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心。潘

国内高端消费市场降温,SKP们还有成长机会吗?

07月26日 10:06

评论数(0)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 潘玉明

编辑/娜娜

武汉的SKP开业了,很多人议论其生命力,笔者认为乐观。

起码目前SKP店铺品牌是行业的标杆,代表高端服务及奢侈品消费需求的走势,这种消费市场有特殊的构成机理,与当地现有商业的套路有差异,决定了其美好的前景。 

1、SKP一脉有日本百货文化元素

有媒体文章说“SKP”的称呼很奇怪,其实了解日语的朋友就不觉得奇怪了,S、K是源于原名“新光天地”的“新光”两字的日语发音“Shin Kong”的首字母连音,P代表“Place”。 “新光”源自台湾的新光三越,是台湾新光集团和三越集团合作,与1991年成立的台湾企业“新光三越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其中三越伊势丹控股出资43.4%。虽然后来北京的店铺按约定不能用“新光天地”名称,但是从进门迎宾环节开始,依然可以看到SKP运营环节有一些日式百货店的元素。

再看看新光三越集团的动态,2020年,新光集团创始人吴火狮的女婿、新光三越成立以来担任总经理和董事长的吴东兴去世,三越伊势丹控股的村上英之接替董事长,吴昕达为总经理,日式味道更多了。从2023年10月更新的日本资料网站看,新光三越麾下的店铺包括苏州店(2015年6月25日开业),重庆店(2017年8月9日开业), 成都店(2019年12月25日开业)。

当然,两个脉络的店铺的经营手法有很多不同,不过,这些店铺传达的信息都带有三越伊势丹的“尊贵”、“高级”和“城市”、“时尚化”的融合色彩,这种软性文化元素延续的是至诚服务和诚信商品的硬核、是吸引高端消费的根本,比起商品组合本身更有说服力。

从消费端评价,大家看重的是高端品牌商品的正宗、齐全、服务、汇率带来的价值,依此排序比较,以北京SKP为例,其吸纳的是整个华北大区域的特定需求,其会员构成成为开辟西安市场的重要理由。SKP的智慧,在于将日本百货店的某些元素传导过来,转化生成独到的运营法则,又结合了其它元素,在偌大区域鲜有对手,形成独有的竞争优势。

这种运营方略,恰好因应了大陆特有的饥渴式精神需求。

2、大陆高端服务和奢侈品需求旺盛

有日本研究者分析,整体国际奢侈品市场在波动或者萎缩,大家普遍看好大中华市场,尽快有分析说这里消费结构很难理解,在消费极端分化的情况下,奢侈品市场依然火热。

从陆续披露的上半年业绩看,国际奢侈品几个代表品牌似乎多数不太乐观,其中,LVMH一季度总体下降1.6%,主力品牌LV下降2.2%,Kering S.A.一季度下降11.3%,主力品牌GUCCI从前期下降5.9%,本期一季度又下降20.5%,低迷加剧。此外,VERSACE从前期增长1.7%到本期下降6.9%,JIMMY CHOO从前期增长3.3%到本期下降2.4%。KATE SPADE NEW YORK从前期下降1.8%到本期下降5.9%。COACH从前期增长0.8%到本期增长3.6%,保持增长趋势。HERMES业绩最好,本期增长12.6%,而且这些品牌业绩主要增长点是在东亚。 

其实,这不是一时现象,数年前欧美奢侈品市场就开始逐渐理性、冷却,只有大中华区为主的东亚消费市场热情不减,尤其是大陆奢侈品市场深不可测。按理说,中国大陆拥有优秀的工匠人才,高质量的材料和有才华的设计师,消费者的愿望也越来越高大,打造奢侈品牌的要素似乎很齐全,但是并没有出现一个类似奢侈品的存在,因为我们缺乏奢侈品经营哲学:自立、自由、至诚的价值观支撑,愈是缺乏愈是追求,向上层阶级攀爬的饥渴式需求和转移替代消费,是奢侈品品牌无法出生、社交需求连绵不绝的内在理由,由此衍生出正品、高仿真、A货、B货等奇葩市场。

为了求真、便宜、有面子,国内有时不方便,怎么办呢?外溢、东渡。

3、大陆游客在日“吃泡面、买LV”?

大陆的几个SKP店是不够便利的,有时办事急用又来不及跑到北京购买,于是借助赴日旅游名义,一举两得。

2024 年4月17日,日本政府旅游观光厅发布第一季度赴日游客消费动态调查报告。访日游客消费总额超过1.7万亿日元,比2023年同期增长73.3%,比2019年同期增长52%。

就普通游客而言,排在前五位的区域访客消费合计达到1.1807万亿日元,占比66.9%,东亚4个区域合计为1.012万亿日元,占比57.4%,主要贡献者是中国大陆3526亿日元,总体占比20.1%,回到2019年第一的位置,第二位到第五位的是中国台湾、韩国、美国、中国香港。

其中,中国大陆普通游客人均旅行消费额为29.7万日元,远高于整体人均21.1万日元的水平,人均购物消费额为13.3万日元,高出总体人均购物消费额6.18万日元的一倍。

中国大陆游客主要购买的品类包括:化妆品、香水,购买率50.3%;服装,购买率41.2%;医药品,购买率38.2%;鞋、包、皮革制品,购买率27.6%;另外是高价格的奢侈品,包括手表、相机、珠宝、贵金属等。

转眼年度过半,2024年7月19日,日本政府观光局(JNTO)发布4、5、6三个月访日游客消费动态,总体消费额为2.137万亿日元,比2023年同期增长73.5%,比2019年同期增长68.6%,呈现惊人的高速增长趋势。

