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心。潘

崇光西武百货被卖 下一步伊藤洋华堂如何盘活?

2022年11月15日

评论数(0)

来源/联商个人VIP专享频道

撰文/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潘玉明

日本崇光西武百货店,曾经的行业大腕,经过10个月的讨价还价,被廉价出售。

风声属实

对于7&i集团出售崇光西武百货的事情,笔者之前介绍7&i的文章中曾经提到过。2022年11月9日,媒体传出美国峰堡投资集团(FORTRESS  INVESTMENT  GROUP)与Yodobashi(淀桥)控股有限公司(东京)合作,在西武池袋总店、崇光千叶店等店铺开设Yodobashi分店。作为收购合同谈判的条件之一,压缩百货店面积,让家电连锁店进驻,Yodobashi(淀桥)狠狠插上一脚,大幅度地介入百货店黄金地段。

关于议论很久的售价,7&i集团表示,售价在2000亿日元以上,这等于没说,因为当初2005年底收购崇光西武为主体的千禧零售时,就花费了2000多亿日元,折腾16年下来,平进平出,应该算是挥泪大甩卖吧。

2022年1月,美国投资机构提出评估报告,要求7&i保留便利店绩优板块,处置百货店、综合超市持续亏损板块。随后在当月底,有媒体传出风声,7&i集团讨论出售崇光西武。2022年4月7日,集团社长井阪隆一对媒体公开说,公司正在考虑包括出售部分股份在内的经营选择。对于崇光西武事业,在推进结构改革的同时,还将考虑寻找最佳业主。直接印证了2021年7月公示经营计划时所说的那样,为了应对经营危机,公司正在考虑包括出售部分股权在内的所有可能性。内部人士其实已经确认,与崇光西武不顺畅的合作到头了,甚至有人说,7&i集团是先卖崇光西武、再卖华堂,只留下便利店。

据媒体介绍,7&i集团确定出售崇光西武百货店业务,初步要价不低于2005年收购时的2000亿日元,不然就太亏了。但是由于崇光西武有大约3000亿日元流动负债,加上崇光西武百货店事业持续亏损,成长价值几乎为零,所以,在外围看热闹的分析评论者都觉得这个事情很难谈。

2022年5月23日,第二次招标结束,有三家公司对外公示参与。2022年7月3日,FORTRESS获得优先谈判权,多个新闻机构报道说,该集团已经获得话语权,例如《日经新闻》在7月9日就报道说,事情已经敲定。2022年10月26日,公司组织媒体意见交换会,专题回答了有关出售相关细节问题。

命途多舛

从2006年到2021年,崇光西武合并的销售额,从9883.57亿日元,下滑到4576亿日元;营业利润从盈利267.72亿日元,下滑到赤字45亿日元。

1992年,西武有32个店铺,2000年崇光有28个店铺,逐步陷入经营危机。到2022年,两个百货店企业合计只剩下首都圈附近的10个店铺(西武6个、崇光4个),可以说是跌落无底线。

崇光最早源自1830年大和屋,早期在大阪心斋桥做二手服装店。在1970年代以后突然地发展起来,在全国各地展开了多家百货店,1990年代一度号称百货业翘楚。西武百货店在堤清二的指导下,曾经是西武流通集团的核心成员,一时风光无限。从1990年代后期大丸百货店率先开始百货业务变革以后,这两个百货店动作迟缓,眼看着从高峰期快速跌落。

2003年,崇光与西武等三家企业合并,成立“千禧控股(Millennium Retailing)”零售公司,6月1日正式确定为“千禧零售”。鉴于2002年崇光西武两家百货店销售额合计超过1万亿日元,因此,当时的野心是合并以后与高岛屋百货并列,成为日本规模最大的两个百货集团之一。但实际上双方整合并不顺利,两个企业到2004年9月才真正合并。

应了那句古话,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两个企业还没睡满一个年度的踏实觉,2005年12月,7&i集团伸出魔手,收购千禧零售的主导股权,引出一个新的风波。2006年1月,7&i将崇光和西武两个百货店企业纳入麾下,2009年8月1日起,崇光西武组合公司解散,以“Sogo·西武”形式作为7&i集团成员出现在媒体。伴随一个挥泪大甩卖的举动是,2009年8月31日,崇光标志性的心斋桥本店闭店,连同土地和建筑物以379亿日元,便宜卖给了大丸集团,同年11月14日,作为大丸心斋桥店北馆开业,崇光百货用自身的失落见证大丸的战略转型选择。

那么,7&i集团为啥要伸出购并崇光西武这一手?作为当家人,号称零售之神的铃木敏文专门写一本书来解读这个话题,归纳封面一句高大上的话就是:消费者的行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维度,要积极应对这种行为。


