离联华超市大概300多米的地方开了个永昌超市;当时永昌超市在开业前在附近做了大量的宣传,开业第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去了。那第一天开张人是非常多,那天他们搞个活动是满百送礼品,当时问了他们送什么礼品工作人员对我不确定的说好像是洋娃娃。那时候90年代中期100元还是挺值钱的,在加上送的东西对我来说没什么吸引力;那天我没缠着妈妈买满一百元东西。后来有一天我们去联华超市购物,我妈妈和我说永昌超市一开对联华超市肯定有很大影响,我那时候说没啥影响吧。妈妈就随口问了一下联华超市的员工,那个员工马上说影响生意很厉害的。现在想来那个永昌超市地段在马路转角口,面积要比联华超市大;东西相对来说齐全;所以一段时期内要抢了联华超市不少生意。

       98年姑父带我和表妹去刚开张的家乐福武宁店,那是我第一次去大卖场;我和妹妹争着要推购物车(小孩子第一次接触这个东西觉得好玩);毕竟我是哥哥我就让她了。那次我们买了80多元的商品,具体买什么记不清楚了;只记得姑父说新开的大卖场好便宜买了半车东西只花了80多元。

       那时候毕竟小,家乐福对我来说有点远那次去了家乐福也就有一段时间没去了。后来家里周围很多超市陆续开起来,有我之前举例1的超市;还有华东师大旁边的好又多。胖奶奶和瘦奶奶早已不摆摊了,我常去的那个小店改成了棋牌、镶牙。武宁路家乐福免费班车什么时候开进来的记不清了,免费班车开进来时我也长大些了,去家乐福的次数也多了;那时候家乐福生意真的很好,每次去家乐福总是会听见有顾客感叹家乐福生意这么好一天要赚多少钱。不过我毕竟是懒人而且喜欢省时因为好又多离得最近且价格上没感觉比家乐福贵,我更喜欢步行去好又多;步行过去大概15分钟不到些吧。后来好友多也开设了免费班车。

    

    说了一些小时候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诸如家乐福、好又多这类大卖场一开始用它们的价格和商品齐全的优势吸引消费者;又推出免费班车这一便利手段迎合消费者需求,满足了消费者对距离便利性的需求。而后消费者普遍认为大卖场商品比较便宜后,在逐渐提升价格获得更好的利润。现在消费者逐渐开始认为大卖场东西并不是那么便宜后,在开始搞促销活动、降低一部分商品价格、在价格标识上玩各种营销手段等。事实求是的说大卖场的手段还是比较高明的。而且现在大卖场借助自己的优势不断开拓新分店,进一步扩大自己辐射区与市场占有率。那么中小型超市对于这个情况有什么应对之策呢!我觉得是否可以尝试开拓转让,借力打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发挥自己的优势。

我重点说一下提升核心竞争力,其实前文已经说到了些;一个零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知名度、品牌口碑、企业文化、企业制度及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这些虽然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但是可改善逐渐提高的地方很多。比如知名度和口碑,怎么样提高在消费者心中的知名度和口碑;就是比拼超市的便利性、超市商品的质量、价格、服务;还有营销技巧。

    接下来我说说我所在门店针对主要竞争对手单一那家联华加盟店的优劣对比:

联华加盟店的优势:开店的时间比我们早;与当地的街道政府关系比较好;员工的归属感比我们强;商品进价售价比我们低,销售额毛利率比我们高;开通电话订货有专人送货到顾客家。

    联华加盟店的劣势:经营面积比我们小、商品没有我们齐全、部分商品质量没有我们好、大部分商品不可退换给供应商、总部给予各自门店的支持力度不如我们、店内环境没有我们好。

    其实从双方的优劣对比来看,我们是落了下风的;所以他们盈利我们大亏。我们没有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有些优势反而变成了劣势。

最后我说说我们超市现在竞争力下降的明面上最主要原因:我们和其它超市相比没有明显的优势。

1说到价格我们虽然比便利店,部分标超价格上要便宜较多;可是加盟店及大卖场的价格要比我们更便宜。

2说到服务我们公司倒是一直在抓服务,可是论实质性的服务我们不如加盟店,论礼貌用语很多便利店比我们有优势,哪怕大卖场还有免费班车这一最实质性的服务手段。

等等还有很多方面我就不一一举例了。

    其实这是明面上的问题,明面上的问题都好解决。难的是暗地里的问题:我们的团队是否强大、从员工到最大领导是否有归属感,是否乐意为公司奉献;职业道德个人素质是否好等等这些才是构成公司核心竞争力强弱的重要因素。

    我踏入零售行业已经有两年了,写这篇文章是对自己有个交代。初时进入零售行业,有些天真;想从基层一线做起,做好零售业的同时自己在这个领域有所发展。

    虽然自己没有在公司有所发展有过遗憾,有过不平;但是最近明白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通常情况下一线员工在公司要有所发展,那前提是公司要发展的好;公司发展的好员工才有上升的空间。这两年来我们超市面对竞争对手的冲击,不进则退;确实是在倒发展,所以一线员工不可能有上升的机会。

小时候踢足球时总喜欢帮人少的一方或者看起来较弱的一方,虽然有了我的加入弱队还是经常输;不过我踢得很快乐。现在这两年来我工作中一直挺快乐的,因为我遇到了个好团队;无论是店长财务值班长仓保理货员促销员等都非常不错,这也是我没有发展甘愿待在这个队里的最大原因。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我的零售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