赴日游客总数为888.9万人,游客人数最多的五个区域依次来自:第一、韩国208.8万人;第二、中国大陆150.2万人;第三、中国台湾144.6万人;第四、美国77万人;第五、中国香港64.6万人。前五个区域中,只有中国大陆人数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75%,与2019年比较,增长最高的是美国54.5%,其次是中国台湾,增长24%。

消费额最高的五个区域依次来自:第一、中国大陆4420亿日元,总体占比20.7%;第二、美国2781亿日元,总体占比13%;第三、中国台湾2639亿日元,总体占比12.4%;第四、韩国2232亿日元,总体占比10.4%;第五、中国香港1743亿日元,总体占比8.2%。五个区域游客消费合计占比64.7%。

购物消费额为6641亿日元。消费最高的五个区域依次来自:第一、中国大陆2205亿日元,在购物类消费中占比为33.2%;第二、中国台湾1001亿日元,在购物类消费中占比为15%;第三、中国香港736亿日元,在购物类消费中占比为11%;第四、韩国709亿日元,在购物类消费中占比为10%;第五、美国433亿日元,在购物类消费中占比为7%。

综合人均消费排在前三位的是,法国41.8万日元,英国41.7万日元,澳大利亚40万日元。

在各项旅游消费中,单项购物消费人均为7.3万日元,排在前三位的是:中国大陆13.89万日元;中国香港11.38万日元;法国8.27万日元。

通过数据比较,中国大陆游客人均消费相当于法国的68%,购物消费一项却高出法国近70%。显然,购物消费是中国大陆游客去日本的第一需求,似乎依旧保持着“吃泡面、买LV”的状态。

14611704176087_.pic

4、大陆游客应援日本百货店业绩的故事,会持续吗?

只要市场支持机制经常稳定在类似用“CHU KOU”标注解读公交站“出口”的水平,精神升阶的饥渴式需求就一直存在,外溢高价值满足形式就会一直存在,而日本百货店的国际化服务和MD组合就是最佳选择目标。

看主要百货店4月与6月的业绩演变。

2024年4月,日本4大百货店销售业绩全面提升,三越伊势丹百货店同比增长15.2%、大丸松坂屋百货店增长13.5%、阪急阪神百货店增长19.9%、高岛屋百货店增长16.3%。

三越伊势丹控股的三大本店,伊势丹新宿店增长17.6%、三越日本桥店增长10.8%、三越银座店增长29.1%。引领高增长的品类是奢侈品品牌、设计师品牌的衣料品、包、珠宝、化妆品。女装增长16.2%,男装增长17.2%,化妆品增长26.2%。

大丸心斋桥店增长37%,大丸京都店增长25.3%。免税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2.6%,客数增加138.5%,客单价增长31.1%。

阪急本店增长29.8%、阪神梅田店增长5.7%。免税品销售额增长3.5倍,业绩突出的阪急本店增长3.6倍。

高岛屋10个店铺增长17.3%。免税品同比增长209%,比2018年增长112.2%。

2024年6月份,4大主要百货店业绩继续高速增长,阪急阪神百货店增长25.5%,三越伊势丹控股增长24.2%,大丸松坂屋百货店增长19.8%,高岛屋增长17.2%。

三越伊势丹控股的三大本店合计增长27.3%,比2019年增长44.4%。访日游客消费带来的免税品销售额比2023年增长2.3倍、比2019年同期增长2.7倍。

高岛屋大阪店增长25.9%、京都店增长24.2%、新宿店增长22.8%,免税品销售额增长约2.2倍。

阪急阪神百货店免税品销售额增长同比增长2.7倍,大丸松坂屋百货店免税品销售额增长约2.3倍。

主要百货店业绩持续暴增,不得不一再向上修正经营计划。

6月28日,大丸集团(JFR)将本年度销售额目标从1.2万亿日元增加到1.215万亿日元,营业利润从375亿日元增加到415亿日元。高岛屋店铺的销售额从4970亿日元增加到5114亿日元,营业利润从500亿日元增加到550亿日元,免税品销售额从850亿日元增加到1250亿日元。银座大街上“老迈”的松屋百货店也将净利润指标从14亿日元,猛增到30亿日元。

他们给出的理由都是中国大陆游客的奢侈品购买贡献增幅惊人。

在大陆草根阶级消费萎缩哀叹的情况下,在部分伪官员占据百货店决策位置的情况下,在一众百货店吃不上饭面临亏损倒闭的情况下,大批游客应援日本百货店,是用脚投票价值取向的必然选择,其持续性没什么可怀疑的。

5、结论:SKP们的成长机会,可以看好

从赴日游客消费数据,看出三个特点:

一、除了美国以外,其它前4个区域都是大陆市场曾经的覆盖范围,特别是韩国和中国台湾赴日游客增量迅猛,在2019年以前很长时间,其中一定比例的周边区域的跨界消费是瞄向大陆市场的,然而现在一股脑地集中到了日本。这个现实,与我们追求的高质量国际消费城市很是不搭,我们能做些什么有用的?

二、在大部分区域赴日游客人数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情况下,中国大陆赴日游客人数还没有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连续3个月停留在70%上下,但是,购物消费总额却接近了2019年同期水平,说明大家是有一定消费潜力的,不愿意在国内消费,是经营质量太差,顾客获得价值太低。

三、在大陆特制社会架构下,市场结构也是极有个性的,以SKP为代表的高端撇脂经营者,吸纳了一部分日式百货的风格,打造出适合这种独特需求的产品,符合市场需求逻辑,包括新光天地以及其它主要城市的百亿级高端定位店铺,只要不是主观决策层出现混混当政,运营团队不拉跨,未来一段时间成长机会还是可以看好的。

至于,大陆游客人数没有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已经不是主要问题了,除非彻底闭关。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正心。