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心。潘

日本便利店的5道作业题

2019年01月09日

评论数(0)

1 、规模扩大 现存店效益下降

到2018年11月底,日本前六大便利店门店总数56445个。前3位是7—11总数20700个,第二全家总数16660个,第三罗森14340个,其中包含了罗森NL的141个和罗森100的794个。

按照10万人拥有数量分布,最密集的是北海道,56.3个,山梨县排第二,为55.2个,东京排第三位,为53.6个。按照总体拥有数量看,东京7302个,大阪3954个,神奈川县3753个,北海道3015个。

令人注意的是北海道,当地老资格seicom有1107个,7—11有1008个,在札幌市,seicom有331个,7—11有346个,竞争局面一目了然。

北海道因为农业资源丰富,成为大家抢占的高地,店铺高度密集。不过,从2018年顾客服务满意度调查情况看,北海道的便利店还是seicom最受欢迎。据7—11总部介绍,2019年将要进入最偏远的冲绳县开店。

2016年日本便利店业界就在讨论,是不是饱和了,到底多少店铺数算饱和啊,4万5还是5万?实际上2018年底很快接近6万个店了。规模不断扩张,不能掩盖现存店铺盈利能力下降的问题。

2017年度数据表明,7-11销售增长0.7%,5年来最低,客流量下降0.9%。罗森销售下降0.1%,增体日销售下降0.7%。临近业态怕便利店挤占饭碗,便利店内部也在思索这道题。

2、 咖啡以后 急需商品新卖点

日本便利店商品结构趋同,类似饭团、咖啡这样的焦点新产品开发不足,已经引起关注。

2011年因为大地震,引发市场出现特殊状况。2012年以后,受香烟自动售卖系统带客影响,非食品增长明显,日配食品大类也连带增长,当香烟效应下降以后,非食品销售也下降。靠日配食品大类、服务类增长,带动整体上升。其中,日配食品大类的上升,有产品结构充实和吧台咖啡带动影响,特别是7—11率先打响

咖啡营销战以后,带动整个便利店相关品类业绩提升。2014年服务类销售业绩增长率下降,总体还在上升状态,这是要归功于功能多样化和信息终端多元化的带来的效果,功能集约化引发了以往盯着商品转向引流集客为主的运营转型。

2015年的情况没有很大变化,不过,信息终端和预付卡等的数据化业务相关服务产品业绩进一步增长。2016年以后的趋势看,增长迟缓,虽然店铺数量不断增长,可是除了服务以外,现存店铺的商品销售业绩实质上是负的,店铺本身的成长在踏步或后退。

今后的动向更值得注意,也许,店铺数量扩大战略真的接近天花板,或者说已经饱和?咖啡以后,下一步依靠什么产品突出便利店特色,是大家都在关注的课题。

3 、加盟业主不好过 面临3重压力

日本旬报社(旬報社)在2018年12月1日出版一本书,叫《不要当便利店业主》,在这本书中仔细分析了便利店加盟业主生存状态,有媒体说比较悲观,不过反映的问题还是值得注意。

保险代理饭塚盛康分析7—11的资料,发现2012年7月1日~2013年6月30日,有43笔加盟业主丧葬抚恤费,合计9亿1100万日元,是通常加班死亡率3倍。

简单归结起来:太累、太操心,还不挣钱。他说,考虑珍惜生命和健康的话,就不要当便利店业主。

压力1:最近5年,包括便利店在内,日本连锁行业总部和加盟店之间,围绕契约和资金纠纷的审判案件将近300件,增加较多,加盟业主有苦说不出。

比如,合同中说好的商品运营业务并不那么规范。很多靠总部代理采购,一些企业的进价比超市还高,注册会计师根本守说,有的成本转移给供应商承担,也许还有回扣。

2016年以来,seicom、全家、7—11、daily等便利店因为让供应商承担宣传费或不合理退货等问题,被公正交易委员会警告,甚至处罚。

压力2:加盟业主的法律身份不清晰。日本没有法律规范便利店加盟制应该怎样,虽然说白领的业主和大企业主在法律上平等,但在总部面前还是打工者。

中野和子律师表示,目前法律环境下加盟业主身份确实不好辨识,不过重点应该是要让总部尽快改善与加盟业主的关系,尊重加盟业主权益。

压力3:劳资双方互相博弈。便利店打工者的就业待遇很低,为此日本政府规定最低工资线和增长比率,按此政策,2019年10月东京将超过1000日元。而便利店为了降低人工成本而雇佣外国劳务者已经比较普遍。