7&i的购并方案,最初是想用7-11便利店以及华堂超市在商品开发、制造和渠道组合的成功经验,推进崇光西武重新振兴起来,与集团华堂超市等产品研发机构形成协同发展效应。但是实际运营结果没有出现铃木敏文希望的样子,集团内部各个板块合作不顺,便利店板块不熟悉百货店业务,集团社长井阪隆一曾经在年度会议公开批评百货店事业部不思进取。即便如此,便利店出身的他也拿不出办法改变现状。

到2021年度,面对出现连续亏损的局面,在投资方持续提出分拆业务的压力下,被迫进一步转移战略重心,集中做精便利店,出售崇光和西武业务、考虑如何解救伊藤洋华堂。至于崇光西武百货店的大约4500员工的就业安排,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结构失衡

1990年代担任西武百货店社长的水野诚一,面对出售崇光西武这样的举动,满怀凄凉,他对媒体说:“很显然,这次收购的目的不是重建百货店,而是商业地产项目”,“他们做的这一切都很糟糕,这是决策者社长的责任,我不希望出现这个奇怪的结局”。

但是,现实已经成定局,从以往媒体披露的信息看,7&i决策层本身决策形态比较独特,对各个事业板块有亲疏,出现一些苟且行事,加上外部资本方的压力,对不景气事业的整理终于向前迈进了一步,但是,资本方还要求分割伊藤洋华堂,这可是他们的祖业。

从7&i集团2022年4月份的报告显示,国内便利店业务和海外便利店事业合计营业利润为3831亿日元,合并营业利润为3876亿日元,在集团整体营业利润中占比达到98.8%。伊藤洋华堂营业收益同比下降1.2%,为1675亿日元,营业利润为16亿日元,勉强盈余。百货店和专卖店事业营业收益同比增长4.0%,但出现81亿日元赤字,这已经是连续四年亏损了。

7&i各个事业部结构失衡,管理失序,是一个几乎公开的话题。所有的优质资源集中在便利店事业方向,超市、专门店处于半冷落状态,崇光西武百货店则处于自生自灭状态,这是一个问题,确实很难改变。

对于外界的继续分拆说法,井阪隆一认为,日本大众消费市场很复杂,随着少子老龄化和人口减少,国内的7-11便利店要重新审视商品及服务范围,为了应对多元化需求,需要伊藤洋华堂作为支撑。所以,伊藤洋华堂对于集团是有价值的。

井阪隆一表示,伊藤洋华堂在2022年度将抓紧实施结构改革,争取转入新的增长阶段。话虽如此,在顶层专制关系不改变、数字化技术引入迟缓、一切口气偏向便利店的气氛下,伊藤洋华堂向出现U字回升变革,谈何容易。

伊藤洋华堂从2014年陷入赤字,此后连续四年赤字,2019年恢复盈余,但随后再次陷入亏损。 2021年亏损112亿日元。

在过去的几年里,伊藤洋华堂关闭了无利可图的商店。 截至2016年2月底,共有182家门店,到2022年2月底降至128家。未来有约80家商店需要翻新,到底行不行?

两点启示

第一、中低端百货店已经失去市场价值。虽然7&i与崇光西武有一段不美好的合作,而且铃木敏文隐而不退,多次公开说过对收购这两个百货店的美好期许,多有不甘。但是从日本中低端百货店的市场处境判断,上游有高端奢侈品五大百货店企业占据一线城市,旁侧有系列化专门店依靠低价格、快速更迭,保持商品鲜度优势,类似崇光西武百货店这样上不上、下不下的中不溜百货店,命运已经走向末路,卖掉可惜,不卖掉就是更大损失。

比较而言,中国也已经出现大量类似的僵尸式中低端百货店,在多元化竞争者的逆风中萎靡摇摆、垂垂欲死,等待着谁来接盘。

第二、7&i集团将战略重心放在便利店是合理的。7&i前年花重金布局收购美国的便利店市场,而且从中国等国外市场收获了足够的利润,说明其聚焦核心战略是有效的,类似永旺全面铺开的想法虽然美丽,但是实际运营效果看,缺乏团队凝聚力,决策层的倾向性决定了一部分事业部将成为牺牲品。同时,在数字化普及的背景下,7&i集团缺乏快速应变的技术创新能力。从这个角度看,集团顶层存在专制僵化、火力不足的大企业病。

至于如何调度资源、盘活伊藤洋华堂,发挥集团内部食品开发、加工、组织的优势,是下一个话题。相信,井阪隆一从传递祖宗文化的角度,不敢轻易毁掉伊藤洋华堂,将尽全力保住这块牌子。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