有的便利店将自身社会功能定位为公共基础项目,被法律界人士讽刺道,是用最低待遇支撑公共项目吗?与此相关,店铺接待压力加大,必然造成服务质量下降。

2018年12月20日,日本内阁参与(类似参事)的饭岛勲对媒体说,他去罗森便利店上厕所,店员大声说“没有”。他表示很生气。他后来发现这个店有厕所,并分析认为店员不告诉他的目的是为了省人工,因为清扫一次厕所需要24分钟。如何处理加盟业主的合作关系,是一个长期的难题。

4 、维持款台服务价值的同时 如何推进数据化

2015年以后,便利店都在说积极面对数据化,但是,到2018年,总体对媒体的态度是到2019年逐步实施。数据化主要手段是指手机自助支付。

为什么便利店调子高、步子慢?有一张分析认为,摆脱不了传统客单价乘以客流量的业绩目标是主要观念障碍,没弄清楚新的网络消费条件下,经营生命价值高的活跃顾客的核心问题,而无法替换款台接待营销价值点功能,是难以接受自助服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以7-11为例,2015年11月,7-11在日本国内最早提出全渠道产品omni7,不过由于内部人事变化,这个项目尴尬了,有一段时间公司内部没人敢说全渠道这个事,直到铃木敏文引咎辞职,他的亲属退出这项业务,7-11基本停留在数据化门前。

2016年5月引咎退职的铃木敏文,也许是惦记这件事,对现任社长井阪隆一主要通过关闭亏损店铺、改善收益结构的做法不以为然,批评其数据化改革迟缓。不过他本人一直坚持传统的做法,这本身就有点矛盾。

2016年以来,在井阪隆一的指挥下,数据化逐渐启动,2018年成立大数据机构,7-11希望借助分析客户数据、供应商数据、交通等公共机构数据,建立三重数据体系,提高业务效率,在店面,2019年夏天实现部分自助支付。旗下的ATM机也准备展开刷脸业务。有媒体说,这是因为铃木离开公司以后,大家逐渐放开了手脚。暂且听之。

罗森的数据化政策营销声音很大,依赖于松下公司合作开发自助支付和机器人服务,但是大面积推广也确定在2019年以后,与全家的节奏基本一样。相比较而言,罗森的观念很值得思考,他们的基本态度是,如果数据化降低了服务质量,那么宁可不用了。

显然,他们珍惜便利店服务价值的态度有很大的代表性,但是,如果考虑到便利店自身的同质化竞争、实体店服务产品开发的局限性,则全方位的数据化产品研发、营销就是不可回避的方向,这道题的答案已经比较明朗。

5 、小心处理产品鲜度和自然 健康的价值要求

如果问你,便利店食品健康吗?你怎么回答?

日本有一个调查,对100个35-50岁男性访问调查,80%经常吃便利店食品。在此其中,有70%考虑过对健康影响等营养问题。注意吃蔬菜的占40%,注意热量过大的占34%,注意不重复吃的占30%,注意避免油腻的占23%。

管理营养士川村郁子认为,消费者对于便利店消费的健康、营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要是进一步关注平衡就更好啦。

日本食品制作人.有机餐厅协会(JORA)理事南清贵先生,对便利店食品有专门分析,他主要关注便利店食品添加剂。

比如,关东煮的添加剂中,山梨酸等化学添加剂有抑制微生物作用,可以延长食品保鲜期。以前使用过氧化氢,因为其具有强力杀菌作用,但是过氧化氢具有致癌性,日本国内现在已经禁止使用,其它国家和地区呢,就不好说了。

另外一个是饭团。日本便利店每天大约销售1000万个饭团,年度销售数量约10亿个,销售额4000亿日元。有媒体说,饭团改变了日本饮食。

那么,这些饭团有没有添加剂呢?有。比如保鲜剂、着色剂、pH调节剂,这些添加剂使用广泛,不仅是关东煮、饭团,还有面包、三明治、便当、冷冻食品。其中,PH值调节剂是新型保鲜剂,通过调节食物酸碱度,可以长时间维持食品新鲜程度,但是食用了这种添加剂可以杀死肠道细菌,使总体菌群失衡,影响消化分解和免疫力。

免疫细胞大约有70%在肠道,打乱细菌群结构以后,必然会影响免疫力。作为PH调节剂成份的磷酸盐,会加快体内的锌的流失,缺锌会引起很多问题。 怎样避免使用有害的添加剂,还能够保鲜,这是更多人关心的课题。

日本有专家建议,可以去街边传统饮食店就餐,因为他们现场加工,很少用添加剂,比便利店食品健康。

联商网顾问团主任周勇老师说,第一代垃圾食品是快餐可乐,第二代垃圾食品主要是指中食加工食品,从日本业内人士的分析看,此言所指不虚也。


(作者系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潘玉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禁止转载!)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